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方丈
编辑|方丈
前言:
抗战烽火,有多少腥风血雨?有多少豪情壮志?有多少无悔付出?
然而,也有这样两位军阀,虽然手握重兵,却选择了明哲保身,消极对日,他们的结局又是如何?
烽烟四起,抗战号角已经吹响。
1937年卢沟桥的枪声划破了夜空,举国上下,无不奋起抵抗。
然而,在这场民族存亡的危机关头,西康的刘文辉和新疆的盛世才,却选择了袖手旁观。
刘文辉:西康王的觊觎与退守
说起西康,这个地处偏远、少为人知的地方,却是刘文辉的一方王国。
刘文辉,人称"西康王",他与四川军阀刘湘是叔侄关系,然而两人却因利益纠葛,在1932年至1933年爆发了一场你死我活的军阀内战。
刘文辉虽是刘湘的叔叔,却小了侄子五岁,可谓是侄高于叔。
混战一场,刘文辉终究不敌,只得退守雅安,而刘湘则坐稳了四川的头把交椅。
谁曾想,不久之后,刘湘便在抗日战场上英勇捐躯,而刘文辉,却在这个节骨眼上,不声不响地坐上了西康省主席的位置。
对于刘文辉的上位,蒋介石可谓是又爱又恨。
爱的是西康这个地方,恨的是刘文辉的倔强。
于是,他派出了大员张群,想要慢慢蚕食刘文辉的势力。
刘文辉岂是吃素的?他暗中勾结刘湘的旧部,四处点火,
搅得张群直到1940年才坐稳了位置。
可就是这样一位对蒋介石都敢下狠手的军阀,在面对日寇铁蹄之时,却选择了明哲保身。
刘文辉拒绝出兵支援,紧闭西康大门,甚至连国难财都舍不得捐一毛钱。
直到舆论压力山大,他才象征性地拿出了50万大洋,然而这点钱,对他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
在刘文辉的眼里,西康就是他的一亩三分地。
日军占不占东北,关他什么事?他只想稳坐西康,做他的一方霸主。
然而,天不遂人愿,抗战的烽火,终究席卷了大半个中国。
盛世才:投靠苏联的新疆王
与刘文辉不同,盛世才可谓是白手起家,一步步爬上了新疆王的宝座。
1933年,他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了新疆的最高统治者。
在这之前,他可没少下功夫,
不仅讨好当时的新疆省主席金树仁,还积极参与政变,铲除异己。
就这样,盛世才坐稳了新疆王的交椅。
然而,让蒋介石头疼的是,盛世才在位期间,非但不领国民政府的情,反而一门心思地投靠苏联。
1938年,他更是秘密加入了苏共,成为了一名地地道道的"苏联同志"。
对于盛世才的所作所为,斯大林却不敢兴师问罪,
生怕得罪了"新疆王",丢了这块大蛋糕。
在投靠苏联的同时,盛世才自然不会老实巴交地配合蒋介石抗日。
抗战烽火燃遍大江南北,盛世才却恬不知耻,狐假虎威。
他甚至明目张胆地拒绝增援前线,却暗地里让苏联源源不断地输入军火,为自己的一方天下做保障。
无奈天算不如人算。
随着战局的变幻,苏德战争爆发,
希特勒的铁骑千里奔袭,苏联自身难保,再也顾不上盛世才。
而蒋介石,早就对盛世才恨得牙痒痒。
机会来了,蒋介石当然不会放过,一点点架空盛世才,最终在1945年将他一脚踢开。
落魄的盛世才又有什么好下场?1949年,他只能跟随蒋介石逃往台湾。
自私自利,明哲保身,终究是害了自己。
马步芳:弃暗投明的积极抗日
与刘文辉、盛世才等消极抗日的军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马步芳、马鸿逵、马鸿宾等西北马家军阀。
西安事变后,他们敏锐地察觉到了蒋介石的心思,投其所好,积极抗日。
蒋介石如何能不另眼相看?当即允诺马家军扩充兵力,这可谓是抓住了蒋介石的心理,做足了姿态。
而在实际出兵抗日方面,马家军也毫不含糊,前仆后继,浴血奋战。
有一次,八路军陷入苦战,本已是强弩之末,却无人愿意支援。
而马家军却在这个节骨眼上挺身而出,直扑前线,和八路军并肩作战,出生入死。
就这样,凭借着积极抗日的表现,马家军成为了蒋介石的心腹,
坐稳了西北军阀的位置。
其中,马步芳更是得到了蒋介石的信任,军事实力和政治地位直线上升。
人性的贪婪与民族的觉醒
回望那段峥嵘岁月,多少豪情,多少蠢蠢欲动。
军阀也好,抗日将领也罢,都在这场大时代的洪流中,选择了自己的位置。
有人贪生怕死,只求自保,像刘文辉、盛世才,他们只顾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丝毫不懂大义和担当。
可笑的是,越是自私,越是明哲保身,最后往往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落得个不得善终。
而有人敢于担当,积极抗日,像马家军,他们敏锐地抓住了时代的脉搏,及时转变立场,在民族存亡的关头,挺身而出,浴血奋战。
这份觉悟,这份勇气,最终换来了一方坐稳西北的地位。
时过境迁,那段峥嵘岁月,已然成为历史。
然而,它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思考。
个人的贪婪,民族的觉醒,在大时代的洪流中,每个人都要作出选择。
积极抗日的将领,虽然未必完美,但他们顺应了时代的潮流,担负起了民族的重任。
而那些贪生怕死、明哲保身的军阀,
终究被历史的车轮无情碾过,成为了时代的弃儿。
一个民族的觉醒,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需要无数仁人志士的呐喊,需要千千万万个普通人的觉醒。
抗战的烽火,不仅照亮了中华民族的前程,也照亮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
我辈当自强,当奋发图强。
这个民族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付出了太多的代价。
如今,我们要以史为鉴,居安思危,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惟有如此,才能无愧于先烈,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民族。
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谱写这个伟大民族的新篇章。
注:本文系作者原创,参考文章如下:抗战时期,只有两位手握重兵的军阀始终没有出兵抗日,他们是谁?
2024-10-0818:24·墨珑甲
两个手握重兵,却一直没有出兵抗日的军阀大佬,分别是谁?
2021-12-1310:19·一姐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