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是中华历史上第二个封建王朝,与前者秦朝相比。虽然他没有开创制度的定位,却因为国祚长久而仍然享有盛誉。除此之外,西汉在军事上也可圈可点。他击败了强大的匈奴,在几百年间彻底杜绝了北方边患。不过西汉击败匈奴的同时,也实行了一项措施。
而这项措施则让西汉攻打匈奴的壮举,变成了一项似乎得不偿失的事情。这项措施是什么呢?就是将匈奴内迁,这带来了两个问题。第一是匈奴内迁后,长城便对他们失去了作用。间接导致中原王朝面对匈奴无险可守,其次还有一个问题则更为致命。
这个问题就是当匈奴习惯了汉族人的政治制度和生活文化之后,他们的想法就从单纯的劫掠,变成了彼可取而代之。这样的改变可以说是致命的,也由此诞生了诸多游牧民族政权。并且这其中也不乏入主中原的统一政权,如后世元朝与清朝这样的大一统政权。
也就是说,游牧民族诞生的所有政权,其始作俑者就是西汉的这项措施。所以这引发了很大的争议,甚至将西汉本来对匈作战的赫赫武功,变成了得不偿失的事情。那么西汉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就有些耐人寻味了,虽然有些难以理解,但也不是无法说明。
我们先来说说他有什么表面的好处?表明的好处有两点,首先是内迁的匈奴人受到西汉朝廷的就近监视,不能与长城外的匈奴人联络。这就降低了匈奴的实力,使其不足以继续拥有威胁西汉的体量。其次如果通过长时间的接触政策。也有可能将匈奴人汉化。
在农耕王朝,人口就是国力。将其他民族的人口转换成自己的国民,显然是稳赚不赔的生意。因此以上两点是摆在明面上的好处,西汉很有可能因为这两点选择做了这件事情。可惜他最终并没有如愿以偿,匈奴人不但没有汉化,还学习了汉族的长处。
适应了汉族人的生活,反过来威胁了中原的汉王朝。这一点我们不去点评,不过作为西汉的统治者,他的高度肯定不会仅仅着眼于表面好处,他应该有其他考量。那他的其他考量是什么呢?在我看来也有两点,首先自然是这批人留在皇帝的手中,有很多作用。
养一支异族军队的忠诚度绝对要高于本族军队,最低也可以当个保镖。至于其他好处,那就看皇帝的水平如何了,如果水平够高,用法还有很多。其次这批匈奴人也可以给其他游牧民族做样板,挑战西汉会是什么结局呢?强大的匈奴尚且如此,更不用说你们。
这起到了极大的威胁和震慑作用,对其他游牧民族是绝好的威吓。可惜这最后也没有派上用场,匈奴之后,在西汉政权有生之年,游牧民族就再也没有新的政权。各位网友对此又有什么看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与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