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河南省漯河市西城区的凌云山路周边,一处规模宏大、历史悠久的古墓葬群在沉寂了数千年之后,终于再次展现在世人面前。这片古墓葬群的发现,无疑为研究中国战国至汉代时期的历史文化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漯河市文物考古部门强强联手组成的考古团队,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和严谨的态度,在这片充满神秘色彩的土地上展开深入的考古探索工作。
据相关新闻媒体的详细报导,这片古墓群是在平漯周高速铁路建设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意外被揭露出来的。这片古墓葬群分布广泛,涵盖了数以千计的古墓,具体地理位置坐落在漯河市源汇区井李村的东南方向,紧邻着凌云山路的东侧以及丹江路的北侧。这一地带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得这片古墓群在历史上得以较好地保存下来,直至今日重见天日。
考古团队自进驻以来,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他们成功挖掘了超过两百座墓葬,每一座墓葬的发掘都充满了惊喜与挑战。在这个过程中,团队成员们发现了大量引人瞩目的文物宝藏,这些文物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种类丰富,涵盖了战国至汉代时期的各个方面。
在这些出土文物中,战国时期的青铜制品尤为引人注目。其中,青铜剑、青铜匕首等武器类文物,不仅造型独特,而且工艺精湛,展现了战国时期高超的铸造技术。
特别是从编号为M90的古墓中出土的那把战国时期青铜剑,其长度足足有48厘米,宽度也达到了4厘米,而厚度却仅有惊人的0.2厘米。尽管这把剑已经历经了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但其刀刃部分仍然保持着令人难以置信的锋利度,仿佛还能感受到当年战场上的锋芒毕露。
除了青铜制品外,汉代的陶器、铁器以及玉器等文物也是此次发掘的重要收获。其中,一件战国谷纹玉璧更是让人赞叹不已。这件玉璧直径为4.6厘米,孔径1.8厘米,厚度约为0.5厘米,其造型优美典雅,工艺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玉质温润细腻,谷纹雕刻得栩栩如生,仿佛诉说着那个遥远时代的故事。
此外,汉代铜镜、铜印、铜钱等文物的出土,也为全面研究战国与汉代时期漯河地区的文化风貌、社会生活以及经济发展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实物资料。这些文物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趣味,还透露出那个时代的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状况。
图片来源:漯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微信公众号
值得一提的是,该区域所出土的文物不仅数量庞大、种类多样,而且与此前在周边地区发现的历史遗迹相互印证,共同勾勒出了战国与汉代时期漯河地区的繁荣景象。此前,考古团队在周边地区还曾发现过战国的城墙、道路、大型建筑遗址以及汉代的铸币厂、制陶作坊等重要历史遗迹。这些发现都充分表明,在战国与汉代时期,郾城古城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城邦,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中心之一。
这片古墓葬群的发现对于深入探究漯河古代城市的发展历程、揭示战国与汉代时期的社会风貌以及推动相关学术研究都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还将有更多的惊喜和发现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综合自:漯河日报、漯河发布、漯河市文广旅局文物保护与考古科、漯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