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如果公子扶苏继承皇位 ,秦国将会怎么样发展?
创始人
2025-08-17 02:34:14
0

公子扶苏是一个性格宽厚仁爱、具有政治远见、刚毅武勇且深受他人敬重的人。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品德高尚:

-宽厚仁爱:他对百姓怀有深切的同情和关怀,看到秦始皇实行的严苛法律、大兴土木等行为可能给百姓带来痛苦时,多次直言进谏,主张以德治国、宽缓刑罚,这在秦朝以法家思想为主导、崇尚严刑峻法的环境下显得尤为难得,也因此深得百姓的拥戴。

-忠诚孝顺:尽管被秦始皇发配到边疆监军,但他始终对父亲保持着忠诚和敬畏。当接到赵高和李斯伪造的遗诏,斥责他不忠不孝并勒令他自尽时,他因愚忠没有过多怀疑便选择了自杀,可见其孝顺的一面,但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他性格中可能存在的过于轻信和不知变通的成分。

2.具有政治远见:扶苏意识到秦朝刚刚统一,国家的稳定需要采取相对温和的政策来安抚百姓、凝聚人心。天下初定,人心未安,他看到了儒家思想中“仁政”对于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性,反对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等激进做法,认为这样会引起天下人的不安,这显示出他对国家治理有着深刻的理解和长远的政治眼光。

3.军事历练与才能:被派往上郡后,扶苏协助蒙恬修筑长城、抵御匈奴,在军事方面得到了一定的历练。这不仅使他了解了边疆的局势和军事防御的重要性,也为他积累了一定的军事经验和威望,并且他与蒙恬关系亲厚,蒙恬及其麾下的三十万大军对扶苏也颇为敬重,这为他日后可能的统治奠定了一定的军事基础。

如果公子扶苏继承皇位,秦国的发展可能会有以下变化:

1.政治方面:

-政策调整:扶苏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调整秦朝的政策,减轻严刑峻法对百姓的压迫。他推崇儒家的仁政思想,可能会采取一些与民休息的政策,如减少劳役、减轻赋税等,以缓解社会矛盾,使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这样可以增强百姓对秦朝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利于国家的稳定。

-权力结构变化:扶苏即位后,可能会重用一些与他理念相近的大臣,如蒙恬等。而像赵高、李斯这样的人,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压制。这将有助于改变秦朝后期权力斗争激烈、政治腐败的局面,重建政治秩序。

2.经济方面:

-经济恢复与发展:减轻百姓的负担后,百姓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生产中,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同时,扶苏可能会鼓励农业生产,兴修水利,促进商业的发展,为秦朝的经济繁荣创造条件。

-财政改革:秦朝在秦始皇时期大兴土木、对外征战等,耗费了大量的财力。扶苏可能会对财政制度进行改革,加强对财政的管理和监督,合理分配资源,使国家的财政状况得到改善。

3.文化方面:

-文化融合:扶苏对儒家思想的认同可能会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他可能会倡导儒家文化与秦朝的本土文化相结合,吸收儒家思想中的有益成分,为秦朝的文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他也可能会对其他学派的思想采取相对包容的态度,促进文化的多元发展。

-教育推广:重视文化的扶苏可能会大力推广教育,培养更多的人才。他可能会设立学校,培养官员和学者,提高整个国家的文化素质,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4.军事方面:

-边疆稳定:扶苏与蒙恬关系密切,在他即位后,蒙恬会继续得到重用。蒙恬是秦朝的名将,有他镇守边疆,加上扶苏的支持和正确的战略决策,秦朝的边疆可能会更加稳定,抵御外敌的能力也会增强。

-军事战略调整:扶苏可能会对秦始皇时期的军事战略进行调整,减少对外的大规模征战,转而注重国内的防御和建设。这样可以避免过度消耗国家的财力和人力,使国家能够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和文化。

不过,即使扶苏继承皇位,秦朝面临的挑战依然巨大。六国旧贵族的势力仍然存在,他们对秦朝的统治心怀不满,可能会伺机发动叛乱。而且,秦朝的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中央集权与地方管理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因此,扶苏能否带领秦朝走向繁荣昌盛,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扶苏自尽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儒家思想的影响:

-孝道的遵循:扶苏从小接受儒家学派思想的熏陶,儒家倡导的核心思想之一便是孝道。在扶苏的观念中,父亲的命令具有不可违抗的权威性,“父要子死,子不得不死”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当他接到父亲秦始皇(虽可能是伪造的)赐死的诏书时,出于对孝道的坚守,本能地选择了遵从。

-忠君思想的束缚:在儒家思想里,君主的命令大于天,臣子对君主应绝对忠诚。秦始皇对于扶苏而言,既是父亲,更是君主,这种双重身份的权威性使得扶苏不敢轻易违背君令,即使心中有所怀疑,也难以突破忠君思想的束缚去违抗诏书。

2.与秦始皇的情感隔阂和误解:

-缺乏深厚的父子情:生于帝王家,扶苏难以像普通人家的父子那样享受天伦之乐。秦始皇是一个严苛的君主,对继承人的要求极高,这导致父子二人并不亲厚。再加上扶苏数次直谏秦始皇的残酷暴虐行为,尤其是在“焚书坑儒”事件上,他极力反对,这让秦始皇认为扶苏过于软弱,将其派遣到上郡,进一步加深了父子之间的隔阂。

-对诏书的误判:由于父子关系不睦,且秦始皇向来铁腕统治,风格强硬,当扶苏接到赐死诏书时,在情感隔阂的影响下,他没有用一般人的思维去看待诏书,而是认为这符合秦始皇的一贯风格,所以没有怀疑诏书的真伪,从而选择了自杀。

3.对局势的错误判断:

-政治资源的缺乏:扶苏被秦始皇发配到上郡监军,远离了政治中心咸阳,这使得他的政治资源被切断,信息渠道不畅。在这种情况下,他无法及时准确地了解到咸阳宫内的政治动态和秦始皇的真实情况,对于突然到来的赐死诏书,缺乏足够的信息去判断其真实性。

-对实权派的顾虑:当时秦朝的实权人物众多,扶苏认为一旦自己反抗,可能会引发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和混乱。他担心自己的举动会导致国家陷入动荡,使本就被秦暴政迫害得流离失所的黎民百姓雪上加霜。出于对国家稳定和百姓安宁的考虑,他放弃了反抗。

4.自身性格的因素:

-宽厚单纯:扶苏性格宽厚仁爱,这使他缺乏政治斗争的经验和手段,也没有政治野心。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他过于单纯地相信了诏书的内容,没有想到其中可能存在的阴谋,也没有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去核实或反抗。

-缺乏自信和决断力:长期在秦始皇的威严下成长,以及在边疆的经历,使扶苏对自己的能力和地位缺乏足够的自信。在面对重大抉择时,他没有坚定的决断力,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最终选择了自杀这种消极的应对方式。

相关内容

敦煌市政协召开十届18次常...
8月5日,敦煌市政协召开十届18次常委会议,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乌...
2025-08-07 06:02:31
2025年中秋国庆连休8天...
2025年的中秋节与国庆节罕见连休,从10月1日至10月8日共放假...
2025-08-07 06:01:48
夜色赶海
8月5日晚8时许,青岛石老人海水浴场沙滩上热闹非凡。不少市民趁着晚...
2025-08-07 05:59:20
原创 ...
顺治皇帝的陵墓得以保存至今,确实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其中...
2025-08-07 05:34:03
原创 ...
1967年的一天,开国上将许世友将军从北京参加完国庆典礼,如期回到...
2025-08-07 05:33:59
原创 ...
他是国军起义走出的将领,险些被遣散回家,55年成为开国上将 李达上...
2025-08-07 05:33:49
原创 ...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历史的舞台上,权力更迭如同潮汐...
2025-08-07 05:33:38
原创 ...
晋朝在短暂实现天下大一统后,再次爆发战乱,这一次是整个汉人的浩劫。...
2025-08-07 05:33:32
原创 ...
1900年,八国联军的铁蹄踏破了中国古老的城墙,京城在战火中被掠夺...
2025-08-07 05:33:04

热门资讯

原创 4... 前言 1948年年底,国民党已经到了气数将尽的时候,许多国民党要人开始转移财产、家眷,并逃向台湾,狼...
原创 七... 看历史老照片,品百年沧桑巨变。 大家好,我是历史君,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一张七十年代的宣传画。下面,一起...
原创 陈... 欢迎观看本文,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击上方“关注”,观看我往期发布和新发布的内容。 前言 陈太建...
原创 同... 同样是权臣篡位,晋国出现三家分晋而非田氏代齐这种情况,主要有以下原因: 政治格局方面: 晋...
原创 6... 白崇禧之死,历来都是国共史上的一桩谜案。 1966年12月2日的清晨,台北松江路白崇禧公馆人声嘈杂,...
《西安党史日历》发行 近日记者获悉,在中共西安地方组织建立一百周年之际,中共西安市委党史研究室组织编撰了《西安党史日历》,...
原创 美... 这是人类最恐怖的一次非核武轰炸,也是美军对日军的复仇之战。 在长达10个月的时间里,美国出动3.3万...
原创 他... 他在我党最低潮时加入我党,历经无数战斗,伟人为他赋诗一首,赞扬他的功绩。 他在1955年大授衔上被授...
原创 为... 标题:为什么司马懿的儿子那么厉害,诸葛亮的儿子却是草包?原因很简单 xxxxxxxx-xx-xxx...
原创 同... 从古至今,我国经历了多个王朝的兴衰,与此同时北方也诞生了多个强大的游牧民族,他们不断南下劫掠中原,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