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绝对算得上是我国的“千古一帝”,因为他所开创的“贞观之治”不仅是我国历史上的壮举,就连海外各国也是齐声称赞。
虽然李世民有着不世之功,但是他的上位却伴随着血腥和杀伐,为了避免子孙后代重蹈他的覆辙,在临终之际,他秘密将程咬金叫到跟前,并给他安排了一项机密任务......
程咬金作为大唐江山的开国功臣,从李世民还是秦王的时候,便跟随着他打天下了,之后更是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因此深受李世民的器重。
和一些影视剧不同,现实当中的程咬金并不是只会那三板斧,而是一位赫赫有名的武术高手,他出身在山东的一个官宦人间,从小便在家中长辈的耳闻目染之下学习枪棒。
在隋朝末年,各路藩王纷纷组织义军抵隋炀帝杨广的暴政,程咬金也不例外,他加入了瓦岗的起义军,成为了瓦岗寨赫赫有名的将领。
后来因为李密的缘故,令瓦岗寨名存实亡,程咬金便和秦叔宝、李茂功等人一起投靠了唐军李世民,从那以后他便成为了李世民手下的一员猛将,为李家的大唐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
玄武门事变之后,李世民顺利登上了天子之位,程咬金也被册封为卢国公,位列三公之一,成为了大唐江山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
不过有了权势之后的程咬金并没有忘记初心,也没有和其他位高权重的人臣一般拉帮结派,他还是那个一心为了大唐,忠心耿耿的武将,这也是李世民极其信任他的原因。
正因为程咬金根本就没有政治野心,所以李世民在临终之际,才委派给程咬金一个绝密的任务,而这个任务更是关系到了大唐江山未来200年的兴旺。
李世民早年跟随父亲李渊征战天下,为大唐立下了赫赫战功,也让李世民得到了不少人的拥戴。
只不过他的雄才大略并没有为他带来荣耀,而是引来了杀身之祸,一场玄武门之变,成为了李世民一辈子都挥之不去的阴影。
诛杀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让李世民的手上沾满了亲人的鲜血,而后又逼迫自己的父亲退位,这才有了“贞观之治”的伟大壮举。
虽然李世民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开创了史无前例的大唐盛世,但是在晚年之后,他又经历一场惊心动魄的政变。
李承乾是李世民的长子,按照古代立长不立贤的规矩,大唐的皇位理应传给太子李承乾。
只不过李承乾这个人虽然得到了李世民的大力栽培,但是他生性优柔寡断,而且不喜政务,常年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这让李世林很为大唐江山担忧,思虑再三之后,他决定废掉李承乾的太子之位。
而当时除了太子李承乾,便要数魏王李泰最深入人心,李承乾的知此事之后,便做出了此生最大的一个决定,那就是准备效仿李世民,杀掉李泰,逼迫李世民让位。
只可惜李承乾的计划最终失败,导致太子最终身死,不过这也为李世民敲响了警钟,自己当年的靠着杀伐手段得来的皇位,那么自己的这些儿子们也终究会走上这条路。
李世民深知,权利就是这世间最诱惑的东西,无论是手足兄弟还是父子亲情,在它的面前根本就不值一提。
而如今自己的年事已高,急需一个寻找下一个王位的接班人,而在这种权力更迭的时候,也最容易导致整个国家分崩离析,稍有不慎,便会葬送了大唐的百年基业。
经过再三考虑之后,李世民决定放手一搏,布下一个阴谋来完成皇位的继承,而程咬金作为他最信任的武将,便是这场布局最合适的人选,也是大唐帝国未来最大的保障。
贞观二十三年,深感时日无多的李世民将程咬金秘密召唤到近前,开始了他的安排。
他告诉程咬金自己将会传位给李治,而之所以不让李泰坐上皇位,是因为李世民深知李泰的脾气秉性和自己太过相似,他不忍心自己的子孙后代重蹈他的覆辙。
而李治的才能虽然不及李泰,但是李治胜在宅心仁厚,他继承皇位之后不会肆意滥杀他的手足兄弟,给李氏王朝留下了一丝体面。
他吩咐程咬金,在他驾崩之后,便让他接管左武卫的精锐,护送李治返回京都,同时也要封锁消息,提防李泰等人发起叛乱。
程咬金深知李世民所托如此之事如此严重,但是为了大唐江山和李世民的器重,程咬金决定拼死也要护得李治的安全。
见程咬金答应之后,李世民才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于是程咬金便安排手下的精锐,第一时间封锁了李世民驾崩的消息,并且亲自率队,护送李治顺利返回了京都。
回到长安之后,程咬金依旧没有放出李世民驾崩的消息,因为他知道朝中有不少人都在虎视眈眈,而李治生性懦弱,根本就不是这些狼子野心之辈的对手。
于是他假借李世民的名义,下达了一系列的维稳政策,给李治的继位提供了安全的环境,正是因为程咬金的雷厉风行,才让朝中那些蠢蠢欲动的阴谋家没有得逞。
李治登上皇位之后,升程咬金为开府仪同三司和兵部尚书,统领大唐的军队,而程咬金也是忠心耿耿,不但帮助李治平定了多起叛乱,还为他肃清了朝野。
正是因为有李世民精密的布局和程咬金的果敢和忠诚,才没有将大唐陷入到了水深火热当中。
只不过李治在镇压朝堂的同时,他的妻子武媚娘却在悄悄的扶植自己的势力,以至于在李治病重之后,顺势独揽乐大权,并且还残害了不少李唐后人。
李世民本想着让李治当皇帝,自己后世的儿孙便可以免了杀身之祸,岂料到了最后,他们最终还是没能逃脱争权夺势的漩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