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时期,时局动荡,战争是时常发生的事情,在此期间,有一个组织迅速崛起,对朝廷构成了不小的威胁,对于这个组织的了解,很多人都是通过一本书——《水浒传》。说到这里,很多人恍然大悟,知晓这个组织便是由梁山好汉组成。最初,梁山好汉的首领并非宋江,而是晁盖,其本来打算将位置让给宋江,却最终不让。这其中有何原因呢?
我们先聊聊晁盖这个人,其在攻打曾头市时,身中毒箭,由此离开人世。这支箭上有一个名字,这个名字是史文恭。因此,在晁盖临终之前留下一道遗嘱,称将射死自己的那个人抓住,便可称为梁山泊主。宋江初上梁山时,晁盖曾将梁山泊主的位置交给宋江,却被宋江拒绝。只不过麾下好汉对待宋江犹如大哥一样。
例如,众人说事情时会提及晁、宋两位首领;李逵更是说晁盖做大皇帝,宋江做小皇帝。这与后来宋江和卢俊义是不一样的,那时李逵的言辞是宋江做皇帝,卢俊义做丞相。如此一来,相差甚远。名号只是表面,权力才最重要。这一点卢俊义也无法与宋江相提并论,宋江常常率军亲征,大事小情都由其做主,并没有遵循其他人的命令。
晁盖中箭之后不能言语,这个时候没有人敢对是否回去作出命令,都在等待宋江下令,这个时候的宋江已经是好汉们眼中的统帅。宋江是梁山泊三位重要人物的恩人,包括晁盖本人,那为何晁盖不愿意将位置交给宋江呢?而是设下一道遗嘱呢?
原本晁盖想着让宋江成为梁山泊主,在劫取生辰纲之后,宋江冒死送信,使得晁盖有了充足的时间准备,逃出生天。这个时候的晁盖对宋江是真心感激的。如果不是宋江,他们可能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日后,晁盖依旧经常说到此事。晁盖对宋江的恩情铭记在心,宋江被发配的时候,晁盖全力相救,知晓宋江有意上山,便率领众人将其带回山寨。回来之后,晁盖便打算让出位置。那么是什么让晁盖的想法发生转变了呢?
晁盖与宋江的政治理念是不同的,晁盖成为首领后,除了救宋江出了梁山泊,平日里都是以防御为主,与朝廷井水不犯河水。这样低调的做法虽然没有让好汉数量增加,但也没有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而宋江的政治理念截然相反,其主张进攻,攻打了不少村寨与州府县衙,这样高调的做法可以获取粮草与钱财,还宣扬了梁山泊的名声,使得好汉数量增加,只不过却成为朝廷重点关注对象。
这一点从童贯的围剿即可看出,二人的做法给梁山泊造成的压力犹如云泥之别。除此之外,晁盖从未想过招安一事,其认为好汉们聚在一起就是为了生活无忧无虑。而宋江是主张招安的,招安必须由朝廷来说,所以宋江必须将事情捅破了天,皇帝知道后自然会招安。这便是晁盖改变想法的根本原因。
且晁盖已经有了王侯思想,如此结局,心存遗憾。宋江到来之后,梁山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晁盖作为首领,地位改变,势力扩张,自然心中的想法也会改变。其虽然有名头,却没有实权,这让其滋生了恐惧的情绪。晁盖喜欢做土皇帝,其之所以被称作托塔天王,还是因为西村建造一座塔,从而把鬼怪赶到东村,于是他将塔直接搬到东村。
这样的一个人为何要劫取生辰纲,自然是因为晁盖从中享受了被人拥戴的快感。他不满足于本村人的拥护,更是受到各方能人异士的拥戴,如此才心满意足。在梁山的时候,王伦巧舌如簧,打动了晁盖。因此晁盖寄人篱下,只不过时间长了,吴用、公孙胜等人会接受吗?谋权篡位的例子比比皆是,更何况一窝土匪的梁山泊呢?
晁盖始终被人拥护,却在宋江来了之后,这种感觉荡然无存。因此,晁盖想要通过带兵出征的方式提高声望,由此摆脱宋江来了之后的感觉。只是晁盖高估自己的实力,中箭身亡。临终之前,晁盖心有不甘,只能留下一份模棱两可的遗嘱,使得宋江为晁盖报仇从而成为梁山泊主。只不过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史文恭被卢俊义抓走。卢俊义明白事理,自然不会当梁山泊主。
那为何晁盖没有“显灵”呢?生前晁盖没有多少实权,死后自然没有什么作为。按照民间传言,宋江势力过大,晁盖已经无能为力。如此一来,晁盖的遗嘱透着几分萧瑟的气息,其无可奈何,终究改变不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