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之战发生在汉二年(公元前205年)四月发生,是楚汉战争其中一场大战。刘邦趁着项羽大军进攻反对项羽的齐国,率领大军偷袭西楚国国都彭城,结果,项羽迅速率领30000骑兵反攻刘邦,将其56万人尽数击溃,刘邦狼狈逃走,这一仗是刘邦一生中最大的惨败,也是项羽继巨鹿之战后又一场大的胜利。
不过有一个问题应该明确,那就是刘邦真的有五十六万人吗?我简单地翻了翻司马迁的《史记》,发现秦末汉初名人的列传中对于彭城之战的记载,大多数是十分简略的,并没有说明双方的兵力,比如:
复以中谒者从降下砀,以北至彭城。项羽击破汉王,汉王遁而西,婴从还,军于雍丘。《史记·灌婴列传》
汉之败却彭城。《史记·淮阴侯列传》
至彭城,汉败而归。《史记·留侯世家》
东取砀、萧、彭城。击项籍军,汉军大败走。《史记·曹相国世家》
而很多的名人传记更是对此战连提都没有提到,即使是刘邦自己的《史记·高祖本纪》也只是记载:"寡人亲为发丧,诸侯皆缟素。悉发关内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还有"汉王以故得劫五诸侯兵,遂入彭城。"可见此战参战的汉军是以关中军队(多为前秦军队)和"三河士"为主,而且在此次对于西楚国的作战中,参战的并不只有汉军还有所谓的"五诸侯兵",但此处依然没有提及参与进攻项羽的军队的准确人数。那所谓的汉军56万人是如何冒出来的呢?《史记》中只有一处提及了这所谓56万人,那就是《项羽本纪》。
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项王闻之,即令诸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项羽本纪》
这就是目前所见到的"56万汉军"的最早版本。在《史记》中也是唯一一出处记载,这种奇怪的记载现象不得不让人起疑,为何只有《项羽本纪》中记载了征伐彭城的汉军拥有56万人呢?更让人奇怪的还在后面。
项籍死,天下定,上置酒。上折随何之功,谓何为腐儒,为天下安用腐儒。随何跪曰:"夫陛下引兵攻彭城,楚王未去齐也,陛下发步卒五万人,骑五千,能以取淮南乎?"上曰:"不能。"《史记·黥布世家》
这是一段的随何嘲讽刘邦的话,大概就是刘邦先讥讽随何是腐儒,然后随何拿彭城之战嘲讽刘邦,说刘邦带了55000人进攻彭城结果被项羽吊锤,这55000人很可能就是汉军参战的真实兵力,或者说是汉军的本部兵马。而诸侯们的表现又怎么样呢?
当是时,诸侯见楚强汉败,还皆去汉复为楚。《史记·高祖本纪》
这是彭城之战之后,诸侯都背叛汉王刘邦,归附楚王项羽,而当时彭城周围的墙头草估计也不会强到哪去,恐怕刘邦本部一崩溃,其他人也都四散而去了。所以说真正和项羽接战的汉军也不过五万余人,而且骑兵仅仅5000人,如何和三万精锐的楚国骑兵相抗衡?更不要说那五万名步兵了,在冷兵器时代,如果没有良好的训练和过人的勇气以及精良的装备,步兵是很难抵抗骑兵的。咱们再看看,刘邦刚攻破彭城的时候是什么表现。
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史记·项羽本纪》
可见在项羽袭击彭城汉军之前,刘邦军队是十分松懈的,整日"置酒高会"。而项羽发动袭击的时间也是恰到好处。
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从清晨突然发动对汉军的进攻,整日"置酒高会"的汉军如何抵挡得住三万铁骑的袭击,所以惨败是必然的。
综合上面的分析,真实的彭城之战应该是项羽三万骑兵偷袭了刘邦那防备松懈的五万多人,从刘邦偷袭彭城成功开始,整个战争的形势就开始逐渐变得有利于项羽,或者这么说,彭城之战项羽获胜是注定的,在如此有利的条件下,项羽还打不跑刘邦,那就真的是有负于"西楚霸王"之名了,而就本次战争双方实际参战人数来讲,三万骑兵对五万名步兵和5000名骑兵,如果说这是以多胜少,我认为这是不太妥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