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形容帝王将相时,往往会说他们是“天纵奇才”,“英明天纵”。比如《旧唐书》记载,李世民年轻时“发迹多奇,聪明神武”,简直就是一个天赋异禀的军事奇才。可惜这只是史学家的夸张渲染之辞。李世民当初也不怎么会打仗。他也是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世间过程,才逐渐培养出了杰出的军事能力。他的军旅生涯之初,就曾遭遇一场惨败。武德元年,唐朝和军阀薛举开战。
李世民满怀信心挂帅出征,迎战薛举。然而残酷的现实马上让他付出代价。薛举狡黠凶悍,极善用兵,在浅水塬大战中大获全胜,唐军伤亡惨重,“死者十五六,大将慕容罗睺、李安远、刘弘基皆陷于阵”,唐军闻风丧胆大败而逃。李世民初出茅庐就栽了个大跟头。幸亏薛举“及时”病死,不然唐朝真会有大麻烦。
武德二年,反王刘武周攻占唐朝的老根据地山西,刘武周勇武剽悍,属下兵强将勇,唐朝裴寂、李元吉连吃败仗。李世民临危受命,在柏壁与刘武周交战。史书记载,“太宗登玉壁城望贼”,李世民放眼城下,刘武周大军漫山遍野,不由忧心忡忡,于是对部下众将说:“敌军人马众多前来挑战,我方如何应对才能取胜?”
李世民身边的侍卫李道宗,当时还是个十七岁小伙,小小年纪却有见识不凡,他答道:“群贼乘胜,其锋不可当,易以计屈,难与力竞”。我方应该深壁高垒,养精蓄锐,避敌锋芒,同时出兵骚扰切断敌军粮草供应,待到敌军“粮运致竭,”,士气就会低落,锐气消磨,唐军再发动致命一击。
李世民就按李道宗教他的这一招,坚壁清野,不久之后刘武周粮食接济不上,军心不稳,李世民乘机出击,“一战灭之”,打赢了扫平刘武周之战。李道宗一句话,让李世民学会用兵之道,成了他克敌制胜的法宝,征战四方罕逢敌手。唐朝初年众多军阀,几乎都是被李世民用这一个套路打掉。平定王世充时,唐军在李世民指挥下耐心等待,等到“世充粮尽,内外离心,”李世民才发动猛攻,一战成功。
在虎牢关大战窦建德,仍然是一个套路,唐军按兵不动,凭坚固守打持久战。窦建德远离后方,粮草需要从老根据地长途跋涉运到前线,时间长了数万大军坐吃山空,李世民派人一再袭击窦建德运输粮草辎重部队,窦建德“兵无粮自乱”,最终土崩瓦解。在洺水城大战刘黑闼时,骁勇善战的刘黑闼急于速战速决,唐军的反应却是“太宗坚壁不应,以挫其锋”,双方对峙六十多天,刘黑闼进退两难。李世民同时“分遣奇兵断其粮道”,最终击败刘黑闼。
此后每逢大敌当前,李世民几乎都会慢条斯理先来个避敌锐气,从容淡定“坚营蓄锐”,就是不跟对手交战。另一方面唐军出兵截断敌军后方粮道,待到敌军饥疲沮丧,人心不稳,再一鼓而下,成为李世民特色鲜明的杀手锏。当初教会李世民这一招的李道宗,日后也成为唐朝三大名将,封为任城王,与军神李靖比肩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