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大汉王朝统治越发动摇,地方诸侯暗地里发展壮大军事力量,寻求契机攻城掠地称王称帝,经过多轮的角逐后,慢慢形成了曹、孙、刘三家独大的局面,而也就是他们之后建立起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当时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北方,实力最为强悍;孙权依仗长江天险,占据江东,拥有强大的水陆军,又有周瑜鲁肃等得力干将;刘备依靠荆州屯兵牧马,实力最为弱小。今天小编要给大家讲述的赤壁之战,就是发生在东汉末年,建安十三年孙刘联军大败曹操军队的著名战役,此战也是三国中最为著名的一场水上之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以强胜弱,是当时在江河上所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役。
曹操在平定北方大局后,有了向南方进军的想法,在建安十三年时,曹操整顿大军南下,此时荆州牧刘表逝世,荆州守将拥护刘琮继位,当曹操大军抵达新野时,荆州新主已经向曹操投降,并交出了荆州兵权,曹操不费一兵一卒将荆州收入囊中。而驻扎樊城的刘备还不知道,直到曹操大军逼近,刘备才弃樊城向南逃,抵达南郡。于是孙权派鲁肃前往刘备大营打探打探曹操大军虚实和观察刘备军容力量。此时诸葛亮也请求刘备让他前往江东,洽谈孙刘合兵一处共同抵御曹操大军的进犯。
在孙刘双方的共同努力之下,最终双方合兵一处,排兵于长江赤壁处等待曹操大军来犯。据相关史料记载:当时的孙刘联军合兵一处仅有五万人马,而大举进犯的曹操则有十至二十万的大军,且又收降了善于水战的荆州水师,可以说在实力上远远超过孙刘联军。但后因周瑜的反间计使曹操错杀水师提督,在加上曹操大军将士多为北方人,不识水性会晕船,曹操即下令所有战船依次相连。孙刘联军利用曹操大军战船首尾相连的弱点,巧借东风,利用火攻的方式大败曹操大军,而曹操在大将的保护下逃离火海之中。
看过小说或者电视剧的朋友都知道,就当时的整个战局来看,孙刘联军本可自此消灭曹操,但为何孙权特意放走曹操,并将曹操驱逐到刘备所防守的地界,而刘备这边的诸葛亮呢,则三设关卡伏击曹操败军,在最为关键的关卡则由关羽守关,就这样错失了消灭曹操的大好机会呢?但其实真正的历史上并没有关羽放走曹操这一说。那么,究竟孙刘联军为何要放走曹操呢?
我们先来看刘备这边,在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就早已经向刘备陈述了天下三分的政治军事格局,而如果此战消灭了曹操,则就成了二分天下,而当时的刘备军力怎么可能和孙刘相抗,如果曹操残部在大举进攻他而孙权又在背后断他后路的话,岂不是将自己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所以,放走曹操回到北方休整,刘备即可借此向孙权暂时求取荆州,以此来迅速发展自己的实力,大肆扩充军队。这才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因此灭曹已是一句空话。
江东的孙权在父兄之后接掌大权,凭借先辈所为他打下的基础,鸡已是青年才俊聚集之地。孙权身边的谋士鲁肃,也早就有了长远的眼光,他曾告诉过孙权今后的天下势必三分,而他口中的三分天下者则是曹操、孙权和刘表,随着刘表的离世,鲁肃随即将三分天下者中的刘表改成了刘备。所以说,江东也在极力的促成三分天下的局面。如若不然,曹操被杀,天下二分,而孙权又举兵灭掉刘备一统的话,也会大大损伤江东的人力物力。这样一来,曹操旧部和后代势必回来江东寻仇,大军进攻江东北方重镇的话,江东则可能无力抵抗,顿时间天下又将势必陷入大乱。
总的来说,对于孙刘双方来说,其实杀掉曹操其实并不对局势有所稳定,反而会使曹操部下分化,引发更大的战争和争斗,若想在稳定当前这个局势的话,便就不那么容易了。所以,孙刘双方特意放走了曹操,其实是为了保住当前天下三分的大局势,借助曹军撤回北方休养之际,以三方鼎立使天下局势稳定,趁机发展自己的实力,已为将来局势的发展做足准备。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这么多,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的话,请关注我了解不一样的历史,参与留言评论转发点赞,给予小编更多的支持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