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3月的一天,在粤赣交界地区打游击战的陈毅、项英等人兴奋异常,因为当地的地下交通员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交通员拿出一张纸条告诉陈毅,这是一位叫陈海的同志写的,他是从陕北过来的。陈毅结果纸条一看,上面赫然写着与项英等人的名字,陈海告诉他们,自己带来了党中央的重要指示,要在几天后与陈毅等主要负责的同志见面。
已经与中央失去联系许久的陈毅大喜过望,他正在为此事而苦恼,终于盼来了中央的同志。当时也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认为与陈海见面不要操之过急,先仔细核实他的身份再说。但陈毅与项英同志等人,害怕失去这次宝贵的机会,决定冒着风险与陈海见面。
然而队友的话一语成谶,陈海果然是叛变的反革命,陈毅与项英的身份暴露后遭到了追捕。无奈之下,陈毅元帅只能伪装成教书先生逃过一劫。
这个陈海到底是谁呢?陈毅在身份暴露后如何逃出生天?本期内容,为您讲述陈毅元帅在粤赣交界的大庾岭逃生的革命过往。
神秘的陈海
陈毅与项英同志都是多年的老革命,他们并非不知道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但在大庾岭打游击的小分队,已经一年多没有和中央取得联系了,陈毅同志非常着急。为此,他不得不委托大庾岭当地的交通员,零星购买一些上海、香港的报纸阅读,企图得到一些关于中央的消息。但当时的报纸被国民党控制,关于中央的事情审查很严,根本就无法见报。无奈之下,陈毅只好向在上海的鲁迅先生写信,希望通过他联系到中央的同志。
由于害怕暴露身份,陈毅的信写得十分隐晦,鲁迅先生一封信都没回。比如有一封信是这么写的:“我是史铁儿的朋友,在他病死之前,我们的关系非常好。不知你能不能费心,为我们打探到史铁儿的家属。”
这里的“史铁儿”,是瞿秋白同志早年用过的化名,而所谓的“家属”,则是指上海地区的中央同志。陈毅同志自认为这封信已经十分大胆露骨了,但想必鲁迅先生也是看得云里雾里,无法揣测到他的真实意图,自然也就没办法给他回信了。此后,陈毅又向作家茅盾先生写信,但结果都是如出一辙。
就在陈毅和项英一筹莫展的时候,出现了陈海这个自称是中央来的人,如何不引起他们的高度重视?在经过短短的两个星期的秘密观察后,陈毅与项英就派人和这个陈海见面。在见面之前,陈海还派交通员带来了大量的上海、香港出版的进步报纸,让他们带给陈毅等人阅读。这个行为,进一步增加了陈毅对陈海的信任,两个月后,他们决定亲自去会一会陈海。
他们约定的地点是一个“糖铺子”,这就是交通站的暗语,陈海托人告诉陈毅与项英“糖铺子”的具体位置。几天后,陈海见到陈毅还未前来,又派交通员来告诉他,中央来了个代表。得知这个消息后,陈毅一晚上都没睡觉。思来想去,他决定在黎明时分赶到城里,在约定地点与陈海见面。
陈毅同志按着陈海给的地址,果然找到了“糖铺子”,当上面却贴着两张封条。他正在纳闷的时候,旁边出来一位老大爷一把抓住他,将其拉到一边对他讲道:“你快跑,陈海叛变啦!”
陈毅听闻后赶快离开“糖铺子”,此时天色已亮,他看到国民党士兵在街上搜查。这位老大爷将陈毅带回家中,让他从后门走小路逃生,急急赶路的陈毅在离城后松了一口气。但正当他暗自庆幸的时候,在一个三岔路口与负责搜山的国军迎面碰上,上演了一出生死时速。
扮教书先生逃生
原来,这个陈海在进城之后就被国民党情报部抓住了,随后叛变了革命。在国民党的示意下,陈海不断地引诱陈毅等人与他见面,甚至搜罗了大批上海以及香港等地的进步报纸相送,以增加陈毅对他的信任。眼见陈毅等人不上钩,陈海就让人进山去抓捕他们,但没想到进城的陈毅撞破。
陈毅逃到了三岔路口的时候,迎面就遇见了进山搜查的国军,被他们抓住了。但这批士兵并不认识陈毅,他们以为这只是个进山的当地人,于是就叫他在前面带路。陈毅知道他们是要去捉自己的,就告诉这些士兵自己不是当地人,并不熟悉这里的路况。
“我是一个教书的,来到山里买茶叶。”
陈毅老总素来都有“儒将”之称,而大庾岭当地也盛产茶叶,故而这批国民党士兵并未怀疑他的说法。但敌军的军官听到陈毅这么说,却赶上来与他攀谈,无法脱身的陈毅只能应付着。他听这位军官说,叛徒陈海就在队伍的后面,是负责指认陈毅和项英等人的。
走在路上的陈毅十分紧张,要是陈海走到队伍的前面,认出自己可如何是好。于是,在一边与这位军官交谈,一边思考着脱身的办法。
突然,陈毅看见路过的一处村庄,就装作肚子疼的样子。军官见状连忙问他怎么,这位“教书先生”告诉他自己内急,要到村庄里去方便一下。于是他匆匆忙忙地向着村庄里面跑去,而这位军官则下令让士兵原地等候,结果过了很久,都没看到先生回来。自知中计的国军军官带着队伍四处搜寻,但陈毅早就不见了踪影,安全地逃脱了。
回到住所的陈毅告诉项英快跑,他们跑累了就躲在山腰的一处茅棚打盹。突然一阵声音将陈毅惊醒,原来敌人从后面的小路包抄过来了,他们在接近茅棚的时候大喊“捉土匪”,就亮出了明晃晃的刺刀。
我方的4名警卫员凭借着80发子弹,为陈毅与项英同志杀出了一条血路,他们掩护着两人撤离。在奔跑的过程中,体力不支的项英同志无法爬上高坡,警卫员只好用肩膀硬推他上去。结果项英的腿被锋利的石头划伤,血淋淋的口子长达20厘米,失去了奔跑的能力。
无奈之下,陈毅下令将项英用草堆掩盖,嘱咐他千万不要出声。此时敌人从山脚包抄过来,大家只能四处分散躲进深山密林之中。
考虑到项英同志还在山上,陈毅吩咐大家不要走远,等到敌人退去后一起集合,带着项英同志一块撤离。不幸的是,一位潘姓的女交通员,在被敌人发现后遇害了。为了保护受伤的项英同志,这位女同志即便面临敌人的严刑拷打,也没有透露一点消息。
当时躲在一旁的警卫员回忆,敌人先是扇了她的耳光,然后又用拳头打她,逼问项英和陈毅的下落。在遭到拒绝后,穷凶极恶的国民党士兵,用枪托敲击潘同志的身体。最后失去耐心的敌人,才开始打击她的头部,致使其在昏迷中死去。整个过程非常残忍,敌人打了很长的时间,潘同志是被折磨死的。
眼见着无法搜查到陈毅等人,国民党士兵想出了一条毒计,他们将山上的枯草点燃了。迎面吹来的风使得火势越来越大,躲藏在深山密林中的同志们都快受不了了。但就在此时,一场大雨浇灭了山火,国民党士兵们这才作罢。眼见着日落西山,敌人只好吹号集合,开始排队下山。但狡猾的国民党士兵并未立刻离开,而是将队伍埋伏在山脚下,直到太阳完全下山才真正离去。
看着敌人离去的背影,藏在草丛中的警卫员、交通员以及陈毅同志,才小心翼翼地走出来出来。他们从各处向项英同志藏身的草堆集合,幸运的是,敌人没有对这个地方进行搜查,受伤的项英同志逃过一劫。大家都松了一口气,这是他们才感觉肚子饿得咕咕叫,开始四处寻找吃的。在半山腰的一户人家,一位老太太给同志们做了饭,但大家吃到一半的时候,四处又响起了国民党士兵的咒骂声。
当时下起了倾盆大雨,大家为了逃命不得不趁着月黑风高向山高的地方奔跑。
逃出生天
山路本来就不好走,当时又大雨滂沱,泥泞的道路无比湿滑。大家没走几步,就能听到黑暗中有人滑倒的声音,无奈之下,陈毅命令所有人手牵手一起走。腿部受伤的项英同志,伤口再度裂开,他不得不咬牙在雨中坚持着。陈毅告诉大家,无论如何也要坚持前进,能走多远走多远。也不知过了多久,精疲力竭的同志们眼见敌人被甩开,才在一处陡坡上轮流休息,树叶子铺在潮湿的地上就是让人安眠的床。
但等到天明一看,陈毅和项英叫苦不迭。原来,大家在山上跑了一夜,结果又回到了出发的地方。警卫员站在高处远远地望见敌人,他们在一处草地上四处搜寻。无奈之下,陈毅只好命令大家扶着项英同志,再度踏上了奔逃之路。
翻山越岭之后,一行人总算是彻底甩开了敌人,饥肠辘辘的大家四处找吃的。无奈之下,陈毅用刀子挖出地下的竹笋,剥开皮生吃了起来。麻嘴的生竹笋味道能好到哪里去?但这确实同志们这几天吃过的最好的饭,要是没遇见这片竹林,大家只能去吃草根了。大家在稍微果腹后,不敢在这里过多地停留,马上就向着广东的方向继续出发。
就这样,陈毅带着受伤的项英以及同志们,忍耐着饥饿和疲惫,从江西的大余一直走到了广东的南雄。
在带着同志们抵达南雄之后,陈毅和项英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在这20多天的奔逃过程中,陈毅写下了著名的《梅岭三章》,藏在自己的衣服夹层处。当时陈毅以为自己凶多吉少,这三首诗是他留下的绝命诗,但即便是在这样的艰难时刻,《梅岭三章》中依然充斥着一代革命家视死如归的英雄情怀。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在九死一生中,陈毅元帅依旧没有放弃自己的革命抱负,他慷慨赴死的勇气以及舍生取义的精神,震撼了一代人。在陈毅元帅光辉灿烂的一生中,遭遇了许多艰难险阻,但他都是以这样乐观的革命精神去面对,不畏惧任何强暴与牺牲。正是这样的一代人,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