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与魏延的矛盾几乎已经半公开化。魏延想除掉诸葛亮,而诸葛亮也有意除掉魏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诸葛亮与魏延之间的冲突
诸葛亮对魏延的不满由来已久。早在魏延初次投奔刘备之时,诸葛亮便当众表示魏延脑后有反骨,应早日除掉。实际上,所谓的反骨之说并不存在,不过是诸葛亮认为魏延与关羽相似,担心关羽会有新的助力罢了。
作为蜀汉的领袖,刘备很快洞悉了诸葛亮的心思,因此果断出手解救魏延。为了避免潜在的冲突,他更是将魏延与关羽分开安置,一个驻守荆州,另一个留在汉中。就这样,诸葛亮与魏延和平共处了十多年。
根据刘备的安排,诸葛亮负责内政,魏延负责外部进攻,二人极少碰面,因而不会产生矛盾。然而,天意难测,随着关羽、张飞和刘备相继去世,蜀汉北伐的重任落在了诸葛亮的肩上。于是,诸葛亮开始了声势浩大的北伐行动,魏延自然也成为了诸葛亮的部下,听从他的指挥。
由于蜀汉人才匮乏,而魏延极具才能,诸葛亮起初并未打算对魏延采取任何行动,他希望魏延能为蜀汉的伟业贡献力量。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魏延不仅外貌酷似关羽,脾气也同样火爆,多次对诸葛亮出言不逊,甚至唆使手下反抗诸葛亮,令诸葛亮极为恼火,最终决意除掉魏延。
孔明笑道:“魏延一向就有反叛的迹象,我早知他心怀不满;只是因为他勇猛无畏,才对他加以重视。昔日我曾与先帝谈及,日后必定会引发祸患。如今已见端倪,正是除掉他的时机。”
按照常理,诸葛亮若对魏延生起杀心,只需一道命令便能将其除掉。然而,从原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根本不敢光明正大地处决魏延!
上方谷之战中,诸葛亮命令魏延引诱司马懿进入伏击圈,同时指示马岱封住上方谷的尾口,以阻止魏延逃出,打算将魏延与司马懿一同烧死在谷内。随后大雨骤降,魏延得以脱险,回去向诸葛亮复命。诸葛亮立刻将责任推给马岱,并声称这是杨仪私下下达的命令。
在诸葛亮临终前,他召集了所有将领布置后事,却唯独忽略了魏延。同时,他将军队的最高指挥权交给了魏延的对头杨仪,而不是更为亲近的姜维或费祎,这让人们感到非常困惑:诸葛亮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安排?
诸葛亮去世后,杨仪掌握兵权。魏延立即出兵争夺,最终被马岱斩杀。众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诸葛亮将兵权交给杨仪,是为了让他与魏延火并,以避免姜维和费祎卷入斩杀魏延的因果。
从诸葛亮两次安排人手诛杀魏延的行为中可以明显看出,他虽然对魏延起了杀心,却根本不敢公开斩杀魏延,甚至不愿让自己直接参与其中。他只能借刀杀人!这让人不禁疑惑,诸葛亮在蜀汉地位崇高,斩杀魏延难道不是一句话的事吗?为何他不敢明面上动手呢?
其实,诸葛亮不敢斩杀魏延,主要是因为他顾忌魏延背后的强大背景!不信你看看魏延起兵时,刘禅说了什么!
刘禅的言外之意
诸葛亮临终前,将兵权移交给了杨仪,并在私下嘱咐他要提防魏延,认为魏延有可能起兵夺权。与此同时,诸葛亮安排马岱潜伏在魏延身边,赢得其信任,并在魏延犹豫时鼓励他坚定起兵的决心。最终,当魏延果然起兵与杨仪对抗时,马岱从背后出手,成功斩杀了魏延。
从这个策略来看,显然诸葛亮将杨仪和马岱视为亲信,否则他不会安排他们执行如此重要的任务。然而,这两人的结局却令人唏嘘:一个被逼自尽,一个被彻底冷落。反倒是姜维和费祎这两位没有直接参与此事的人,最终得到了重用,掌握了蜀汉的大权。这其中的原因,实在是令人难以理解。
实际上,杨仪和马岱并非诸葛亮的心腹,他们只是被诸葛亮当作挡箭牌和替死鬼。真正的亲信是姜维和费祎!正因如此,事情结束后,杨仪和马岱的结局极其悲惨,而姜维和费祎却获益良多,这一切都是诸葛亮提前谋划好的。诸葛亮之所以能预见这些,是因为他看透了魏延背后的支持者。这也是他不敢亲自斩杀魏延,甚至不敢让亲信参与斩杀魏延行动的原因。
当年,杨仪被诸葛亮推出来当替罪羊时,他心里非常高兴,因为他以为这是诸葛亮把他当作亲信看待。因此,他全心全意地与魏延斗争,认为只要干掉魏延,回到蜀汉朝堂后就能接替诸葛亮,成为蜀汉的丞相!他却未曾意识到魏延背后有强大的靠山。
魏延兴兵攻打杨仪时,杨仪立即致信刘禅告发,声称魏延谋反。与此同时,魏延也函告刘禅,指责杨仪作为一个不称职的长史竟控制蜀军大权,称其为叛逆!
关于杨仪和魏延的说法,蜀汉众臣的意见高度一致:杨仪所言属实,而魏延则是在撒谎!正当大家争论不休之际,费祎的书信到达,确认了魏延确实起兵谋反。于是,众人一致请求出兵讨伐魏延,以震慑宵小之徒!然而,刘禅对此的反应却令人费解。
群臣纷纷上奏道:“这确实是魏延的过错,杨仪并无过失。”后主回应说:“既然如此,就让董允暂代节度,用温言安抚他。”董允拜别后主,随即离去。
尽管魏延的叛乱行为已被确凿证据证实,众人一致认为应立即讨伐魏延,但刘禅却没有采纳他们的建议。相反,他派董允持节去劝降魏延,并以温言安抚。这究竟是为什么?刘禅为何如此纵容魏延呢?
实际上,刘禅之所以采取这样的行动,是因为魏延是刘家的亲信。在当时的蜀汉军队中,最能征善战的将领就是魏延,而魏延是刘备亲自提拔的武将,因此魏延天然是刘家的亲信。刘禅为了掌控蜀军,必须依靠魏延!正因如此,即使魏延起兵进攻杨仪,刘禅也没有打算处置魏延,而是将其召回,自罚三杯了事。谁知道魏延背后受到的是谁的指使呢?
结论
总的来说,从魏延起兵时刘禅所说的“若如此,且令董允假节释劝,用好言抚慰”来看,魏延就是刘禅的亲信,刘禅并不愿意对魏延动手!正因为如此,诸葛亮虽然想要除掉魏延,但一直不敢公开行动,只能私下借刀杀人,以避开责任。
#深度好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