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薛仁贵这个名字,大家应该并不陌生,因为他的儿子薛丁山异常出名,也使得薛仁贵成为了广为人知的名将。
尽管薛丁山是个虚构的人物,但薛仁贵在贞观末年确实是一位真实的勇猛将领,并且他是李世民亲自提拔的。
薛仁贵究竟立下了怎样的赫赫战功,以至于李世民将他升任为大将?在他成为大将后,又曾做过哪些重要的事情呢?
从小兵到将军
拿破仑曾言:不渴望成为将军的士兵并非优秀士兵。
薛仁贵虽然出身寒微,身为一名士兵,却未曾因此退缩。他在战场上英勇作战,屡次击败敌人,最终赢得了李世民的认可,获得了晋升将军的机会。
薛仁贵初次成名,是由于一次意外的机会,他并非出于自愿。
在李世民征讨高句丽的第二年,薛仁贵仍然是个不太知名的将领。然而,与他关系密切的人都明白,薛仁贵绝非普通战士。
从他身穿白色战袍并熟练使用方天画戟的样子来看,他绝非寻常之人。
作为一名平凡的士兵,薛仁贵本不应该享有这样的待遇,但他的上司刘君邛却十分器重他,特意为他准备了这些装备。
刘君邛仅仅是一位郎将,他同样需要参与战斗,因此他自然希望自己身边能够有一个出色的人来保护自己,而薛仁贵正是他所选中的“护卫”。
不得不承认,刘君邛的眼光确实很独到,他所选择的这位保镖价值远超其实际价格。
在辽东战场,高句丽的军队同样顽强抵抗。尽管李世民率领的唐军频频获胜,但他们也付出了代价,一个士兵的生命同样重要。
有一次,刘君邛被敌军包围,只能无助地目睹身边的人一个接一个地倒下。
当刘君邛面临被杀的危机时,敌军忽然听见身后传来一声震天吼叫,只见一位白袍小将独自冲了过来,正是薛仁贵。
尽管薛仁贵身处一人之境,但他的气场却仿佛千军万马,无人能够阻挡他的前行。
这并不是荒谬的说法,在关羽突袭颜良的那一刻,没有一个河北军的士兵敢于阻挡。
不仅不敢阻拦,反而纷纷避让,这等同于为关羽开启了一条通路,直接冲到了颜良的面前,这就是所谓的“在万军之中斩敌将”。
薛仁贵的情况也是如此,不过这一次他并不是在杀人,而是在救人。当他冲入敌阵时,敌军顿时惊恐万状,纷纷逃命。刘君邛抓住这个机会突围而出,与薛仁贵一同撤离。
这场战斗之后,薛仁贵在军中声名鹊起,李世民也因此对他有所了解。
随后,李世民指挥大军分散进攻,他则站在高处俯视全局。只见一位身着白袍的小将大声吼叫着冲入敌阵,仿佛没有人阻挡。
敌军闻讯恐惧,纷纷撤退,唐军因此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几乎将敌军全数击溃。
李世民目睹薛仁贵的英勇表现,仿佛瞬间回到了年轻时,想起了尉迟恭、秦琼、程咬金等人激战的情景,忍不住潸然泪下。
战斗胜利后,李世民亲自召唤了薛仁贵,将他从士兵提升为游击将军。回到长安后,李世民又将他调往皇城,负责守卫玄武门。
三箭定天山
在进攻高句丽时,李世民已年过五十,没过多久便去世。然而,在去世前,他仍希望为儿子留下几位可以信赖的人,薛仁贵便是其中之一。
李世民曾私下会见薛仁贵,与他倾诉了一些真心话,这标志着他将一些重要的任务托付给了薛仁贵。
李世民对薛仁贵说道:“曾经与我一起征战的将领们,如今都已年迈。我想要提拔一些年轻人,然而却没有一个能够担任重任的。幸亏在辽东战场上遇到了你。我并不因辽东的胜利而感到愉悦,但因有你而感到高兴!”
在那个封建社会中,一个贫穷家庭的孩子,若听见皇帝对他说出如此的话语,心中怎么能不感到激动呢?
他毫无疑问在心中立誓,誓要为大唐奉献一切,哪怕是在刀山火海中也毫不退缩!不过对于薛仁贵而言,应该更贴切地说是“上天山,下水海”。
李世民死后,李治继承了皇位。起初,李治并未意识到薛仁贵是一位杰出的将领,因此没有给予他重用。直到后来发生了一次洪灾,李治才发觉了这位被忽视的人才。
李治登基的第五年,突如其来的大雨引发了山洪,皇宫的安全岌岌可危。负责守卫玄武门的士兵见到远处涌来的洪水,纷纷惊慌失措地逃离。
然而,薛仁贵并没有选择逃跑,他还指责那些惧怕死亡的人。薛仁贵站上高处,向皇宫大声发出警告,李治因此得以逃脱。
大水退去后,李治握着薛仁贵的手说道:“直到今天我才明白,我身边始终有位大忠臣!”于是,他赐予薛仁贵一匹御马,并随后开始让他走上战场。
七年后,李治更改年号为“龙朔”。然而,就在这一年,唐朝的盟友回纥部族的首领去世了。虽然这个首领与唐朝关系友好,但不一定能信任他的继任者。
由于早期回纥与大唐建立了友好关系,大唐给予了他们诸多支持。而今回纥已成为一个强大的部族,反而联合了周边一些小部落对抗唐朝。
响应回纥召唤的部族共有八个,连同回纥本身,合计为九个部族,统称为“九姓铁勒”,简化为“铁勒”。
李治派遣军队征讨铁勒,薛仁贵则担任远征军的副将。当他们抵达天山时,敌军已做好充分准备,似乎注定会展开一场激烈的战斗。
然而,薛仁贵却毫不慌张,他从怀中抽出三支箭,向敌军射去。
三支箭矢全部射中目标,三名敌方将领应声倒地,铁勒军惊慌失措。
其实这些小部落最初只是被征召来凑数的,他们根本不想与大唐为敌。
在目睹了薛仁贵的强大之后,众人纷纷下马投降,投降的士兵人数超过了十三万。
当唐军的首领宣布计划撤退时,薛仁贵提议将这十三万降卒全部处决,以免未来留下隐患。
薛仁贵认为他们不过是因为畏惧大军的威慑力,才会暂时选择投降。
等他们离开后,这些铁勒人肯定会再度叛变,届时损失将会非常严重。
众人都认为他的观点很有道理,因此将这十三万名铁勒降卒全部杀掉了。
薛仁贵通过那些投降的士兵得知,还有一些士兵已经逃跑了。他迅速带领骑兵去追赶逃脱的铁勒人,并借机捉住了许多铁勒人的家属。
薛仁贵注意到自己手下的俘虏中有一名美丽的女子,于是便请求将她纳为妾,并接受了许多手下赠送的“战利品”。
尽管这件事情在军队里时有发生,但事实上这是违反规定的,因此有些对薛仁贵心怀嫉妒的人向李治进行了告密。
李治认为薛仁贵获得如此显著的功劳,索取一些物品并没有过错,所以他没有对薛仁贵进行惩罚。
后来人们认为,薛仁贵之所以如此行事,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名节,这样才能继续生存。毕竟,许多功高震主的将领最终的结局都不妙。显然,薛仁贵的做法是正确的,李治对他很宽厚,因此他活到了70岁,得以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