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曹操为什么不做开国皇帝?不是他忠于汉室,是因为有个人拦住了他
创始人
2025-08-17 09:33:10
0

公元618年6月18日,确定隋炀帝已死后,掌握隋朝首都的李渊,当机立断,在这个良辰吉日即皇帝位,国号为唐,也定都长安。当时天下群雄并起,李渊的大唐只是天下诸侯之一,连最强大的都算不上,但他还是选择了做开国皇帝。

同样在元朝末年,北方和南方小部分地区都在元廷之手的情况下,朱元璋还是在南京称帝,建国大明。

反观曹操,建安十三年统一北方,建安二十年拿下属于南方的汉中,可是直到建安二十一年才从魏公晋爵魏王,至死都是汉臣,没建立一个真正的国家和王朝。

不少人说曹操是真正的英雄,起码到死没篡位,虽说有所逾越,但还是臣子一列。其实,曹操并非不想做开国皇帝,他心里想得很,但是因为一个人的阻拦,所以未能实行,此人正是荀彧。

从公元196年建安元年起,曹操亲迎汉献帝刘协迁都许县,将东汉小朝廷置于自己的掌握之中,并开始施行“奉天子以令不臣”和“借天子以纳人心”两大战略,把自己的统一大业和代汉大业,一步步推向顶峰高潮。

曹操表面上对汉帝十分恭敬,实则“化家为国、以曹代汉”的想法,早被以荀彧、孔融、杨彪为首的拥汉派看透。

荀彧、孔融、杨彪等闻名于世、有理想、有追求的士大夫们(他们在东汉朝廷权威未丧前入的仕,他们最初和最终效忠对象是汉天子,这一点对古人很重要),已经上了年纪,汉室正统思想深入骨髓,他们不想背上助纣为虐、助曹代汉的史书骂名。

更何况,无论在汉、还是在魏,他们的权势地位都没有太大的差异,何必背着千古骂名,参与到不是汉臣所为的篡夺行动中呢?

在消灭袁绍前,拥汉派对曹操是全力支持的,虽有二心,但没有做出过任何破坏。官渡大战结束后,志得意满的曹操,自领冀州牧,“复置九州者,以为冀部所统既广,则天下易服”。曹操想以冀州为基地,拓展自己的代汉业务。曹操问荀彧,此事可行否?

荀彧看得很明白,曹操是想做第二个“袁绍”。而这,是荀彧万万没想到的。荀彧深知自己等拥汉派,没有资格、更不能硬劝阻,所以摆出事实量得失,婉言相劝,要曹操不要做。曹操闻言,只得同意其看法,放弃这一想法。

而这,是荀彧所代表的拥汉派与曹操,明争暗斗的第一局,荀彧险胜一招。不久,曹操将提议“复置九州”的大功臣董昭,提为“千秋亭侯”。这与荀彧的“万岁亭侯”形成鲜明且意味深长的对比——曹操暗示荀彧应学董昭,拥曹代汉。荀彧沉默以对,没有任何反应。

现在很多人都说,曹操“任人唯贤”的改革措施极好,是时代的文明之光。可实际上,这是曹操在建安十一年,基本平定北方后,为汉室朝廷权力洗牌,举起的一面正义大旗。

在“任人唯贤“的旗帜下,曹操轻松撰取拥汉派世族集团的世袭权力,安插忠于自己的亲信之士担任重要职位和爵位。曹操这招之高,逼得荀彧不能公开反对,杨彪只能称病请辞,让出太尉之职。

代汉大业在这时,已被曹操发展到废除三公、自任丞相、揽握大权的地步。为了获得世家大族的支持,曹操亲自上奏,要为荀彧加官晋爵,要他与自己同升共荣。荀彧完全不把这些荣华富贵放在眼里,同时可是看穿了曹操的算计,所以推让了十余次,拒绝升爵。

自己的善意被荀彧拒绝,曹操也不恼火,继续进行自己的“废三公、任丞相”的计划。曹操进行得很成功,但同样引起拥汉派大臣的不满。孔融上奏恢复古制、赶曹操远离京师的举动,触怒了曹操。

曹操顿时失去理智,顾不得孔融的士林领袖、圣人后裔的身份,让人捏造种种罪名,把孔融下狱处死。这事,发生在曹操南征荆州、赤壁之战前。

这是曹操与拥汉派的公开决裂。曹操收荆州,那是手拿把攥,轻轻松松。可到孙刘联盟、赤壁之战时,曹操却是栽了个大跟头。交战过程中,曹操也发现了自己麾下以荀彧为首的智囊团竟然毫无作为。

也因为如此,从华容道逃出生天后,曹操仰天痛哭,连呼三声:“哀哉奉孝(郭嘉)!”曹操哀叹的是,自己被荀彧等拥汉派孤立,不为自己提供任何帮助,最终错失统一天下的最佳机会。

赤壁之战前,孙吴差点直接举国投降,可见曹操当时威势之重。江东若降,曹操完成一统基本没悬念了(那时的刘备就是个丧家之犬,不足为虑)。

建安十七年,曹操进魏公时,荀彧明确反对,遭曹操调离中枢,将其扣在自己的幕府,不给他效忠汉室的尚书令身份和职权。同年曹操征孙权,荀彧留守寿春,没几天便去世了。一说服毒自尽,一说忧郁而亡。

孔融和荀彧走后,东汉朝廷再无忠心汉室之臣。

相关内容

原创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飞将军李广,大概是中国古代令人...
2025-08-17 08:33:55
马来西亚青少年“邂逅”兵马...
作者 杨英琦 党田野 揉搓陶泥、挑选模具、按压模具、脱模修整……经...
2025-08-17 08:33:52
原创 ...
这位开国少将,唯一特批享受中将待遇,周总理亲自安排给他手术 55年...
2025-08-17 08:33:37
原创 ...
华夏文明五千多年的历史经历过三个社会时期的演进,分别是原始社会的开...
2025-08-17 08:33:30
原创 ...
日本人的名字多以四字者为多,三字者或五字者也为数不少,但以两个字为...
2025-08-17 08:33:30
原创 ...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统治了整个东三省,100万关东军在这里,建立起...
2025-08-17 08:33:26
原创 ...
吴吉清是毛主席的警卫员,他非常尽职尽责地保卫毛泽东的安全,可惜在长...
2025-08-17 08:33:22
原创 ...
开国上将洪学智一生都在和贪腐作斗争,晚年担任过军委副秘书长,他这辈...
2025-08-17 08:33:22
原创 ...
1934年5月,因在长城抗战中目睹了中日两国在机械化方面的巨大差距...
2025-08-17 08:33:16

热门资讯

档案中的内蒙古——内蒙古自治区... 本网12月20日讯(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李存霞 实习生 李文宁)12月18日,档案中的内蒙古—...
原创 他... 紧跟毛主席,就有信心,就有希望,就能赢得最终的胜利。毛主席当年领导的秋收起义队伍中,从黄埔军校毕业的...
原创 统...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辉煌历史,是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王朝的战争史,是北方游牧民族...
原创 明... 谈到沐王府,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大明英烈》中的金锤殿下朱沐英。然而,这个称号并非来自于他的父母为救朱元...
原创 诸... 标题:诸葛亮死后,司马懿为何不趁机灭了蜀国?只因有些事比灭蜀更重要 XXXXXXXX年XX月XX日...
原创 李... 李世民玄武门亲手射杀太子,李渊并非是袖手旁观,而是无能为力 《贞观政要》中记载,武德九年六月四日,长...
原创 日...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战争结束了, 但对于滞留在中国东北的12万日本女人来说,噩...
北魏舍利塔顶回归五台山 “ 12月22日,五台山寿宁寺迎回寺内丢失多年的 “释迦佛舍利塔”塔顶。此次回归文物是寿宁寺1500...
中华文明连续性的考古实证 山西... 日前,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了运城市崔家河遗址考古发掘资料,该遗址属于距今5500余年的仰韶中期庙...
李将仕分享:首博青铜器掠影2 首博青铜器掠影2 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 李将仕分享 “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以反映燕国青铜器文化面貌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