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开端,是因为身为刘邦将领的曹无伤给项羽报信,说刘邦想称王,项羽得知后勃然大怒,范增也察觉出刘邦不除,日后必成后患,便让项羽设下“鸿门宴”,以此除掉刘邦。但此事被项伯得知,项伯念顾张良的故人之情,便向刘邦大军报讯。如此上演了极具戏剧又经典的一幕——“鸿门宴”。
而项羽为什么不直接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呢?
首先,项羽的性格和行事风格是导致他没有杀死刘邦的重要原因之一。项羽是一个勇猛果敢的将领,但他也有一定的优柔寡断和自负的性格。他以为天下已经在他手上了,没有把刘邦放在眼里,认为没必要内讧,不想让天下人取笑他不重情义。这种性格让他没有立即采取行动,而是等待着刘邦的反应。此外,项羽的自负也让他认为自己的实力足以掌控天下,不需要杀死刘邦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其次,人情世故也是项羽没有杀死刘邦的原因之一。在鸿门宴上,刘邦向项羽认错,称自己不应该称王,这让项羽感到刘邦的诚意和谦卑。此外,刘邦和项羽曾经并肩作战,有过共同的经历和感情,这也让项羽对刘邦有一定的感情,不忍心杀死他。
第三,项伯的保护也是项羽没有杀死刘邦的原因之一。项伯是项羽的长辈和恩师,项羽尊重项伯的意见,也不想违背项伯的意愿。在鸿门宴上,项伯保护刘邦,让项羽无法下手,即便项羽想杀刘邦,也不敢违背项伯的意愿。
最后,樊哙的闯入打破了紧张的杀气,让项羽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樊哙身上。樊哙的出现让气氛变得轻松,打破了紧张的气氛,让项羽和刘邦之间的矛盾得以缓解。此外,樊哙的入侵也让项羽放弃了杀死刘邦的念头,因为他意识到如果杀死刘邦,可能会引起更多的内乱和战争。
综上所述,项羽没有在鸿门宴上杀死刘邦,是由于他的性格和行事风格、人情世故、项伯的保护以及樊哙的闯入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