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似乎一直以来都是由强弱秩序所铸造,大国可以任意支配弱者,成为真正的执棋者,而一般的国家则是棋子,被大国所支配。真正的弱国,就只能棋盘,任由强者宰割而无还手之力。
自大航海时代开始,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建立和灭亡都已经不是其国内的事情,而是整个世界的大事。特别是在二战之后,世界范围内民族主义盛行,大量的殖民地都选择了独立,让世界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百花齐放的时代。但是,这些国家在独立的过程中,却并非是完全的自主革命,很多只是在大国的考量下,随意画一条线就是国界线,然后这个国家就有了自己的领土范围。
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接下来我们就简单了解下,历史上那些大国开个小会,就签订了一个小国势力范围的历史事件。
1、二次日内瓦会议,解决老挝问题
上世纪五十年代,由于二战后法国实力的衰退,其触角在东南亚地区开始慢慢衰退,被那些经历了抗日战争的丛林游击队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很快就失去了对于东南亚各民族的控制,尤其是越南,一路对法国及法国扶持的封建王朝穷追猛打,导致了东南亚局势彻底失控。法国在奠边府战役中失败,被迫签署日内瓦协议,承认老挝独立并撤军。
1954年5月8日,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谈判开始,与会国家中、苏、美、英、法五大国外,还有越南民主共和国以及被法国占领的南越、老挝和柬埔寨。但是由于各方的争端没有达成一致,虽然表面上达成了停火协议,但是也为东南亚局势制造了乱局。
法国撤军后,美国积极在老挝扶植亲美势力,多次策划政变,导致了老挝国内局势剧烈震荡,如此数年之后,1961年5月16日至1962年7月23日在日内瓦召开的讨论和平解决老挝问题的扩大的日内瓦会议,中国代表团提出了和平解决老挝问题的五项原则。
经过一年多的斗争,会议通过了由中、苏、印、英、法五国代表组成的起草委员会提出的协议文本,会议于1962年7月23日签署了《关于老挝中立的宣言》及议定书。老挝因此实现了真正的独立。
2、外蒙古独立
外蒙古,自古以来就与中原王朝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在中原王朝强盛时期,来自草原的游牧民族就需要依附在中原王朝之下,而当中原王朝实力衰退,来自蒙古草原的游牧民族就会建立政权和中原王朝进行分庭抗礼。而当中原内乱,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则会南下在中原形成较大影响。
直到清朝时期,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联合蒙古,形成了满蒙联盟,到后来康熙平定噶尔丹,才真正将外蒙古草原和中原王朝联系在一起。但是到了清朝末年,随着俄国的崛起,沙俄势力逐渐影响到了蒙古高原,与当地势力相互串联,就在蒙古当地形成了倾向于脱离清朝实现独立的一股势力。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陷入了长期的军阀混战和列强干涉之中,蒙古地区也未能幸免,1915年北洋政府被迫之下,签订了《中俄蒙协约》,签订后外蒙古在沙俄卵翼下实行“自治”。1919年10月,北洋政府派遣大将徐树铮率八千人马出击漠北,徐树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粉碎外蒙分裂势力,打消所谓自治野心。
但是,由于北洋政府内部派系之间轮番大战,导致了全国难以齐心,1921年11月25日蒙古人民党建立君主立宪蒙古,1924年11月26日蒙古人民共和国成立,宣布从中国独立,当时的北洋政府并未承认。
外蒙古问题就这样悬着二十年,直到1945年初,二战欧洲战场接近尾声,德国的崩溃近在眼前,英美苏三个大国为了战后的世界秩序,进行了一些利益交换,于是雅尔塔会议召开,美英为了换取苏联出兵东北的条件,公然出卖中国的利益,特别是在东北的一系列利益。除此之外,还有一条就是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而当时的外蒙古已经被苏联全面渗透,所谓的维持现状其实就与独立无异,实际上就是阻止了中国悲伤收复外蒙古。
到了1945年8月,国民政府迫于形势美英苏三大国的压力,不得不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为了换取日本投降后最迟三个月内苏军全部撤出东三省这一项条件,被迫承认了外蒙古是否独立由全民公投加以解决。
3、北纬38度线
朝鲜,古往今来都是分分合合,但是自盛唐之后,基本都维持着表面的统一,明清时期,一直是中原王朝的附属政权。直到19世纪后半叶,随着日本的崛起,朝鲜同时面临着大清和日本两个大国的压力,国内局势开始了变化。众所周知,由于甲午中日战争清王朝惨败,大清政府彻底失去了对朝鲜的控制。
而日本人则是在各方面持续渗透了朝鲜长达半个世纪,将整个朝鲜半岛纳入了殖民统治。直到二战结束后,日本人才撤出了朝鲜。但是由于朝鲜半岛土地贫瘠人口也不多,所以一开始美苏双方都没有对这块土地太过上心,占领日本的美国和解放了中国东北的苏联,拉着大英帝国,开了一个会,这就是波茨坦会议中一个重要的议题。
在波茨坦会议上商讨了日本的投降事宜的诸多细节,顺便提到了朝鲜半岛的未来规划。在会议中,三国达成了一致意见,即在朝鲜半岛上以北纬三十八度线为界,分别由美苏两国军队接收,朝鲜北部就由苏联组织扶持了金日成政府,南韩则由美国扶持了李承晚政府。由此,朝鲜半岛同一民族被强行瓜分为两个国家,北朝鲜和韩国。
然而无论是正面交锋的金日成和李承晚也好,还是其背后的美国和苏联也好,因为冷战的到来,都对朝鲜半岛的局势不太满意,双方都想将对方实力赶出朝鲜半岛,于是朝鲜战争势不可免。最开始由金日成对阵李承晚,韩国被打得几乎生活不能自理,但是美国不愿意丢失朝鲜半岛这个东亚桥头堡,于是亲自下场参战,又几乎将金日成打得不能自理。
但是随着中国参战,双方经过了一系列的反复拉锯,又陷入了均衡状态,北纬三十八度线成为了交火线,双方军队在这条线上展开了激烈的争夺,经过了三年苦战,打打停停,最终签订了停火协议,直到现在双方的战争结果都还悬而未决。
4、北纬一十七度线
和朝鲜有着相同经历的则是越南,只是越南人民更加勇猛,所以实现了和朝鲜完全不同的结局。二战时期,因为法国的衰落,导致了在东南亚的势力被重新清洗和洗牌,丢掉了在中南半岛的所有领土,直到二战之后,法国势力才重返越南,但是彼时局势已经大为不同。关于接收日本投降的规定,盟国规定北纬17度线以北的日军向中国投降,以南的日军则向英国投降,这是越南十七度线的最早由来。
1945年,胡志明领导的越南独立同盟会发动八月革命,宣布越南独立,并建立共产主义的越南民主共和国,称北越。刚刚重返东南亚的法国人见此情形也不甘于后,于是在越南的南方扶植了越南共和国,称南越,双方基本就以十七度线为分界线。由于美法两国的怂恿,北越和南越之间爆发了漫长的战争,但是胡志明领导的军队明显战斗力和战斗意志更强。
逼不得已之下,1962年,美国正式入侵越南,试图通过武力统一越南。但是有朝鲜战争的经验教训在手,中国绝对不会对此放手不管,中国对越南有近一千年的统治历史,对越南有着深远的影响。中国通过含蓄表达对美国攻打越南战争的态度,明确表示如果美军越过北纬17度线,中国将不会坐视不管。
而之后,越南人民奋勇向前,通过数年的艰苦不懈战斗,竟然打得亲自下场的美国全国士气低迷,军队减员和丧失大量战斗力,使得美国军队彻底放弃了越南,在美军撤军之后,北越大军迅速突破了十七度线,完成了越南的统一。
5、巴以分治
以色列完全是二战之后,美国人创建出来的一个国家,为了安置犹太人。二战之后,被纳粹压迫和屠戮的犹太人到底该如何安置,成为了全世界都格外关注的话题。美国受到国内犹太大佬们的压力,最终通过联合国酝酿出了一个巴以分治方案。当时的中东地区,在美苏的共同影响下,大部分国家都脱离了英法的掌控,完成了国家独立,但是也闹得四分五裂。
只有巴勒斯坦地区,一直没有建国,而恰好巴勒斯坦又是犹太人的祖先故里,于是欧洲的政客们,便开始了一个“天才设想”,将巴勒斯坦地区一分为二,建立两个国家,一个为犹太教的以色列,一个为穆斯林的巴勒斯坦。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第128届大会在纽约拉开帷幕,关于印巴分治,参会56国中,大于三分之二投了通过,印巴分治,耶路撒冷则由联合国管理。
但是此举引发了阿拉伯世界的轩然大波,毕竟美国这是在阿拉伯世界中加了一根钉子,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也不愿意犹太人回来,于是战争一触即发,但是以色列凭借自身实力和英美等国支持,一次次在中东战争中取得胜利,几乎占据了巴勒斯坦地区百分之八十的土地。
6、印度和巴基斯坦分裂
自二战之后,印度人民从殖民时代开始觉醒,英国感觉已经无力再控制印度,所以就派出的内阁使团与印度各派政治势力讨论印度的自治事宜并提出了联邦制下自治(或独立)的构想。该方案在同年7月6日被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接受,但7月7日以尼赫鲁为首的国大党单方面撕毁协议要求重新谈判。
此举导致了穆斯林联盟退出建立统一印度的计划转而寻求建立一个独立的穆斯林国家,该协议的撕毁直接导致了印巴分治期间的第一次大屠杀。眼见无力维持和平的印度总督韦维尔子爵制定了名为“疯人院行动”的撤侨计划,从此,印度局势彻底失控。
而这时,英国人排出了基本没有实际从政经验的蒙巴顿接替韦维尔子爵成为印度总督,但是在印度各方势力的阻拦下,英国人建立统一的印度并留在英联邦内的设想破产,最终只能分裂独立,印度将分裂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独立国家。其中,印度将成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保留了大部分印度教徒居住的地区;而巴基斯坦则是一个穆斯林多数国家,包括了东巴基斯坦(现在的孟加拉国)和西巴基斯坦(现在的巴基斯坦)。
但是对于国界线的划分,蒙巴顿显得格外草率,首先东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远隔上千公里,根本没有办法实现实质统一,而且对于克什米尔还未做主权区分,直接造成了印度和巴基斯坦最后的矛盾。等英国人离开后,印度和巴基斯坦开始了大迁徙,然后爆发了激烈的矛盾,维持了近八十年的冲突一直持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