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大家都不陌生了,他为人风趣幽默,打起仗来英勇奋战,还是军中的有名的武林高手。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看一看他的事迹。
许世友,1905年生,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田铺乡河铺村人。他家境贫寒,因此从小在武术师傅那里当杂役。8岁时,他到少林寺当了个小杂役,专门干挑水,劈柴,清扫等杂活。他也因此得到了学习功夫的机会。
许世友在少林寺待了八年,他掌握了很多武术,有着很强的臂力,而且还对刀枪棍棒都有着一定的研究。原本他是一心想在少林寺的,但在一次回家了途中,遇上地主欺压百姓,他便出手教训这些地主,没想到把对方打死了,于是他便无法继续在少林寺待下去了。师父叹道:“寺里不能留你了,走吧。”,于是他就这样走出了少林寺。
1926年,他怀着一腔报国为民的热血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转入共产党。1928年春,他加入了红军。不久,班长胡德奎在一次打围子中双眼被打瞎而牺牲,他就接任了班长。他担任了一段时间排长,之后便开始了快速升迁。1930年,许世友在红1师1团任连长,1931年1月,他在第10师28团任营长,仅仅半年时间,他就升为营长了。同年11月,他又升为红四军12师34团团长。1933年,28岁的许世友就晋升到了二十五师师长。
那么,为什么许世友晋升这么快呢?解放后,他在一次酒桌上喝得兴起,面对几个亲近的人员,他主动谈起几十年前快速晋升的过去,说:“红军的时候,我晋升快,主要是抓住了两条。”身边的人急切问道:“哪两条?”
许世友说道:“一条是打仗勇敢,不怕死。再一条是不发牢骚。打仗就打仗,不打仗就睡觉。我当战士时,打了几十次仗才当班长。当排长打了百把次仗,当连长打了300次仗,到团长时已经打了上千次仗……”看到这些数字,就都明白许世友得到晋升是理所当然是了。
许世友的战功,贯穿我军的各个时期。红军时期,他曾任红军四方面军司令员,参加过反“六路围城”、万源保卫战,立下不少战功;在抗日战争后期,他在胶东的表演也很出色;解放战争是他最辉煌的时期,战胶东、克济南,都是他的代表作。后来,他还参加了朝鲜战争、对越自卫反击战。可以说,许世友战功赫赫,战功绝不在那些大将之下。
但是人早晚都有一死。1956年,中央领导开始传阅一份火葬建议,除他外,所有干部领导都签署了该建议。“我死后不会火化”。许世友坚定地说:“我死后和母亲葬在一起,我从小就离家了,我在母亲面前没有尽孝道。我死后,我想和她老人家呆在一起。”
许世友自幼丧父,自幼与母亲独自生活。参军后,他当兵几十年,对国家忠心耿耿,却没有孝顺母亲。他心里总是感到内疚。由于这种“感情债”,许世友没有在领导干部火化的提案上签字。邓公还特别批示:“下不为例”。
1985年,许世友因病逝世,享年81岁。保家卫国,就要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可远离的亲人,又不能尽孝道,两者不可兼得,不得不令人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