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崇祯帝如果放弃北京,迁都南京,那么长江天堑能否阻拦满清骑兵?
创始人
2025-08-17 21:32:46
0

有人问我:如果崇祯帝放弃北京,迁都南京,那么长江天堑能否阻拦满清骑兵?

这个问题嘛,很好回答,长江天堑是完全可以阻拦满清骑兵的!

别说是长江了,就算是北方的山海关,正常情况下,满清骑兵也翻不过来。所以不存在抵挡得住,抵挡不住的问题,关键是人们愿不愿意去抵挡?

事实上,崇祯皇帝也不是被满清打败的,若没有李自成攻占了京城,惹恼了吴三桂,导致了其倒向了满清。满清骑兵也根本就过不了山海关,更入主不了中原,大明朝也并非是被满清打败的,而是被此起彼伏的起义军打败的。

当然,崇祯时期的大明朝气数已尽,就算老朱复活,也是无力回天了,顶多比崇祯皇帝的瞎折腾好那么一点点,也不过多活些时日罢了。毕竟自从崇祯皇帝上台之后,上天仿佛看他不顺眼,动不动就搞点天灾过来,天灾又导致人祸:

比如天灾,崇祯元年浙江就海啸了,崇祯三年,南直隶(南京)地震,崇祯五年浙江又大旱,同年南京、四川、云南地震……

崇祯皇帝上台这十三年,光南直隶地震就震了七次,隔一年震一次。再加上水灾、旱灾、蝗灾、雹灾更是接连降临在南方这几个省份,老百姓苦不堪言啊。

由于天灾,再加上贫苦老百姓一直受压迫,各地的起义军也是此起彼伏:

从崇祯皇帝即位那一天开始,各地的起义军就没断过,连老朱的发扬地凤阳都被张献忠、高迎祥给攻克了。这之后起义军就遍地开花了,号称“十三家七十二营”。也就是有十三个比较厉害的首领,比如老回回、闯王、革里眼、左监王等。而“七十二营”则是在这十三家中,又分出了七十二个营,每个营都有首领。

当然到后期,这些起义军逐渐合并成两支主要力量了,一支是李自成率领,一支是张献忠率领。

若是崇祯皇帝还是当初的德性,不加悔改,继续骚操作,就算去了南方,也是白搭。别忘了他上台之后,全国的力量都归他调动,可是他平虏平的虏越来越近,缴宼缴的寇越来越多,封将封的越来越差……可想而知,等只剩下半壁江山的资源归他调动的时候,又如何实现逆风翻盘呢?

但不管怎么说,从理论上讲,崇祯皇帝要是迁都南京,是可以抵挡一阵子满清骑兵的。这个时间不确定,可能几年,可能十几年,也可能几十年,甚至几百年。

毕竟崇祯帝吊死在歪脖子树后,南明的几个小政权,也抵挡了十几年。况且那时候的南明文臣武将的综合实力,是弱于崇祯帝带着的原班人马的,且南明从来没有统一过,是几个政权互相争夺资源,这方面崇祯帝占据先天优势。

况且以明末的形式来看,北方那片土地是负资产,不仅税收这一块收不上来。还要同时对付起义军和满清军队,这种花销是巨大的,所以,当时南方的资源一直在补充北方。若是崇祯皇帝直接放弃北方,转而经营南方和布置长江防线,理论上是可行的。这样南方的资源足够自给自足,至少起义军不会那么多,集中资源对付一下张献忠,还是能压制得住的。

只要大明的水军还在,北方李自成的部队也好,满清的部队也好,在他们的水军没有起来之前,是很难过江的。这段时间,也足够崇祯皇帝重振旗鼓,稳固南方,坐稳江山。毕竟历史上是存在划江而治的先例的,比如南北朝时期,比如南宋时期。

当然南北朝时期南北朝的控制范围也是在变化的,比如一开始刘宋跟北魏是以黄河为界,但到后来南北朝的疆域逐步南移,到南梁和南齐时则是以秦岭和淮河为界,再到后来,才是以长江为界。

如果崇祯皇帝熟读三国历史的话,还可以见机行事,李自成被满清打惨了后,就扶持李自成,满清被李自成打惨了后,就扶持满清,只要北方战事不停,南方这一块就能保住。

在当时的情况下,迁都绝对是摆在崇祯皇帝面前最好的选择,而且比南宋时期要方便多了。毕竟明朝采取的是两都制,在南京可是保留着一套完整的行政体系,都不用装修的,北京那群官员们可以拎包入住。

不过,以李自成的德性来看,他攻占北京也是为了抢一票就跑的。若是崇祯皇帝能稳住吴三桂,死守山海关,别放满清入关,也不是不存在重回北方的可能。

只是历史不能假设,明朝时期,因为有历史上的先例在,也决定了皇上不敢,也不能迁都。当年土木堡之变后,连皇上都没了,也没人敢提迁都啊。由于有南宋的教训在那里摆着,也导致明朝有两件事成了禁忌,一件是议和,一件是迁都。

这也给我们造成一个印象,那就是明朝的皇帝都是好样的,宁死不屈,不服就干,当时都穷成那个样子了,还有万历三大征呢,其原因就出在这里。事实上在李自成没有强大到能攻占北京城之前,明朝是有很多机会跟满清议和的,一旦议和,防御他们的正规军队就能调出来镇压起义军了。

可惜,当年崇祯帝偷偷授意杨嗣昌提出与后金议和的想法后,立马就遭遇了朝野上下的一致反驳。还将几百年前“宋金合议”的例子搬出来,南宋就是议和的下场,况且努尔哈赤他们不过是蛮夷,怎么可以跟天朝上国并列呢,提议议和的人,就是叛徒,当以叛国罪论处。

议和都被骂成这样了,回头皇上还出尔反尔,不仅不挺,还降罪,那谁还敢提迁都?

所以,崇祯皇帝吊死在歪脖子树上这事,大概率是改变不了了!就算他强行迁都南京,怎么解决官员们对自己的信任问题,怎么解决将士们士气和不足问题,怎么解决大臣们之间不再内斗,一致对外问题?

恐怕都解决不了吧?

那么崇祯帝能给南方做出的最大贡献就是,现如今我们去那里旅游,或许能找到另外一棵有名的歪脖子树。

而多尔衮仍然会打着替崇祯帝报仇的名义,率领着满清骑兵,还有乾隆皇帝写的那本《贰臣传》中所提到前朝文臣武将们,横扫天下!

呜呼哀哉!

相关内容

原创 ...
一.忠以为国,复兴越国 春秋末年,范蠡任越国宰相,与越王勾践二十年...
2025-08-18 04:33:38
原创 ...
世人皆知谋士诸葛亮有言:“志存当高远。”在动乱的年代里,不少热血男...
2025-08-18 04:33:23
原创 ...
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它彻底改变了日本的命运,将这...
2025-08-18 04:33:14
原创 ...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政治格局与人物命运,而清朝雍...
2025-08-18 04:32:59
原创 ...
它是 整个秦始皇兵马俑中等级最高的一位高级军吏俑, 又被称为将军俑...
2025-08-18 04:32:39
原创 ...
【历史刘老师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昨天的文章中,我们讲述...
2025-08-18 04:32:38
原创 ...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战役和故事,而其中的一段经典战例就是...
2025-08-18 04:32:37
以史为鉴,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健全有效防...
2025-08-18 04:32:37
原创 ...
元朝末年,天怒人怨,元朝贵胄只知道享乐,底层官吏不遗余力地搜刮民脂...
2025-08-18 04:32:31

热门资讯

原创 范... 一.忠以为国,复兴越国 春秋末年,范蠡任越国宰相,与越王勾践二十年忍辱负重,以其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宏远...
原创 曾... 世人皆知谋士诸葛亮有言:“志存当高远。”在动乱的年代里,不少热血男儿希望有朝一日遇上自己的伯乐大展宏...
原创 1... 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它彻底改变了日本的命运,将这个曾经封建落后的国家推向现代化的道...
原创 如...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政治格局与人物命运,而清朝雍正年间,李卫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官...
原创 秦... 它是 整个秦始皇兵马俑中等级最高的一位高级军吏俑, 又被称为将军俑 ,这样的将军俑在一号坑的千军万马...
原创 面... 【历史刘老师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昨天的文章中,我们讲述了在元至正十五年春天的大旱中,朱元...
原创 山...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战役和故事,而其中的一段经典战例就是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这场战役发生在...
以史为鉴,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健全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工作机制。” 什...
原创 陈... 元朝末年,天怒人怨,元朝贵胄只知道享乐,底层官吏不遗余力地搜刮民脂民膏,以此换取升官发财的机会,在这...
原创 6... 这群人步履蹒跚,饥肠辘辘,疲惫的脸上挂满了沮丧的情绪,他们垂头丧气地慢慢前行,手上拿着仅有、看起来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