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义登基这件事一直存在不同的观点。有些人支持“金匮之盟”,认为赵光义是皇位的合法继承者,因此登基是理所当然的;而另一些人则认为金匮之盟是伪造的。
无论如何,他终究还是登上了皇位,而在他即位时,他的嫂子才刚满24岁。无论出于何种理由,他本应善待自己的嫂子,但事实并非如此。
第三任妻子
这位宋朝的皇后是赵匡胤的第三任妻子,他一生中总共有三位配偶。我们先来谈谈他的第一任妻子,贺氏。在赵匡胤尚未起兵时,她便一直陪伴在他身边,他们之间的感情非常深厚,并且共同育有五个孩子,两个儿子和三个女儿。
赵匡胤是个比较重视旧情的皇帝,大家都知道。在他登基之后,他没有忘记为自己生育孩子的原配,因此追封她为皇后。在贺氏去世后,赵匡胤一直过着独身生活,直到周世宗柴荣将他晋升为殿前都检点后,他才娶了第二任妻子。
尽管他此时尚未有所行动,但由于周世宗的器重与信任,加上他在朝中的地位,他已经成为许多人心目中的理想女婿。就在这个时候,他迎娶了第二位妻子。此刻的赵匡胤可谓风光无限,不仅娶了新妻,还得到了晋升。
他的第二任妻子王氏的命运要比贺氏好得多。她与赵匡胤结婚不到一年,政局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周世宗去世后,他的儿子柴宗训继位。不久,赵匡胤便凭借黄袍取得了柴宗训的皇位,创立了大宋。
此时,王氏已登上皇后的宝座,或许是因为担任后位耗尽了她所有的运气。她与赵匡胤育有三个孩子,其中包括一个儿子,但这三名孩子都未能活长,均在幼年时夭折。
接连失去了三个孩子,王氏的身体状况也日渐恶化,她只在皇后的宝座上坐了三年便离世。赵匡胤在她去世后追封她为皇后,他以不重视女色而闻名,因此在皇后去世后,他并没有立即立新皇后。
然而,他的后宫妃嫔并不多,加之没有皇后,这让大臣们十分焦急,纷纷上奏,毕竟后宫不能空缺主宰。五年后,赵匡胤再次立了一位皇后——宋皇后,而宋皇后在与赵匡胤成婚时仅有十六岁。
两人的婚姻以老夫少妻而闻名,值得提及的是宋皇后同样出自显赫的家世。宋家在当时也是个显赫的家族,宋皇后的父亲名唤宋偓,而宋偓的母亲则是李存勖的女儿。此外,宋偓本人也娶了刘知远的女儿,宋家与皇室自古便有联姻的渊源。
虽然后来经历了政治更迭,但由于宋家善于处理事务,选择了正确的立场,不仅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得到了优待。
值得注意的是,赵匡胤比宋偓小仅一岁。在宋皇后还年幼时,赵匡胤就已经见过她。虽然这段婚姻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政治考虑,并且两人的年龄差异也很明显,但实际上他们的感情却十分融洽。
宋皇后以其知识和理智而闻名,性格温柔,赵匡胤对她十分尊重。每天早上,赵匡胤都会与宋皇后见面,因为她同样受过良好的教育,两人总是有很多话题可聊,常常一起读书,感情深厚,惟一的遗憾是宋皇后没有自己的孩子。
尽管她没有亲生的孩子,但赵匡胤有后代,因此宋皇后只能努力与赵匡胤的两个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考虑到他们的年龄,赵匡胤自然会比宋皇后先离世。赵匡胤的长子比宋皇后年长一岁,这使得两人之间的相处显得有些尴尬。
宋皇后与赵匡胤的次子赵德芳之间的关系十分融洽,赵德芳比宋皇后小七岁,两人感情深厚。赵德芳对宋皇后非常尊敬,而宋皇后也对他极为关心。
可以说,赵匡胤一生中最大的失误就是没有提前确定太子的职位。值得注意的是,在五代十国时期,皇帝并没有立嗣的惯例。
善待
赵匡胤的去世可以视为猝死,因此继任者的选择成为一个问题。考虑到当时赵光义在朝中的地位,他是最有可能的继承人。值得一提的是,宋皇后也必须考虑自己的未来,甚至可以说在赵匡胤去世后,宋皇后是最为焦虑的。
无论是赵德芳还是赵德昭继位,她始终是太后,这正是她最渴望看到的局面。同时,显而易见的是,她与次子赵德芳的关系更为密切,宋皇后希望赵德芳能成为皇帝。如果赵光义登基称帝,她的太后之位将无从谈起。
在得知赵匡胤去世的消息后,宋皇后立即指派伺候赵匡胤的太监首领王继恩去召唤赵德芳进宫继承皇位。由于赵匡胤并未留下遗诏,此时的关键在于时间,谁能率先行动,谁就有机会夺得皇位。
宋皇后没料到的是,王继恩早已投靠了赵光义,最终的结果自然不言而喻。出宫后,他并没有去找赵德芳,而是直接去通知了赵光义。因此,赵光义成了第一个进入宫廷的人。当宋皇后见到赵光义时,她心里明白一切都已尘埃落定。
史书中记载,宋皇后首次见到赵光义时显得十分惊讶,随即她说道:“我母子二人的命运,全寄托于官家。”这算是她承认了赵光义的身份。而赵光义则坦然回应:“共同保住富贵,无需担忧。”
尽管此时赵光义口头上答应得很好,表示一定会好好对待宋皇后以及赵匡胤的几个孩子,但很快他就将这个承诺抛诸脑后。
刻薄寡恩
从史书的记载来看,赵光义实际上并不是个宽宏大量的人,甚至可以说他有些刻薄和缺乏恩情。因此,后人也由此认为他的不安源于不正当的皇位继承。
赵光义即位后,将宋皇后册封为开宝皇后,但却将她迁至偏僻的西宫。此后,赵光义似乎彻底忘记了这位皇嫂,对她不闻不问。西宫也因此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冷宫,尽管宋皇后是赵匡胤的配偶,她身边仅有几个宫女相伴。
生活困苦的宋皇后在公元955年以抑郁症结束了生命。常言道,死者为大,尽管宋皇后已经去世,赵光义至少应该表现出一些表面的关心。然而,赵光义只是追封她为孝章皇后,自己却不为宋皇后守丧,毕竟他已经身为皇帝。
然而,他并不允许其他人给宋皇后守丧。众所周知,像宋皇后这样身份的人去世后,其棺木需要安放在宫中,但赵光义对此也表示反对。他下令将宋皇后的棺木放置在寺庙里,尽管宋皇后是赵匡胤合法的妻子,理应与赵匡胤合葬,但赵光义对此显然也持反对态度。
宋皇后去世后,根本没有按照一个国家元首的标准进行丧葬仪式,实际上可以说她身后事的安排有很多都违反了礼制,例如不允许她与赵匡胤合葬,以及不让她的神主牌位升入太庙……
从这些情况可以看出,赵光义对宋皇后心存怨恨。尽管他已经登基为皇,但他之所以对宋皇后怀有怨懑,是因为在赵匡胤去世后,宋皇后曾有意图让赵德芳继承皇位的想法。
正是因为这件事,赵光义心中始终无法释怀,尽管他已 ascended the throne,但依然对这件事念念不忘。其间,确实有大臣上奏,直言赵光义的做法违背了礼制,结果那位大臣立刻被赵光义贬出了京城,从此再无任何人敢提起宋皇后的相关事情。
结语
尽管赵光义已经登上了皇位,但他的心胸依然狭窄。从赵匡胤的兄弟和儿子接连离世这一事实可以看出,他并不是一个宽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