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汉朝的水患为何如此频繁?既是天灾,也是人祸
创始人
2025-08-17 20:02:41
0

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汉朝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存在,其不但稳定了秦始皇创立的封建集权君主制,确定了之后两千年的发展方向,更将其文化深深烙印在了百姓身上。

至今我们所用的文字还叫做汉字,主体民族也被称为汉族。

除了拥有辉煌的文治武功之外,汉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治水次数最多的朝代。

当时建设的很多水利设施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汉朝为何水灾如此频繁,这背后有着怎样的原因呢?

虽然汉代版图已经包括了如今中国的大部分领土,但当时我国的人口分布还很不均匀。

彼时汉朝的绝大多数人口均生活在黄河流域,因此我国北方的气候成为了左右农业生产和水利建设的关键因素。

如今的黄河在经过治理后终于拥有了稳定的流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频频出现的断流现象终于销声匿迹。

但整体而言黄河的水流量依然较少,这导致河南,山东等中下游省份在用水上仍显拮据。

但西汉时期的黄河却和现在完全不同,当时我国北方地区的气候远比现在温暖。

虽然已经不像新石器时代那样有大量大象等野生动物生存,但整体气温还是比现在高出不少。

比如在汉代长安周边的墓葬中,就有人发现了大熊猫的头骨,这不但说明当时关中平原的气温适合它们生存,也说明在陕西等地存在大规模的竹林,这也是气温较高的典型表现。

另一方面在西汉时期的史料中,经常会出现冬天桃李开花的记录,这在如今的西北地区是无法想象的。

这种温暖的气候让黄河流域的降水量远远超过现在,关中等地遍布黄河的支流和大大小小的湖泊。

在东汉班固的《西都赋》中就有“商、洛缘其隈,鄠、杜滨其足,源泉灌注,陂池交属”的记载。

要知道东汉时期平均气温已经下降,由此想见西汉时期关中平原的水系只会更加发达。

黄河作为北方最大的水系,其地势在河南地区存在极大落差,丰沛的水流裹挟了巨大的水势飞流直下。

而当地的平原地势又无法形成有效阻拦和引导,这让当时黄河下游水患频发。

西汉时期黄河下游的兖州,冀州和青州就是遭遇水患最多的地方。

除了整体降水量偏高之外,汉朝水患频发还和当时人们对黄河流域周边水土环境的破坏有一定关系。

在此前的战国时代,黄河流域是战争最为频繁的地区,虽然随着铁制农具的普及黄河周边的农田开垦面积不断增长,但还不至于对当地的水土环境造成根本性的破坏。

但到了汉代随着国家局势的稳定,黄河地区的土地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开发,上游的森林遭到了一定的破坏,这让黄河的含沙量显著上升。

下游地区对于水资源的利用会让泥沙沉积水平加剧,这也增加了发生水灾的隐患。

西汉初年汉朝和匈奴之间发生了长期的战争,汉武帝时期匈奴浑邪王杀死了休屠王,并带领部众投靠汉朝。

之后这些人逐渐被中原人士所同化,从游牧生活逐渐转向农耕生活,这对黄河中上游的草原地貌造成了破坏,也会加剧水土流失情况。

更重要的是,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汉朝在北方国境上陈列了重兵,这些人的到来令周边百姓背负了沉重的税赋负担。

为此他们不得不开垦更多的荒地,这最终导致黄河上游水土失调,引发了一系列的严重灾害。

事实上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北方的气候更加温暖潮湿,但当时黄河水患并不是特别严重。

除了水土保护较好之外,还因为下游各诸侯国都建设了坚固的堤坝,为了给河水提供足够的缓冲带,战国时期的堤坝距离黄河河道最远的甚至有十几里,这可以有效减缓洪水的水势并降低水位。

但汉代由于耕地面积的增加,这些堤坝大多被拆除,新建的河堤距离河道距离极近,非常容易发生决堤的问题,这也导致汉代黄河流域水患频发。

前面我们讨论了汉代水患频发的几个原因,事实上在汉代之前我国黄河流域也经常爆发大面积的水灾,但当时各地的诸侯无力进行大规模的治水行动,这也是水患一直延续到汉代并且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

秦代虽然是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但其存在时间太短,而且此前的战争中也消耗了惊人的人力物力,这导致像秦始皇这样的一代雄主也没有精力和能力去处理黄河问题。

到了汉代这样的情况终于出现了转机,汉朝初期国家还需要从秦末的乱世中恢复元气,因此汉代前几朝并没有组织大规模的治水活动,也没有建立新的水利设施。

直到汉武帝继位之后,汉代终于积攒了足够的财政资本,人口数量也恢复到了较高水平,这为政府治理水患提供了基础条件。

另一方面汉武帝时期国家的政治理念发生了转变,从汉初的黄老之学转向了独尊儒术,在董仲舒天人感应的理论指导下,天灾成为了统治者不可忽视的存在。

而且当时黄河在瓠子发生了严重决口,河水甚至蔓延到了淮河流域,令当地变成一片泽国,这无疑会对百姓的生命和生活造成巨大的伤害,汉武帝自然不能对此坐视不管。

因此在瓠子决口发生之后,汉武帝就派出汲黯和郑当时等人前往灾区试图阻塞决口处,但最终黄河再次决堤,这让汉武帝忧心如焚。

就在此时汉武帝的舅舅田蚡表示江河决口是“天事”,强行派人堵塞就是违背天意,这可能会造成很坏的影响。

汉武帝当时对天人感应的说法深信不疑,自然不敢违背上天,于是瓠子决口就这样被放任了二十多年,当地百姓始终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直到汉武帝去往泰山封禅的途中路过了灾区,他才真切的看到了黄河决堤的巨大危害。

当地百姓的生存状态令其痛心不已,因此在封禅结束后,汉武帝便下定决心彻底治理瓠子决口,这也是汉代大规模治水的真正起点。

汉武帝为了治理瓠子决口发动了大量的百姓参与其中,此外他还要求各地官员都赶往前线支援治水,并要求每个官员都要背负柴火树枝前往决口处修建堤坝。

由于当时使用的木材实在太多,当地的百姓甚至只能烧干草来做饭,大门上的门栓也是用竹子做成的。

这次大规模的治水最终也收获了不错的结果,泛滥了二十多年的瓠子决口终于被堵上,黄河下游终于恢复了平静。

面对治水的成果汉武帝并没有任何喜悦的情绪,相反他始终在为自己没有尽早治理黄河感到愧疚。

为了纪念治水胜利,汉武帝曾经作了一首《瓠子歌》,在其中他对自己的失责进行了忏悔:

归旧川兮神哉沛,不封禅兮安知外!

为我谓河泊兮何不仁,泛滥不止兮愁吾人?

齧桑浮兮淮泗满,久不反兮水维缓。

这和其晚年发布的罪己诏一样,都显示了汉武帝痛定思痛的冷静头脑,他在此时终于意识到了水利建设对于百姓的重要意义。

因此在此后的在位时间内,汉武帝在全国范围内兴建了大量的水利设施,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在黄河流域开凿漕渠。

他兴建这些漕渠的本来目的是方便漕运,但与此同时也能够用于引水灌田,这可以有效降低黄河干流中的水流量,减轻下游的水患风险。

除了漕渠之外,汉武帝还在黄河及其他河流流域建设了不少堤坝,这可以抵挡小规模的洪水,并减少大型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为保障汉代的经济稳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但当时人们在治水方法的采用上还缺乏理论依据,很多时候负责治理的官员不能给出因地制宜的方案,导致治水效果不甚理想,这也是汉代总是在治水的原因之一。

王莽上位后,他竟然想把黄河移回大禹时代的古河道,还好这一想法未能实现,否则不知道下游的百姓要受多少苦,遭多少罪。

由于气候和生产方式变化等原因,汉代黄河流域出现水灾的几率大增。

面对来势汹汹的灾难,以汉武帝为代表的汉朝统治者没有退缩,而是用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封堵决口,建设水利工程,这让黄河水患得到了一定的缓解,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得到了保障。

汉代作为第一个长时间存在的大一统王朝,其有能力进行水利建设和从事治水活动,而他们的努力又为后世治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后人不必再面对如此棘手的情况。

参考资料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自《西汉水灾及其应对措施研究》,夏益著作,2009年5月发表;

《古代汉长安城及周边地区古生物与古生态环境研究》,科学出版社, 2015年发表;

《中国水利简史》,江苏苏州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

相关内容

原创 ...
一.忠以为国,复兴越国 春秋末年,范蠡任越国宰相,与越王勾践二十年...
2025-08-18 04:33:38
原创 ...
世人皆知谋士诸葛亮有言:“志存当高远。”在动乱的年代里,不少热血男...
2025-08-18 04:33:23
原创 ...
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它彻底改变了日本的命运,将这...
2025-08-18 04:33:14
原创 ...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政治格局与人物命运,而清朝雍...
2025-08-18 04:32:59
原创 ...
它是 整个秦始皇兵马俑中等级最高的一位高级军吏俑, 又被称为将军俑...
2025-08-18 04:32:39
原创 ...
【历史刘老师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昨天的文章中,我们讲述...
2025-08-18 04:32:38
原创 ...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战役和故事,而其中的一段经典战例就是...
2025-08-18 04:32:37
以史为鉴,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健全有效防...
2025-08-18 04:32:37
原创 ...
元朝末年,天怒人怨,元朝贵胄只知道享乐,底层官吏不遗余力地搜刮民脂...
2025-08-18 04:32:31

热门资讯

原创 范... 一.忠以为国,复兴越国 春秋末年,范蠡任越国宰相,与越王勾践二十年忍辱负重,以其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宏远...
原创 曾... 世人皆知谋士诸葛亮有言:“志存当高远。”在动乱的年代里,不少热血男儿希望有朝一日遇上自己的伯乐大展宏...
原创 1... 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它彻底改变了日本的命运,将这个曾经封建落后的国家推向现代化的道...
原创 如...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政治格局与人物命运,而清朝雍正年间,李卫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官...
原创 秦... 它是 整个秦始皇兵马俑中等级最高的一位高级军吏俑, 又被称为将军俑 ,这样的将军俑在一号坑的千军万马...
原创 面... 【历史刘老师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昨天的文章中,我们讲述了在元至正十五年春天的大旱中,朱元...
原创 山...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战役和故事,而其中的一段经典战例就是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这场战役发生在...
以史为鉴,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健全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工作机制。” 什...
原创 陈... 元朝末年,天怒人怨,元朝贵胄只知道享乐,底层官吏不遗余力地搜刮民脂民膏,以此换取升官发财的机会,在这...
原创 6... 这群人步履蹒跚,饥肠辘辘,疲惫的脸上挂满了沮丧的情绪,他们垂头丧气地慢慢前行,手上拿着仅有、看起来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