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健豪,蔡和森与蔡畅兄妹俩的母亲。她不仅是一位革命的母亲,而且自身也积极投身革命活动,是中国早期女权活动先驱,女子教育先驱与女革命家。
当时舆论界还称誉葛健豪是二十世纪“惊人的妇人”,今天要说的是,女子教育先驱葛健豪,为何会拥有这一称号?
一.从“鉴湖女侠”那里,接受全新的思想
葛健豪,原名葛兰英,于1865年出生,是湖南双峰县荷叶人。她出生时,当地有三大望族:清代名臣曾国藩家族、“鉴湖女侠”秋瑾婆家王氏家族和葛健豪娘家葛氏家族。他们彼此联姻,构成了双峰荷叶乡的上层家族。
葛健豪五六岁时在家馆读书习字,能背诵《四书》等经典,16岁奉父母之命出嫁永丰镇,与大户蔡寿嵩之子蔡蓉峰结婚,婚后育有6个子女。
女革命家秋瑾的婆家所在地与葛健豪家桂林堂相隔不远。葛健豪听说秋瑾是能文能武的巾帼女杰,就几次去拜望。从她那里,葛健豪接收到了一种全新的思想。回来后,她经常给儿女们讲秋瑾的事情,说秋瑾了不起,称赞她创办女学唤醒妇女的觉悟。
葛健豪还经常教育子女要乐于助人,关心贫苦大众。在母亲的教育和影响下,蔡和森、蔡畅经常帮助他人插秧、割稻子,帮小伙伴们割草、放牛,从小就和劳动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又因常常从母亲的嘴里听到“革命”这个使人鼓舞激昂的新鲜词儿,心里也开始萌生了革命的嫩芽。
二.奇志可嘉,三代人同进学堂
自从受到新思想启迪后,葛健豪敢于打破封建枷锁、勇于改变“男尊女卑”的陋习。她首先为大女儿蔡庆熙和二女儿蔡顺熙的缠足感到愧疚。于是,葛健豪便下决心不让小女儿蔡畅重蹈覆辙,她顶着巨大的压力保住了蔡畅的脚,让她没有遭受这一封建糟粕的残害。
葛健豪大女儿蔡庆熙的丈夫不幸早逝,婆家要求她为夫守节,还要把蔡庆熙的女儿刘昂卖给大户人家当童养媳。葛健豪不忍心年纪轻轻的大女儿背上封建枷锁,更不忍心自己的外孙女被卖掉,于是她将大女儿和外孙女接回自己的家中照顾。为此,葛健豪还和丈夫爆发了激烈的争吵,但是她从没退缩过,一直坚持自己的想法。
后来,葛健豪的丈夫要把10来岁的小女蔡畅以500银圆卖给财主家作童养媳。葛健豪极力反对,蔡和森在长沙知道这件事后也支持母亲,三人一致认为只有用“逃婚”的办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蔡和森把妹妹蔡畅接到长沙读书。1916年,葛健豪又带着蔡庆熙及外孙女刘昂到长沙读书。当她到县城第一女校报名时,老师见她是位裹足的妇女,年纪已达48岁,不肯让她报名。她很气愤,便要儿子帮她写一张“状纸”到县衙去告状。
县官看完呈文,例行公事地说:“叫什么名字呀?”葛健豪答:“我原叫葛兰英,现改名叫葛健豪,‘健’就是要做改造社会的健将,‘豪’就是要打倒封建豪强。”县官闻言一惊,又问:“为什么要读书?”她大声说:“要寻求救国道理,男女都要读书。”
县官觉得她是一位了不起的妇人,便在呈文上批上“奇志可嘉”四字,令学校破格录取。这样,葛健豪入女子教员养习所学文化,蔡庆熙入长沙自治女校学缝纫和刺绣,刘昂入周南女校幼稚园。当时,蔡家祖孙三代5人进省城求学,传为佳话。
三.借款、刺绣,创留法最长女性
1919年,在“五四”运动推动下,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形成高潮。向警予(后与蔡和禁结婚,成葛健豪的媳妇)、蔡畅等发起“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与新民学会组织的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相互呼应。葛健豪积极支持儿女们出国留学。
当出国经费有困难时,葛健豪便利用与曾国藩外孙聂云台是亲戚和同乡的关系,通过他向裕丰纱厂借银洋600元,解决了这一难题。不久,蔡和森动员自己的母亲也去,葛健豪欣然与蔡和森、蔡畅、向警予等30多位学生,从上海启程赴法国留学。
在法国勤工俭学的四年,是葛健豪的人生经历中,最具传奇色彩的一段时间。首先,她要过语言关,这个裹过足的中国妇女、年龄最长的女留学生,开始像小学生一样刻苦攻读法文。虽然年纪大记忆差,但她凭着顽强的毅力,从一个个单词学起,每天她起得最早,睡得最晚,最后竟能用法文对话和阅读法文报刊。
当时留学经费非常紧张,有些留学生甚至读不下去了。葛健豪就与蔡畅、向警予白天学习,回家后刺绣到深夜。因为她刺绣工艺精湛,绣品深得法国妇女喜爱,所以一件可卖几十法郎至上百法郎,她们用换来的钱去资助他人。
在法国,葛健豪也不忘“向封建婚姻制度宣战”,她积极支持儿子蔡和森与向警予、女儿蔡畅与李富春自由结婚,从不加以干涉。终于培养出了四位我党的高级干部。
四.身行革命至终生
葛健豪不仅积极支持子女跟着毛主席、共产党闹革命,她还始终身体力行。早在长沙读书时,葛健豪就成了毛泽东、蔡和森、蔡畅这群有志青年革命活动的热情支持者和参与者。大家亲热地称她为“蔡伯母”。“新民学会”就是在她家成立的,自然她的家也成了谈论时政、交流思想的聚会场所。
在法国留学期间,葛健豪积极参加留法学生的革命活动,支持和帮助蔡和森等人在法国的建党活动。在向北洋政府驻法公使馆请愿斗争中,她与蔡畅、向警予等人走在400多名留法学生的最前列,冲进北洋政府驻法公使馆,迫使其作出让步。
回国后,葛健豪又积极投身湖南妇女解放运动。她参加湖南省女界联合会“恢复成立大会”,参与了女界联合会简章和宗旨的讨论、制定工作。1925年夏,她又在长沙颜子庙办起了一所平民女子职业学校。这所学校与共产党关系密切,实际上成了革命者的活动场所。葛健豪为党组织传递信件,担负党组织的接头任务,还让党内的许多同志在校内寄住。
结束语:
葛健豪,早年接受新思想启迪,敢于打破封建枷锁、勇于改变“男尊女卑”的陋习,不仅积极支持自己的子女积极投身革命活动,而且自己亲自参加其中。最终成长为中国早期女权活动先驱,女子教育先驱与女革命家。
因此,葛健豪当时被舆论界称誉为二十世纪“惊人的妇人”,就不足为奇了。1943年3月16日,葛健豪在永丰石板冲与世长辞,享年78岁。临终前,她还一直不知道儿子蔡和森已经为革命壮烈牺牲,问长女蔡庆熙:“和森、咸熙(蔡畅)有信回没有?”她要长女写信告诉他们:“母亲已看不到你们的事业的成功了。但革命一定会胜利的!”
葛健豪是被写入《中国共产党史人物传》中的唯一一位非党人士。她逝世后,毛主席曾提笔写了“老妇人,新妇道;儿英烈,女英雄”的挽联,给这位“革命母亲”以最好的褒奖。葛健豪以及她培养出来的革命儿女们,都应该被后人铭记,更值得被后人称颂。
本文由“老吴侃国学今用”原创,欢迎关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