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战乱不止,因著名作家罗贯中创作的《三国演义》,吸引了众多后人进行深入研究。
在三国时期的人物中,有不少名字比较晦涩难懂。这些字大多数我们不熟悉,或者即便见过,也无法正确念出,因此只能依靠形似的字来推测它们的读音。
常常被我们读错的四个人名,他们分别是谁呢?
甄宓(fú)
首先,第一位是具有多重身份的曹丕之妻,文昭甄皇后甄宓,她是三国时期一位极为著名的绝世美女,丝毫不逊色于“四大美女”中的貂蝉。
南方有大乔和小乔,而北方则有甄氏。
无论是个人品德还是出众的容貌,甄宓在那个时代都可谓是人间瑰宝,只是袁绍的儿子却看不出她的闪光点。
甄宓出身于官宦世家,前几代人均在东汉任职要职。受到家庭传统思想的影响,甄宓自幼便主动学习,追求知识,这在当时是比较罕见的。
在合适的年龄,甄宓便成为了袁绍的次子袁熙的妻子。
后来,袁绍被曹操击败,曹丕也随之成功见到了甄宓。
由于战乱的缘故,甄宓的脸上满是污垢,头发也显得杂乱不堪,但曹丕却立刻被她的美貌所吸引。
曹丕对甄宓的容貌产生了强烈的吸引。
其实曹操也认为甄宓很不错,但他总不能和儿子争呢。
因此,曹操心中虽不甘,却还是欣然将甄宓赐予了曹丕。
曹丕对新娶的美丽妻子感到十分欣喜和激动。没过多久,甄宓便为曹丕诞下了一个可爱的儿子,后来的魏明帝曹叡(ruì)。
关于甄宓这个名字的读音,实际上很多人并未接触过“宓”这个字,所以根据形似的字来推测,很多人可能会读作“bi”,实际上这两个字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值得关注的是,“宓”这个字有多个发音,除了读作“fu”之外,还有“mi”这个读音。然而,大家仍然称其为甄宓(fú),而不是甄宓(mì)。
很多朋友此时可能会问,现代游戏中的甄姬是否代表甄宓?答案是肯定的,但我们不应如此称呼,她其实是另有其名,我们都受到了误导。
甄姬这个名字源自于一款日本游戏。在日本,“姬”代表的是千金的含义,但在我们国家则并非如此。
《史记》中的司马迁解释了“姬”字,通常指的是名不正言不顺的妾。例如,曹丕有苏姬与徐姬。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确实不应称其为甄姬,而应称为甄皇后或夫人,毕竟这是曹丕亲自迎娶的。
李傕(jué)
第二位是曾经董卓麾下的一位杰出将领,其地位仅次于骑着赤兔马的吕布。
在董卓麾下任职的人,自然不乏坏人。用现在的话来说,李傕简直是个大反派,他协助董卓杀了许多公卿和大臣。
关于“傕”字的发音,许多人习惯性地将其与“催”字的读音相同,虽然这两个字的形状相似,但实际上它们并没有任何关联。
在古代社会,存在着许多不同类型的名字,特别是一些著名家族所取的名字,往往显得尤为独特,使用的字词也相对稀有。
关于皇室,名字中罕见的字使用得尤为频繁。
例如,东汉的第三位皇帝名为刘炟,初看这个名字可能会让人误以为是“刘但”,实际上这个字的读音并不是“dan”,而是“dá”。
例如,东汉的第十位皇帝刘缵,大家初见“缵”字时可能会感到陌生,第一印象通常是这个字读作“zan”,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缵”字的发音为“zuǎn”,与“赞”字的发音完全不同。
关于这些富人家庭为何给孩子起这样名字,很多人认为,名字中使用的字越独特,意味着这个人的未来潜力也会越非凡,但实际上,这种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
回顾我国历史上的许多著名人物,其名字通常都显得颇为简洁。
曹操、孙权和刘备这三位人物使我们看到了三国时期的鼎立局面。然而,他们的名字都很简单,识字的人都能够认出。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名字的独特性并不一定会带来显著的成就,因为这可能使得他人难以记住。然而,在曹操的军中,有一位谋士,其名字也让很多人难以发音。
荀彧(xún yù)
提到这个名字时,几乎总伴随着一阵笑声,因为很多人根据形似的发音把他的名字读成了“gou huo”。
实际上,“荀”这个字不应被读错。在战国时期,有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名叫荀子,相信大家对此都应该有所耳闻,尽管他的知名度不如孔子和孟子。
相信很多朋友都听说过韩非子,以及后来的李斯,他在秦始皇时期得到了极大的重用。这两位都是荀子的门徒。
荀子虽被视为儒家的重要代表,但他的理念与法家有很大相似之处。这也为韩非子的崛起成为法家的核心代表打下了基础。
秦始皇之所以倚重李斯,与他的法家理念密切相关。
其实大家的猜测并没有错,荀彧正是荀子的后代。
荀彧小时候就展现出非凡的聪慧,毕竟他来自于这样一个显赫的望族,如果没有真正的才干,岂不是会被人耻笑吗?
荀彧在年轻时就被他人认为具备辅佐皇帝的能力,因此他选择了追随曹操。
曹操非常欣赏人才,尤其是像荀彧这样出身显赫且才华横溢的重要谋士,他对荀彧自然是非常宠爱,甚至称其为“这是我的子房”。
“子房”是西汉开国将领张良的字,这可以清楚地反映出曹操对荀彧的高度重视。
在荀彧的支持下,曹操逐步扩张领土,最终甚至敢于挟持皇帝。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计划大致是荀彧提出的,虽然他并没有直言挟天子来控制诸侯,而是建议曹操把汉献帝接到许县妥善看管。
在曹操出征前线时,荀彧担任了后方的后勤管理,负责确保后方的安全。
荀彧凭借自己的奋斗,成功地协助曹操完成了他的雄图伟业,但他内心深处始终怀念着东汉,正是因为这一份思念,使得荀彧最终走向了人生的尽头。
荀彧对曹操的贡献不仅体现在平日的辛勤付出上,他还向曹操推荐了许多他所熟悉的优秀人才,这正是“帮人帮到底”的体现。
荀彧所推荐的人中,郭嘉无疑是最出色、最著名的。
荀彧对郭嘉的评价是,他远胜自己。起初,曹操对此表示怀疑,因为他认为荀彧已是非常出色的人物。
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郭嘉,我察觉到他简直就是我的“诸葛亮”。刘备有军事顾问诸葛亮,而我曹操则拥有才智卓越的郭嘉!
众所周知,曹操最终成功地统治了北方。在此过程中,荀彧和他推举的杰出人才们也做出了显著贡献。
曹操的运气实际上优于刘备和孙权。如果说到他手下谋士的综合能力,曹操毫无疑问是最有话语权的。纵观整个三国,他的谋士们都是顶尖的人才。
刘禅(shàn)
最终提到的便是备受争议的刘备的儿子刘禅,这不禁让人想到,小时候被亲生父亲摔过的孩子果然不同,连名字都让人产生误解。
关于“禅”字的读音,有些人发音为“chán”,而另一些则读作“shàn”,实际上,后者才是最为标准的读音。
读音的变化会导致其含义的不同。例如,如果“禅”字的发音为“chán”,那么它的意思就与佛教相关,如禅心、禅师等。
当然,这不一定与佛教相关,例如一些口头禅。
提到“禅”这个读音时,就与皇室相关,例如禅位和封禅。
刘备的雄心壮志大家都是知道的,他整天心心念念地想要成为皇帝,因此他绝不会允许自己的儿子每天沉迷于佛教研究。
刘备曾经收养了一个义子,给他起名为刘封。
刘封和刘禅这两个名字结合在一起,便揭示了刘备的雄心壮志。
可惜的是,刘封这个养子实在不太给力,连二爷关羽都不愿意救,最终还是被刘备亲自处死了。
关于刘禅这个亲生的宝贝儿子,由于小时候被亲生父亲重重摔了一下,许多人因此认为他变得愚笨。
实际上,刘禅的能力还是略有体现的,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愚蠢。
刘禅作为长子,未来必然要继承皇位,因此刘备必须找到合适的方法对他进行培养,否则蜀汉终究会走向灭亡。
当时刘备确实让刘禅学习了一些治国的理念,并特意为他聘请了老师。
除了学习政治文化知识,刘备还让人们学习武术。
刘备去世后,刘禅正式登基,但此时的他实际上并未握有实权,主要权力掌握在他的“相父”诸葛亮手中。
此时,刘禅始终在诸葛亮的身边学习治国之道,等到诸葛亮去世后,他终于掌握了权力,掌控了一切。
诸葛亮去世后,刘禅逐渐开始收回外部的权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加强和集中中央的权力。
刚刚获得权力的刘禅表现得还不错,任用了许多贤良能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开始放松了。
刘禅在后期逐渐对宦官集团给予了更多信任,这使得蜀国的局势变得愈发混乱。宦官们变得极为跋扈,这样的国家又能拥有怎样的未来呢?
尽管如此,刘禅还是执政了41年的蜀汉皇帝。
以上提到的四个名字在三国中显得比较特别,对于很多人来说,正确朗读确实有些挑战。
因此,在阅读古籍时,最好在旁边准备一本字典,以便了解正确的读音,并在字典上标注,避免下次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