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观看本文,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击上方“关注”,观看我往期发布和新发布的内容。
前言
陈太建十三年,公元581年,陈朝使者
韦鼎
、
王瑳
前往北周都城长安,出使北周。但是,到了礼部衙门,掌管接待的官员告诉他们一个逆天事实:
北周已经灭亡了,北周的相国
杨坚
接手了整个国家建立了大隋。
出使出到对面国家都没了,那对使者来说是很尴尬的事情,那这次的出使任务要怎么继续下去呢?当时北周的退位皇帝宇文阐退居二线,隋的外事官员干脆将两位使者送往了
宇文阐
所在地介国,韦鼎他们勉强完成了这场尴尬的外事活动。
辛丑,陈散骑常侍韦鼎、兼通直散骑常侍王瑳来聘于周,至而上已受禅,致之介国。
在任何时代,各国之间的互通往来一部分是正常的国事交流,但很多都避免不了有试探情报隐形任务,所以韦鼎和王瑳出使过程虽然尴尬,但是让陈朝及早确定了北朝改朝换代的事实,这也算是立了功。
那么接下来,陈朝将会如何应对呢?
陈朝与北方的矛盾
隋朝建立初期,与陈朝南北对峙,仍然属于南北朝时期。
这一时期,南方和北方都想统一对方,互相都处于敌对状态。
陈太建五年,公元573年,趁着北朝的北齐后主
高纬
昏庸无道,陈宣帝
陈顼
派侍中、镇前将军
吴明彻
为征讨诸军事,讨伐北齐,在吴明彻的正确指挥和各将士的奋力拼杀下,陈军夺取了北齐占据的的淮南。
北齐和北周同为北朝,两国本来是势均力敌的状态,但在
陈太建九年,北齐承光元年,北周建德六年,即公元577年,北齐被北周灭亡了
,对于占据了北齐土地的陈朝,北周不可避免的要武力夺回。
就在北齐灭亡没多久,北周和陈朝就因土地问题爆发冲突。在双方进行一系列作战后,
陈军统帅吴明彻发生了严重的失误,最终导致陈军主力被周军击败。随后陈军作战屡屡失利,被迫放弃淮南,淮南之地就这样又被北周全部夺走。
十二月乙丑,…自是淮南之地盡没于周矣。
辛辛苦苦得来的东西还没捂热就又被抢走了,换谁谁不气,陈朝不服,与北周数次发生边境摩擦,两国边境至此陷入战火,但陈朝显有战果。
司马消难奔陈,陈朝小有得利
陈太建十二年,北周大象二年,即公元580年,北周发生了三总管之变,相州总管
尉迟迥
联合益州总管
王谦
、郧州总管
司马消难
起兵反对执政的大丞相杨坚,北周陷入内乱。
为取得胜利,领地接壤陈朝的司马消难派他的儿子
司马冰
前往陈朝,传达了司马消难投降陈朝的意愿,并表示自己作为司马消难的儿子自愿成为人质,
希望得到陈朝的支持。
陈朝当时与北周处于敌对状态,所以陈宣帝陈顼欣然同意了司马消难的求援请求,不仅善待了司马冰,并下诏让
司马消难都督其辖下九州八镇军事,并赐爵随公
。
陈顼同时调任数位重臣领军前往边境附近,以示对司马消难的援助,
其中镇西将军
樊毅
都督沔、汉地区诸军事(位置在今湖北汉阳、汉川境内);南豫州刺史
任忠
进军历阳(位置在今安徽和县附近),超武将军
陈慧纪
为前军都督,率军进发南兖州(今安徽亳州附近)。他们既为司马消难的后援,又派兵直接进攻隋朝土地。
虽然陈军与周军作战有胜有败,但是
司马消难主力最终很快就被周军击败了,进攻北周的各路陈军只能撤退
。
好在司马消难并没有被周人擒获,于是他得以带着剩余所领军队投往陈朝,陈朝勉强获得了些许军事力量的补充。
司马消难只是众多投陈官民的其中之一,在一段时间,北周陆续有人南下投陈。
九月癸未,周临江太守刘显光率众内附。
(九月)己酉,周广陵义主曹药率众入附。
陈顼发动试探进攻,攻陷胡墅
陈朝与统一北方的北周军事实力不对等,要想从北周手中夺取土地十分艰难,但随着司马消难以及北周众多官员和民众的南投,陈顼敏锐的察觉出北方的政局的混乱局面对陈朝而言也是有利可图的,他决定派出官员出使北方,打探虚实。
陈太建十三年,公元581年,陈顼派遣散骑常侍韦鼎、兼通直散骑常侍王瑳前往长安出使,借以打探北方虚实。
在使团抵达长安后,负责接待的外事官员将北周皇帝禅位杨坚的事实告诉了他们,他们才终于知道北周换了当家人。
在勉强完成了访问退位的宇文阐的国家任务后两人返回,并将隋朝建立的消息报告给了陈顼。
陈顼得知隋代北周的事实后,决定在隋朝新立政局不稳的情况下派兵攻略土地,在准备了几个月后,他派出右军将军
周罗睺
引军进攻长江江以北的胡墅(现具体位置不详,大致位置在淮南),另外以右卫将军
萧摩诃
于江北游击。
这也是陈朝对新生隋朝的第一战,而且是陈朝主动挑起的战争。
庚午,陈将周罗睺攻陷胡墅,萧摩诃寇江北。
杨坚刚登基的时候,也知道天下不稳,于是他早早的做了对应的部署。
面对陈朝,杨坚任命了与陈朝交战多年的宋安公
元景山
为安州总管,又特别任命了
贺若弼
为楚州总管,
韩擒虎
为庐州总管,三州均在长江以北,与陈朝接壤。
就在陈朝使者出使过后不到一个月,介国公宇文阐莫名其妙的突然去世,后世普遍认为这是杨坚派人谋害,虽无实质证据,但这一定情况下也阻止了陈朝对北周旧势力的勾结可能。
杨坚的部署是很完美的,但是,他低估了陈顼收复土地的决心,虽然陈军短时间已经无力发动大规模进攻,但是大兵力袭扰地方的实力还是有的,且陈军主将周罗睺和萧摩诃军事能力不低,所以
陈军在短时间内很快就攻陷了江北的胡墅城,并在北周边境多地发动了袭扰战。
战争对陈、隋双方都很不利
为阻挡陈军的进军,杨坚任薛国公
长孙览
和元景山为行军元帅,统领大军兵讨伐陈朝,并让尚书左仆射
高颎
节度伐陈之军。皇四子
杨秀
被紧急调往蜀地为蜀王,并任益州总管总领益州军事,防备陈朝入蜀。
陈军和周军作战互有胜负,虽然胡墅一直牢牢被陈军掌握,周军无法再度武力夺回,但是陈军也没有获得更大的战果,
两军在江北拉锯。
隋朝名义上的禅让实为事实上的篡权,杨坚急需巩固内部安定,防止反隋势力的反扑。同时隋朝外境也不安宁,除陈朝外,还面临着突厥和吐谷浑等势力的军事威胁。
陈朝也好不到哪里去,作为作战双方中弱的一方,陈朝土地、人口均不及隋朝,再加上淮南战役的严重损耗,陈军短时间内要想维持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这已经是很艰难的事情了。
相持对双方都很不利,但作为主攻方向的陈顼显然不会轻易放弃新的土地,而隋朝也没有精力在开业第一年就直接集中全部主力军队讨伐陈朝。所以,陈、隋军队在胡墅一带对峙了数月之久。
陈顼拒绝停战,却早早去世,隋军统帅元景山决意灭亡陈朝
杨坚此时并无与陈朝决战的想法,但隋陈交战久久难见结果,于是他主动派出了兼散骑侍郎的
郑?
出使陈朝,想要商议和谈事宜。
丁卯,遣兼散骑侍郎郑?使于陈。
史书并为记载郑?是如何与陈顼的交涉的,但翻遍了相关史料,郑?只出现了一次,就是本次记载的派出出使陈朝一句话,可以猜出使者的结局,出使无果,或被杀、或被雪藏。
可以预见郑?并没有说服陈顼,但就陈顼的性格而言,我想就算是隋朝的长孙晟这位大神来也无济于事,因为陈顼,太想恢复江山了。
陈顼拒绝了隋朝的和谈要求,没有同意归还胡墅,隋军和陈军在边境继续对峙,这场对峙还要持续很久。
陈太建十四年正月,隋开皇二年,即公元582年正月,这年这月,陈顼去世。
这场战争有变数了,历来新即位的皇帝上位初期都是政局较为脆弱的时候,
著名的就有春秋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即位初期就招到了列国大军压境威胁,
隋朝的行军元帅元景山决意趁机对陈朝发动大举进攻,并一劳永逸,灭亡隋朝。
而陈朝新皇帝
陈叔宝
即位后,就招到了弟弟
陈叔陵
的反叛,虽然陈叔宝最终挫败了这场行动,但陈朝内部此时似乎有机可趁。
那隋朝和陈朝的这场军事冲突将如何收场呢?我们以后再叙。
(感谢您的观看,如果您喜欢我的作品,欢迎转发、评论、点赞、收藏,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