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历史,我们常常会做一些“马后炮”的推测,就是已经知道了结果,然后再去推测过程,这才有了这个所谓的“后见之明”。就拿司马懿来说,他虽然算不上是什么大魏忠诚,但也绝对不是像三国演义里所说的一个胸怀大志,妄想篡魏的大野心家!
比较符合历史的是,司马懿起初只是一个普通的大魏臣子,或忠或不忠,但绝对不是一开始就有篡魏的想法。
现代人之所以说司马懿一直就是算计好的,是用后人之视野去推测前人之想法,这不是对司马懿的抹黑,而是对他过于高估了。世界上怎么会有人这么深谋远虑,一眼就看到了几十年之后将要发生的事情?除非他真的是穿越者。
现代人之所以有这种思想,或许是陷入了一个“过度崇拜历史人物”的成功学误区了,就把司马懿当作一个扮猪吃虎的成功学典范了。而真实的世界中,深谋远虑的人并不多,当代都少有,更何况古代?
他们的视野大多只是在步步为营,一边走一边看!
曹操统治的时代,司马懿并没有显出多少才华,也没进入曹魏集团的核心,他只是假如了曹丕的幕僚团,在曹丕与曹植争夺皇位的时候,出谋划策,但并没有太过出色的功绩。
而到了曹丕时代,司马懿才露出了他的凤毛菱角,成为了汉魏禅代的主要策划者。而在曹丕时代,司马懿毫无疑问是一个绝对的大臣忠臣,也是一个重臣!
在曹丕去世后,曹睿继位,司马懿的官也是不断攀升,升到了魏国的核心决策团。而为了对付诸葛亮,曹睿一直倚重于司马懿,而司马懿在政治上已经位极人臣了。但他手上的兵权却并不多,还在曹爽等皇室贵族手中有很多把柄。
而到了曹芳时代,司马懿和曹爽成为了辅政大臣,即使到这个时候,司马懿还是被打击和猜疑的对象,并没有真正掌握大权。
?
直到曹爽和曹芳离开都城为曹操扫墓的时机,他才发动了高平陵事变!于是控制了曹魏核心集团,所以说,直到高平陵事变开始,司马懿才有了篡魏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