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历史上神秘失踪的大一统皇帝,只在位四年,在拥有很大优势的情况下,却被叔叔800人就拉下皇位,也是仅有被藩王推翻的皇帝,他就是削藩小王子朱允炆,有人说他但凡有一点失误都不会输,那么问题来了,朱元璋看不出来朱允炆镇不住藩王吗?以及朱元璋为何把皇位传给他呢?
其一,朱元璋在位时,大规模杀掉了不少功臣,背后肯定有他的深思熟虑,有人说,他这么做的原因,可能就是两者之间选一个相对轻松的,避免两者都难以控制的局面。朱元璋心里明白,朱允炆可能管不住那些功臣。他也很担心藩王们会抢权,但好歹藩王们的姓还是“朱”,总比被那些功臣给架空要强得多。
确实,朱元璋在这方面是挺有意识的。他心里清楚,自己有很多孩子,他偏心朱标,非要把皇位留给朱标一脉,朱标在,其他儿子们不敢太多争议,朱标不在了,问题就来了,没有越过儿子把孙子当继承人的道理,儿子们肯定会觉得朱允炆根本不具备那种威望。
朱元璋在去世前,安排了一些臣子来帮助朱允炆,例如梅殷文武全才,就是他托孤的重要人物。问题是,朱允炆对这些安排却并不信任,他刚继位,就把梅殷调得远远的,选择重用李景隆、齐泰这些人,当然了,这些人并不是完全没有用,尤其是在朱允炆准备削藩的时候,黄子澄和齐泰给他提出了削藩的上中下三种策略,还是很有见地的。
可偏偏朱允炆就是个特立独行的人,他脑袋里装的想法和别人完全不一样,选了武力削藩这个下策。在朱允炆看来,武力削藩的效果明显,见效快,他觉得自己手握大军,就应该逼着叔叔们反叛,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清除那些藩王的隐患。
却因为朱允炆削藩的手段实在是太狠了,逼得他的叔叔们几乎没有活路,那些性格刚烈的,甚至被逼死。原本想支持他的叔叔们都开始心慌了,不敢再站在他这边了。比如宁王和谷王,都选择叛变,加入了朱棣的阵营。
其二,朱元璋之所以满意朱允炆,把皇位传给他,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朱允炆很孝顺,至少朱元璋的遗诏是这么写的。当然了,朱棣说遗诏是伪造的,但他的话可信度可不高。
二,朱允炆和朱标宽仁,这一点朱元璋很认可。
第三点,朱允炆的身份是优势。他是缺乏外戚支持的皇子,朱元璋晚年时规定,皇帝的妃子要从民间选,目的是要限制那些外戚权势大的藩王。再加上老朱对汉朝的历史很熟悉,朱元璋可能不希望后世再出现像汉朝那样外戚权势滔天的情况。
其实朱元璋给朱允炆定的框架很稳固。他设计了三方势力相互竞争的局面:文官负责朝堂,但不能干涉军队;权贵掌握军队,却不能干预朝堂;而那些藩王镇守边疆,有军队,但没有钱粮。
朱允炆如果服从朱元璋的安排,就不会出什么大事,而有些文官却想要打破这种平衡,去夺取更多的权力。他们的目标就是想要恢复到那种士大夫治天下的局面。朱允炆上位后,他一方面解除皇权对文官的监督和压制,另一方面又在削弱藩王和都督府的军权,这种做法逼得藩王和权贵们只能暗中联合起来。
#历史#
?
#历史人物#
?
#历史故事#
?
#朱允炆#
?
#朱元璋#
#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