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至8月1日,2025年重庆市国际象棋等级赛(二、三级)在重庆市棋院举行。
赛场上,清脆的落子声此起彼伏,而赛前那一声声真诚的“向你学习”和互相致意的握手,更是一道独特的风景。这不仅是棋礼的体现,更折射出棋手们谦逊好学、渴望在实战中淬炼技艺的热忱。
参加一场等级赛,究竟能为棋手带来哪些超越胜负的成长? 赛场内外,不同身份的参与者坦露心声。
棋手说:
享受“拾级而上”的磨砺与收获
今年12岁的赵思妍成长在国际象棋氛围浓厚的家庭,幼儿园便与棋结缘。此次参赛,她的目标是冲击一级棋士。
“我非常享受靠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晋升的感觉。” 赵思妍的这句话道出了许多参赛棋手的心声。她坦言,在以往的等级赛中曾遇到很多“关键轮次”,距离晋级仅一步之遥,却因紧张导致行棋心不在焉,最终遗憾错失机会。
面对挫折,赵思妍学会了自我调适:“机会还有很多,重要的是能从对手身上学到新思路,下次再突破。”
在她看来,等级赛提供了与不同对手交锋、学习多元棋思、赛后复盘共进的宝贵机会。
家长说:
淬炼“输得起”的从容与韧性
赛场上,小棋手凝神对弈,朝着目标全力冲刺;赛场外的家长们则见证了孩子超越胜负的蜕变。
“每一次等级赛都是挑战自我的过程。”杜宇飞妈妈深有感触,“而且这种锻炼是普适的——面对考试、演讲或其他比赛,孩子明显更沉着、稳重,胆子更大,更能放得开。”
熊子徐妈妈的观点则直指核心:“参加等级赛,培养孩子‘输得起’的能力非常重要,这比单纯的技术提升更珍贵。要想赢棋,先得学会体面地接受失败。”
胜负之外,这份在棋盘上淬炼出的从容心态与抗压韧性,成为家长们眼中更宝贵的收获。
裁判说:目标驱动,以赛促练
维护赛场秩序、指导选手规范参赛的裁判员,是每场比赛中不可或缺的角色。许多裁判员也是从棋手成长而来,对赛场有着别样的情感,本次等级赛的裁判长刘泓言也不例外。
“重庆棋院也是我小时候经常比赛的地方,现在我又来到这里当裁判长,这种经历很特别。”刘泓言是土生土长的重庆棋手,拥有丰富的全国高水平大赛的执裁经验。
谈及等级赛对棋手的促进作用,她表示:“等级赛可以让青少年棋手树立清晰、向上的目标。如果成功晋级,就是对阶段性学棋和训练效果的肯定;如果未能如愿,也能从中发现自己的缺陷,指明后续精进的方向。”
这种在目标驱动下的实战检验,是棋手持续成长的关键动力,也是等级赛最大的育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