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马拉松上出圈的“小孩哥”,再次斩获融资。
8月5日,记者获悉,松延动力已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本轮由金浦资本领投,北汽产投、中金资本、晶科能源、赟汇资本、优山资本、卓源资本、元智未来等机构跟投。这是松延动力自今年上半年以来连续完成的第三轮融资,累计融资次数高达六轮,公司新一轮融资也已在筹备中。
步入8月,具身智能行业“吸金”能力依旧维持高位。同日,触觉感知与具身智能企业帕西尼宣布完成新一轮A系列融资,由京东战略领投。该公司在短短4个月内,已完成10亿元人民币融资,融资规模与融资速度均较为抢眼。
合同额超1亿元
今年4月,在北京亦庄举办的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上,松延动力旗下的N2机器人获得亚军,且是全场唯一无需“陪跑员”在旁干预的赛队,自此“一战成名”。
在此之前,松延动力在业内的知名度并不算高。公开资料显示,松延动力成立于2023年9月,松延动力N1成立后一个月便从概念设计到加工制造,完成装配和测试,并且实现机器人双足行走稳定性测试。
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姜哲源以北京市第28名高考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2023年,正值姜哲源在清华读博的第三年,他选择退学创立机器人公司。
从已有动作来看,松延动力正试图将马拉松赛场上积累的技术优势和品牌流量,高效地转化为渠道、产能和交付优势,构建一个从研发到销售到售后的商业闭环。
“今年是松延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元年,参加马拉松后1个月内意向订单突破2000台,合同额超1亿元,教育教具/商业演出领域客户占比超60%,文旅展厅需求激增。”姜哲源说。
姜哲源表示,当下来看,公司发展最紧急的事情是进行机器人的量产交付。从长期来看,公司最重要的事情是解决组织问题。“我们要把组织架构梳理地更清晰,做好排兵布阵,对我们明年的收入持续增长带来有力支撑。”
产业迎来“订单潮”
在融资“井喷”的同时,记者注意到,人形机器人产业还迎来了“订单潮”。
近期多位头部选手不约而同地斩获了大单,前有智元机器人、宇树科技“分食”总预算1.24亿元的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服务采购项目,后有优必选中标总预算9051.15万元的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
拉长时间线看,截至8月4日,企查查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智元机器人中标9个项目,宇树科技中标68个项目,优必选中标16个项目,中标数量接近或超过去年全年水平。
松延动力于8月1日宣布,7月实现量产交付105台人形机器人,月度交付首破百台。其中,N2人形机器人交付量为92台,E1人形机器人交付量为13台,创下公司成立以来月度最高量产及交付纪录。
总体上看,上述订单的主要应用场景为表演讲解、展馆导览等交互服务领域。以智元机器人中标的大单为例,智元机器人合伙人、具身业务部总裁姚卯青介绍,该项目是中国移动定制的双足人形机器人,其产品将主要应用于运营商的门店和营业厅,承担接待讲解等交互任务。
市场也存在部分质疑声音,认为相较于协作机器人、移动机器人,让人形机器人从事表演、导览工作显得“大材小用”,“含金量”不足。
对此,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人形机器人的大规模普及应遵循渐进路径。让人形机器人承担表演、引流、导览等前端工作,正是其打开市场的重要基石。
松延动力同样表示,在落地场景上,公司没有一开始就去啃“家庭保姆”这块最硬的骨头,而是选择从科研教育、展览展示、文旅导览等现金流明确的场景切入,并逐步向养老陪伴、工业巡检等领域渗透。
“首先要找准应用场景,了解用户是谁、需要什么样的产品,然后再通过技术去实现——这是我们做产品研发很重要的思路,也更利于最终商业化的实现。”姜哲源说。
作者:孙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