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9月,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
在这次大会上,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一共576票有效票,毛主席获得575票,成功当选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因为当时还没有在宪法上设立国家主席,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实际上行使了国家的职能,所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在一定程度上就相当于国家主席。
对于毛主席能成功当选国家核心领导人,很多人都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他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翻身把主人当,受到广大民众的拥护。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
因此,大家很疑惑,究竟是谁没有投票给主席?没投票就算了,居然还是反对票!
经过调查,大家找出了这个人,他是张东荪。
张东荪何许人也,为什么会投下反对票?最后他的结局又是什么?
张东荪,他是中国传播社会主义思潮最早的宣传者之一,但是他宣扬的社会主义跟我党坚持的马克思主义不太一样。
在五四运动期间,他大肆宣扬基尔特社会主义,这种主义介于社会主义与工团主义之间,主张废除工资制度、反对官僚政治、主张通过各种各样的工会组织来组成一个国家的运行机器。
【张东荪,中国传播社会主义思潮最早的宣传者之一】
所以,他跟我党在治国观念上的意见有一定的分歧。
抗日战争发生后,我党发表《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张东荪阅读后,很有共鸣,最先响应这份宣言,然后在抗日期间为我党做了很多有利于抗日的行动。
他把学生送去解放区,把大量的医药送到了后方。
在解放战争期间,他同样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在张东荪的多次劝说下,据守北平的国民党高官傅作义,最终同意我党提出的和平条件,让北平和平解放。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
鉴于张东荪所作出的这些贡献,中央邀请他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所以,张东荪当时是有资格参与投票的。
而他之所以会投下反对票,还是因为跟我党治国理念的不一致。
随着时间的变化,张东荪主张一种“中间性政制”,希望在政治方面采用一种英美式的自由主义和民主主义,在经济方面则采用苏联式的计划经济。
所以,他对于毛主席提出的“一边倒”外交政策不能理解,也不认同。
在这种思想下,他投下了反对票,以表示自己的不满。
中央同志把这件事汇报给毛主席后,毛主席并不见怪,认为“代表们有不投他的权利”。
因此,这件事并未给张东荪造成什么太大影响。
不过,他自己为了让我们的外交政策不惹怒美国,居然暗中与美国方面进行联系,表示中国无意与他们为敌,想要充当中美关系的“调解人”。
结果这种行为给他惹了大祸,有人提出应该以“叛国罪”逮捕他,毛主席帮他说话,认为按照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处理就行了。
于是,张东荪当时“逃过一劫”。
1973年,张东荪走完了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