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逸的革命资历在诸多开国将领中无疑是最深的一位,早年加入同盟会,随后参与辛亥革命,之后跟随共产党走南闯北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张云逸1926年加入共产党时34岁,于1929年与邓小平在广西百色成功发起武装起义,并就此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为工农武装割据在广西的实践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其后的革命途中,他先后担任过军长、军委副参谋长、军团参谋长、红一方面军副参谋长等军中要职。抗战之时他是新四军的参谋长,同时兼任第3支队司令员、副军长,解放战争的时候,他被调往华东军区担任副司令员等要职。解放后被被授予大将军衔同时派往广西担任军政一把手如省委书记、政府主席,以及广西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等数职,全权主持广西的剿匪事宜。
然而剿匪工作在广西并不顺利,张云逸将军显得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一度出现“越剿越多”的情形。1950年11月,张云逸在成绩报告中指出已经消灭12万多,剩余土匪还有5到6万。这和中南军区考察组的报告颇有出入,在考察组的报告中,解放初期的广西土匪大约9万,经过一年剿灭了14万,当前还有7万有余。这样的出入如何能逃过毛主席敏锐的意识,他很快就察觉到了广西剿匪工作的严重问题在于省委领导方针出现了严重缺陷。
主席认为张云逸大将带领的剿匪班子对于剿匪认识不足过于宽大,没有采取凌厉的手段,使得匪徒愈发猖獗,百姓因此备受祸害。并且明确指出领导班子对于枪支的收缴过于宽松,没有认识到持有枪支的大多都是地主,等其上缴显然有些天方夜谭,对于他们不用强硬措施,反而会使百姓遭殃。
为了使恶劣的现状得以迅速改变,又考虑到张云逸身兼多职又因年长体衰而抱病在身,1950年11月中旬,毛主席在得知汇报后便立即催派叶剑英及陶铸前往广西扭转局势。最后决定让李天佑替代张云逸代为司令员,而张云逸继续担任军区政委。李天佑与陶铸在主席的指示下迅速纠正了错误方针,次年五月便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总计消灭土匪30余万,其中包含190多名“纵队级”以上的匪首,并缴获武器40余万件。
虽然张云逸大将没能在剿匪问题上有清晰的认识,但广西当时的情况实属特殊。而张云逸将军一生戎马,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抗日战争与后来的解放战争,将军一直都身先士卒于前线,为了革命与人民的解放而奉献一生。
辞去工作的张云逸将军先后在各地疗养,虽然再没有从事实质性的领导工作,却一直挂职于军中,直到1974年北京病逝,享年8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