人类自降生于世界,便开始与复杂的自然环境作斗争,在艰难的生存繁衍之余,望着日出日落,寒暑易节,人们也难免要不时地思索人生的真谛以及宇宙的奥妙,以至于中国古代便有天圆地方的说法,以及关于世界是如何产生的神话(盘古开天地),那么盘古开天地的说法始于何时?可能几千年,也可能数万年。
所以说,每当有人夸耀当今世界发展在历史上是一个奇迹的时候,我便在想,人类自诞生之日起,便开始了对脚下这块土地,以及生活的这个世界展开了探索,你能够说人类发明了电就要比发明语言、学会使用火的成就更高?我想绝对不是这样。
今天没有那么多复杂的科技认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近2000多年以来,人类对地球的认知改变,以及这每一个小小的改变对后世的影响。
这是一幅诞生于公元前600年左右时期的世界地图,作者是古希腊科学、哲学家阿那克西曼德,这是迄今为止有记录的第一幅世界性地图。这幅图中已经将欧亚大陆,特别是地中海地区的轮廓勾勒的非常精准了。(因为当时的地中海文明尚未波及北欧、英伦三岛,以及非洲南部,亚洲东部更是空白区域。)
第二幅图是公元前270年左右的地图,作者是古希腊数学家Eratosthenes,这幅图诞生于亚历山大东征之后,此时欧洲人对西亚以及中亚地区有了明确的了解,英伦三岛、波斯湾和阿拉伯半岛已经初现轮廓。而里海以北则仍是未开化之地,当时人们甚至不知道里海的北方究竟通往何处。(亮点是首次使用了“经纬线”标记法)
第三幅地图诞生于公元前130年左右,作者是波塞多纽同样是古希腊哲学、数学、天文学家波西多尼乌斯。这是一位非常博学的大师,除了对当时地图进行进一步精确意外,他甚至用视距以及角度测算出地球的周长。
第四幅地图诞生于公元150年左右,作者是埃及地理、天文学家克罗狄斯·托勒密,这幅图中明确标示了欧亚大陆以及北非地区的大部分山川河流,并且首次将印度地区及东南亚部分地区标注在地图上。
第五幅图大约诞生于公元1100年左右,距离航海时代还有三百多年,很明显,这张地图已经没有了海洋的接线,只不过对于南方的认知还较为空白。
最后一幅地图诞生于公元1389年,此时郑和还没有下西洋(1405年),葡萄牙等欧洲帝国也都还沉浸在大西洋的恐惧当中,百年之后才开始航海时代(1498年)。
明朝的这幅地图虽然最后出现,但并不表明中国在天文地理上就比西方落后,而是中国古代不像古希腊那样神权至高无上,我国古代大量的研究成果最终都毁于战火和流落民间不知所踪,比如明朝的永乐大典、地动仪等不可复制的经典最终都淹没在历史的尘埃当中。而在这幅地图当中,山川河流以及城市部落绘制的非常详细,比起现代地图也有过之而无不及。当然,地理性偏差是不可避免的。
这六幅大航海时代以前的古代地图,每一幅都标志着人类对地球认知的改变,记录着人类对地球的每一步探索,比这无数次的一小步,在现在看来都是微不足道的。但也许,在千年之后,闯出银河系的地球人蓦然回首,才发现21世纪的人原来也只是在地图上取得了那么一点点的进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