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为闽商发祥地、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素有“福州传统商业博物馆”之美称。百年前,上下杭行栈林立,商贾云集,是福州闻名的商业中心和航运码头。“福州名城”公众号开设《上下杭故事》专栏,讲述藏匿在上下杭中的时光和故事。
“官船拜尚书,民船拜妈祖”。这里的“尚书”,指的就是南宋名臣、抗元英雄陈文龙(1232年—1277年)。他壮烈殉国百余年后,明永乐二年(1404年)成祖朱棣敕封他为“水部尚书”,为历代百姓敬为神明来信仰,被誉为“海神”。
在福州上下杭江三捷河边矗立着一座庙宇,正是为了纪念陈文龙而兴建的万寿尚书庙。万寿尚书庙 于2006年1月“易地迁建”而来,旧址位于台江区坞尾街。万寿尚书庙于1988年被列入台江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确定为福建省民间信仰活动场所联系点,2015年被列入福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正门民国式牌坊门墙,墙檐下宽幅彩色灰塑花边纹饰,大门上额直嵌 “勅建尚书庙”、横嵌 “敕封水部尚书”青石匾额,左右边门,分别题“履仁”与“蹈义”,门口有两只青石狮,左右建有“马官亭”。
进入大门,首先是戏台,左右摆放一顶官轿、一艘长二丈余的精巧官坐木舟,戏台两旁还有双层侧楼。
大殿面阔六柱,进深七柱,歇山顶,屋脊塑有双龙戏珠。大殿供奉主神陈文龙及部将、水部诸司官、福州府下辖十县城隍及城隍二十四司官、琉球国将士——“番将”,后殿中为天后宫,左右为财神殿、文昌殿。
除建筑精美的明清建筑外,万寿尚书庙还收藏丰富的文物,特别是3方御匾、10方名臣题匾、14方清代碑刻,6副名臣、信士所题写的石柱联,以及1记狮纽铁印。
正殿的横梁中间悬挂有3方清代康熙、嘉庆、道光皇帝题赐的牌匾,依次为“朝宗利济”“效顺报功”“海澨昭灵”。
这些牌匾是“册封琉球”的正、副使海宝和徐堡光,于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齐鲲和费锡章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林鸿年和高人鉴于清道光八年(1828年)等3次“册封琉球”返京复旨时分别奏请当时皇帝题赐的。这在福州众多庙宇中,绝无仅有。
正殿中原有名人石柱联6副,现存3副名臣楹联,即清嘉庆十年(1805年),福建巡抚李殿图的“魄绕冬青,当年成仁取义无愧科名,一代同心文信国(即文天祥);音沉蟋蟀,此日御患除灾著灵桑樟,九原疾首贾平章(即贾似道)”;道光三十年(1850年),云贵总督、兵部尚书林则徐的“节镇守乡邦,纵景炎残局难支,一代忠贞垂史传;英灵昭海澨,与信国隆名并峙,十洲清晏仗神庥”;光绪三年(1877年)钦赐二品花翎、闽安协副将杨廷辉的“信国媲科名,取义成仁,一阕采薇伸正气;天妃同里閈,报功崇德,千秋刺竹仰英灵”。
正殿前方石柱雕刻林则徐题写的楹联:“节镇守乡邦,纵景炎残局难支,一代忠贞垂史传;英灵昭海澨,与信国隆名并峙,十洲清晏仗神庥”
本文部分文字来源:台江史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