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大家都不会陌生,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他在帮助羸政建立秦王朝的过程中,功勋卓著,被任命为秦朝丞相。但后期当秦始皇去世后,他利令智昏、频出昏招,对秦王朝在二世时就倒下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为秦国统一六国出谋划策
李斯出身贫寒,起初只在出生地楚国担任小吏,当发现日益崛起的秦国时,他毅然抛家舍业,前往秦国闯荡,开始他投靠在吕不韦的门下当一名普通的门客。后来他抓住经常随吕不韦接近秦王羸政的机会,阐述自己对秦国统一六国的建设性意见,当时的秦王已经有了要统一天下的抱负,只是缺少一个决心,而李斯的建议促使他终于下定了这个决心。从此,秦王羸政将李斯纳入了“高参”的行列。
李斯得到赏识后,极尽全力为秦国统一出谋划策,他首先让秦王树立信心:“秦国自秦穆公春秋称霸起,经过几代君王的努力,已经逐步强大起来,以前统一是时机不成熟,目前各诸侯国与秦国相比实力悬殊,你秦王如此贤德,现在秦国统一天下就如秋风扫落叶般容易,因此大王应该下定决定,不能失去当前的大好时机!”
对于吞并六国的顺序,他提出:“先灭韩,以恐他国”的策略。收到效果后,他被秦王提拔为长史;接着他又献出离间六国之计,让秦王派人带金银珠宝去各国贿赂、收买、离间六国的君臣,果然也收到了效果,于是他又被秦王封为客卿。
就这样,李斯为秦国统一六国出了不少好主意,功劳不断增大。
二。为秦王朝建功立业
因为李斯为秦国统一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秦王朝成立后,他被秦始皇拜为丞相,位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秦王朝之初,为稳定刚刚建立的政权,李斯参与制定了秦朝的法律并完善了秦朝的制度;他提出实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等政治主张,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他还提出并主持实施了众多举世瞩目的项目,诸如文字、车轨、货币、度量衡的统一,当然也包括臭名昭著“焚书坑儒”。
这些措施的实施,既稳定了刚建立的秦王朝政权,又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李斯得到秦始皇赞赏的同时,也在秦王朝上下树立了很高的威信,可称得上是功德圆满。
三。对秦王朝短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众所周知,秦王朝很短命,在秦二世就退出了历史舞台。当秦始皇突然去世后,知识分子的多心、贫贱出身的自卑、靠山倒后的心虚,让李斯与之前判若两人。他的这些弱点被宦官赵高抓住并充分利用,在赵高的逼迫下,他利令智昏、频出昏招。居然相信赵高的鬼话,生怕扶苏上台后自己官位不保,而与赵高、胡亥一起篡改秦始皇遗诏,疲太子扶苏、拥立胡亥当上秦二世(史称“沙丘之变”)。
秦二世上台后,赵高取代了李斯的权力,李斯被诬蔑造反,在秦二世二年(前208年)七月被杀死,并惨遭夷三族。
我们知道秦王朝的灭亡原因有:分封制造成的弊端、暴力收税导致民怨的沸腾、焚书坑儒导致文化阶级的反抗、严刑峻法导致尖锐的社会矛盾、秦二世的无能昏庸等等。
但是我们可以毫不客气地说:李斯对秦王朝的短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关键时刻,作为一国丞相的李斯,既没有起到为秦帝国看家护院、选个好接班人的作用,更没有坚守自己的职业操守,做个效忠于帝国的人。而是先想着自己的政治前程,这完全丧失了最起码的做人立场。
试想,在赵高的威逼利诱下,如果李斯能够清醒地思考一下自己从一个楚国小吏快速成长为一国相国的历史,能够想想他的子女都与帝室结下的婚姻关系,那么他应该不会那么快地屈服于赵高的阴谋吧?在秦始皇接班人问题上,李斯如果能够挺身而出主持大局,赵高的阴谋也不会那么容易得逞,秦帝国就能在正常轨道上运行,不至于那么快就二世而亡吧。
秦始皇接班人问题上,李斯如果能够挺身而出主持大局,赵高的阴谋也不会那么容易得逞,秦帝国就能在正常轨道上运行,不至于那么快就二世而亡吧。
大家认同笔者对李斯的看法吗?欢迎讨论交流。
本文由“老wu侃国学今用”原创,欢迎关注,共同学习,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