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节这天,李煜和小周后及一众后妃在赵匡胤赐予的宫殿内团聚,庆祝自己四十二岁生日。想起自己身为亡国之君寄居,心中不免感慨万千,悲愤至极中写下了那首《虞美人》,并让歌妓吟唱,众人皆掩面哭泣。
消息很快传给了宋太祖赵匡胤,赵知道后非常愤怒,赐下一杯毒酒,结束了李煜风流荒唐的一生。
李煜幼年时期,南唐在父皇李璟的率领下,先后灭了闽国和南楚,南唐版图得到了空前充实,李璟有些飘飘然。然而后周的崛起很快打醒了李璟的美梦,短短几年便被打的丢盔弃甲,割地求和。
公元
960年,时任殿前都点检的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取后周而代之,建立宋朝。第二年,李璟先后两次迁都,在第二次迁往金陵路上染病后身亡,留给了李煜一个烂摊子般的南唐。
李煜即位后,依然沿用父亲李璟的怀柔政策,对宋朝纳贡求和,南唐因此得以偏安十五年。
李煜从小便宽厚仁孝,为了表明自己立场,自号“钟峰隐者”,只醉心学问不问政事。凭借极高的天赋和常年的学习,让他在诗书画方面都有所涉猎,除此之外还精通音律,酷爱收藏,对于书法理论也颇有研究,还著有《书述》,《书评》两篇专论书法的文章。
受到父亲李璟的影响,李煜对词尤其感兴趣。南北朝时期以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词派影响极大。李煜即位之初,由于接连战败失地,加上父亲去世,南唐朝野充斥着一种悲观颓丧的气氛。这也使得李煜前期词中既有花间派的习气,又透露出了深深的忧愁,比如这首《清平乐·别来春半》: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还是个用情至深之人,这在皇帝中并不多见。身为吴王时,便娶了司徒周宗长女周娥皇,周娥皇美艳之极,而且十分精通音律,自创了多部乐曲。李煜即位后便封其为皇后,史称“大周后”。两人感情深厚,还携手修复了失传的
《
霓裳羽衣曲
》。甚至在亡国前的金陵围城战中,也经常弹奏消遣。
公元
964年,周后生病,本来病情并不严重,但是偏遇次子
李仲宣意外夭折,惊吓过度使得其病情逐渐加重。李煜在病榻旁亲自照顾,“
衣不解带,药必亲尝。”最终周后夭折,享年二十九岁,李煜悲痛不已,多次做文悼念。
守丧结束后,李煜便娶了周后的亲妹册立为皇后,史称“小周后。”对小周后疼爱更甚。后来降送后,小周后也在李煜之后不久便郁郁而终了。
公元974年,宋朝开始攻南唐,面对强大的宋军,加上吴越侵袭,南唐独木难支。最终在第二年经历长达数月的围城战后金陵被攻下,南唐灭亡。
李煜带着小周后被俘送到京师,开始了屈辱的人生最后三年。
这期间他的作词风格急转,深切的反映了亡国之痛,哀婉凄凉,意境深远,与前期安然享乐的风格迥然不同。我们现在所熟知的词大多都来自于这个时期,比如这首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李煜的词能流传至今,是因为他作为亡国之君,真正用血泪写出了亡国破家的凄凉和悔恨。他可能不是一个好皇帝,确一定是一位难得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