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昭烈帝刘备
汉昭烈帝刘备:160--223年
在位时间:221--223年
公元160年,刘备出生。刘备是汉景帝的儿子刘胜的后代,随着汉武帝“推恩令”的实施和刘氏皇族不断繁衍,到刘备时,已经是家境贫寒,以编鞋织席为生。
刘备从小但是就怀有大志。
东汉末年(公元184年),黄巾大起义爆发。东汉朝廷派大军镇压起义军。各地的军阀豪强也纷纷拉起人马,以镇压义军为名,抢占地盘,扩充实力。刘备趁机拉起一支乡勇,加入镇压起义军的队伍。
刘备有幸结识了关羽、张飞,留下“桃园三结义”的佳话。
因为镇压起义军有功,被朝廷任命为安喜县尉。刘备曾依附于曹操之下,与曹操“
煮酒论英雄
”。刘备“
三顾茅庐
”,得军师诸葛亮辅佐。采取联吴抗魏策略,与孙权联合,
赤壁火烧曹操水军
。智取益州,夺得汉中,刘备自立为汉中王。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局面基本形成。
公元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建立魏国,东汉灭亡。
得到曹丕自立为大魏皇帝的消息,刘备失声痛哭,下令文武百官披麻戴孝,遥望北方设祭,追加汉献帝谥号“孝愍皇帝”,但他心里想的是自己荣登帝位的时机到了。经过文武官员一番推举、谦让、造势的表演,
刘备于公元221年,在成都武当山之南举行了登基即位仪式,定国号为蜀汉。
东吴孙权与曹操结盟,共同袭击杀害了关羽,孙权占领了荆州
。刘备十分痛心,即位后第一件事就是进攻东吴,报仇雪恨。他把诸葛亮留在成都,辅佐太子刘禅,亲率大军征伐东吴。大军顺长江一路东下,势如破竹,一路进军到达猇(xiao)亭。东吴孙权派大都督陆逊带兵应敌。陆逊不是慌忙应战,而是按部就班,避实就虚,敌进我退,敌疲我打。公元222年,
陆逊派四员大将率数万士兵,持火把夜袭蜀军,“火烧连营”。
一下子攻破刘备的四十多个大营。陆逊带兵发起猛攻,刘备无法抵抗,在将士们的护卫下,逃到了白帝城。
这一场大战,蜀军几乎全军覆没,古称“彝陵大战”。这场大战的失败,对刘备是一个沉重打击。他心情郁闷,终致一病不起。他急诏诸葛亮到白帝城,上演了最后一场哭戏,交代了托孤后事,逼得诸葛亮不敢在刘备死后篡位自立。
公元223年,蜀汉昭烈帝刘备在白帝城病死,享年63岁。
关于汉昭烈帝刘备埋葬地,目前有三种说法:一是成都武侯祠內的惠陵;二是四川彭山莲花坝;三是重庆奉节市。
四川彭山莲花坝陵墓,文物考古队已经打开墓穴,证明此墓为一个明代官员的墓地,否定了“刘备墓在彭山莲花坝”;“刘备墓在重庆奉节”,经考古调查,只有一些传说,现无考古证据。
目前比较公认的是成都武侯祠內惠陵是刘备墓。
汉昭烈帝惠陵:位于今成都南郊的武侯祠內。君墓
为何落在臣祠內?其实,武侯祠又称昭烈庙,前殿祭祀刘备,后殿祭祀诸葛亮。昭烈庙早于武侯祠存在这里,它们挨在一起。由于年代久远,武侯祠的知名度要高于昭烈庙。所以人们说起来就成了刘备惠陵在武侯祠,人们就很少提起昭烈庙了。
昭烈庙里的刘备惠陵
,古冢拔地而起,青砖垣墙环绕,苍松翠柏掩映,庄典肃穆。惠陵为夯土垒筑而成,圆形墓冢,周长180余米,高12米。陵前竖立乾隆年间刻制的穹碑一通,
碑身镌刻“汉昭烈皇帝之陵”七个苍劲
有力的大字。陵前方建有寝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