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元丰改制后,寇准为何会怒斥冯拯扰乱朝廷制度?二人有啥矛盾吗?
创始人
2025-08-03 08:02:32
0

元丰改制后,六部职能得以恢复,与唐代不同,宋并没有建立整齐划一的六部二十四司建制,而是根据部门的繁剧程度不同,将户部和吏部下辖部门加以扩充,而其他四部未变,形成了六部二十八司的局面,将大量的行政性事务融入到六部体系之内。

如果您喜欢该作品,看更多精彩内容,欢迎点赞加关注!

宋代不少史书称尚书工部下有屯田、虞部、水部三司,而未提及工部司,今日不少学者亦称工部下辖三司,也有研究者将此称作与唐代的明显不同,此说不当,宋代尚书工部依然设有工部、屯田、虞部、水部四司。至晚在宋真宗末年,二十四司中的礼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司,因为与六部名称相同,即被称为“名曹”。

景祐元年(1034),又有了左、右曹,左、右名曹之分。工部属右曹,工部司属于右名曹。

元丰改制后,工部四司在设置郎官时存在郎中、员外郎不并设,甚至郎中、员外郎均不除授的情况

。对于工部四司来说,在此后,四司时有分合,甚至出现了屯田、虞部归于户部之时,但头司工部司一直设立。

同为工部下辖机构,工、屯、虞、水四司地位不一样,与唐代一样,工部司依然为头司,其余三司为子司,屯田、虞部、水部三司地位亦不相同。对于四司郎官而言,虽然同为郎中、员外郎者官品、俸禄一样,但在班位、文书签署顺序、升迁途径上存在着高低先后之别。

工部四司(工、屯、虞、水)地位依次降低。寇准之所以怒斥冯拯扰乱朝廷制度,就是因为屯田员外郎地位比虞部员外郎高

,而在官方文书中,官员签署次序是由高到低排列,在章奏中,冯拯本应列在彭惟节下,

但因彭惟节素居冯拯之下,这次依然书名于冯拯之下,寇准于冯拯有矛盾,借故对冯拯进行了斥责。

依磨勘法,雷简夫应由国子博士升为虞部员外郎,但因其功劳,超升为屯田员外郎。一般情况下,由太常博士升迁为屯田员外郎,可见屯田员外郎的地位要高于虞部员外郎。以上两则事例均在元丰改制前,但四司地位在元丰改制后依然不变。

一、工部司

(一)工部司的人员设置及官品变化

元丰改制后,工部司设郎中、员外郎各1名。工部郎中在改制前为从五品上,改制后降为从六品;工部员外郎的官品由原来的从六品上变为正七品。这与工部长贰官品在元丰改制后官品提升正好相反,即工部郎官的官品与工部长贰的官品在元丰改制后进一步拉开差距。

(二)工部郎官的职掌

工部司作为工部四司的头司,不仅负责本司之事,对其他三司之事也事无不统。下面看一下元丰改制后,工部郎官在朝堂内外的活动。参与礼制活动:元丰改制后,工部郎中常有机会参与官方所举行的礼仪活动。

在七月份举行的这两次礼仪活动中,均应由工部郎中参加,然工部郎中并未参加,并不是因其事务繁忙不能脱身,而是由于工部对于四司郎中参与礼制活动有制度规定,“轮差水部郎中摄事”,说明参与礼仪活动时,工部安排四司郎中轮流参加,故这次由水部郎中参与而不是工部郎中,但遭到有关部门的弹劾,又改派工部员外郎,工部员外郎在礼仪活动中又有不合礼制之举,后遭弹劾。

参与河防管理:范子奇是元丰改制后的首位工部郎中,在元丰五年八月,也即范子奇上任3个月后,宋神宗诏“工部郎中范子奇与都水监同相度滑州天台埽、卫州齐贾上埽,如浮梁壅遏水势,权拆去以闻。工部言二埽危急故也”。当工部将黄河滑州天台、卫州齐贾二埽情况上奏皇帝后,宋神宗派遣工部郎中范子奇与都水监官员一同前往查看黄河上诸埽情况,可见工部郎中已经实负其责,这是其在河防上的职能。

另外我们从诏书上看,派遣工部郎中与都水监前往查看黄河诸埽情况时,先提到工部郎中,然后才提到都水监官员,则二者地位应是工部郎中高于都水监。已指明工部郎中负责宫室、城隍、程匠、度材之事。

宋神宗同意了范子奇的建议,并委派其选定可以系桥的地方。工部郎官不仅负责本部门之事,有时被皇帝委派临时到地方处理事务。地方上遭遇水患时,皇帝派遣工部员外郎到地方上视察,视察后将地方灾情上报皇帝。

高士英被任命为工部员外郎之后,因资历太浅,遭到其他官僚的弹劾,故改为权工部员外郎,说明除授工部员外郎对官员的资历有要求。

二、屯田司

(一)屯田司的人员设置及官品变化

据《文昌杂录》记载可知,在元丰改制初,屯田司仅设屯田员外郎一员,屯田郎中未授人。首任屯田员外郎为张叙。在元祐三年十月,御史翟思提及:“司门、屯田、虞部等曹,旧无所职掌,今虽不置郎官,而吏员尚多也。”翟思指出在元祐三年十月时,屯田、虞部二司不设郎官,由吏人处理二司之事。目前亦未见到屯田、虞部司在此期间除授郎官。

在元祐五年十月癸卯,屯田郎中陈安期知济州,此为所见元丰改制后首位屯田郎中,不过其虽为屯田郎中,但并不归工部管,因在此时屯田司已经从尚书工部划归到户部。元丰改制后,屯田郎中由从五品上降为从六品,屯田员外郎由从六品上降为正七品。屯田司在元祐年间改入户部,从工部四司之一转隶属于户部,在崇宁元年十二月重新复归工部。

另外,在绍圣元年(1094),“屯田、虞部互置郎官一员兼领”。此时,虞部司从隶属于工部转为隶属于户部金部司,地位极低,虞部司与屯田司均在户部管辖之下。屯田司虽在元祐年间改入户部,但仍设有屯田郎中、屯田员外郎。

(二)屯田郎官的职掌

屯田司下分三案,置吏八。可见,屯田司所掌范围极广,所掌官田中不仅仅有屯田,而且包括营田、职田、学田、官庄等形式的官田。

南宋时,地方上所置屯田、营田较多,屯田有军屯与民屯两种,由朝廷派出使臣和县令进行具体管理。对于地方上所置屯田,屯田郎官会对其兴废给出处理意见,接着改江淮屯田为营田,当时营田可能是由军队经营,“以其扰民,但后令诸路监司领其事。”江淮营田又开始由路一级长官管理。绍兴六年,在江淮处理屯田事宜的屯田郎中樊宾不久升任司农少卿,王中孚被任命为屯田员外郎,为樊宾副手,共同管理江、淮营田事。

在地方屯田、营田事务中,负责官田管理的为州县长官以及军区长官,如都统司、制置使等。屯田司作为工部四司之一,在政府层级中所处地位较高,而屯田、营田皆为琐碎之事,屯田司所处理者,主要是颁发法令,确定某地是否施行屯田,解决屯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批答、传奏下面机关关于屯田的杂事而已。

(三)屯田郎官成为兼官

建炎三年,工部四司进行合并,仅剩工部司、屯田司。在隆兴元年,宋政府在建炎三年省并机构的基础上再次裁减政府机构,工部司、屯田司设一员郎官兼领,自此工部四司合为一司。

不过到了淳熙九年(1182),宋政府恢复屯田司,以赵公暠为屯田员外郎,自是不复省。虽然设有屯田司,但在宋宁宗朝以后,屯田郎官成为兼官,屯田郎官均为兼官,似在宋宁宗朝以后屯田郎官成为兼官已是一种常态。虽为兼官,依然会处理屯田司之事,但成为兼官,则应该不在工部办公,屯田司具体事务由屯田司的吏人负责。

三、虞部司

(一)虞部司的人员设置及官品变化

元丰五年五月,设虞部员外郎一人(李闶),未除授虞部郎中。元丰改制后虞部司郎官的除授情况,即李闶在元祐元年已经任虞部郎中,似为元丰改制后的首位虞部郎中,但不清楚其被除授为虞部郎中的具体时间。

在元祐年间,虞部司曾改入户部之金部司,至于虞部司并入户部的具体时间,以及其是否如同屯田司一样在崇宁元年十二月复归工部,未见到相关记载。这段时期,仅见许几、杨挺任虞部员外郎,未见除授虞部郎中。建炎三年,虞部司并入工部司,至宋亡不再设置,自然,亦不再除授虞部郎官。

虞部郎中官品由改制前的从五品上变为从六品;虞部员外郎的官品由从六品上变为正七品。

(二)虞部郎官的职掌

熙宁三年(1070),“坑冶归虞部”,可以视作虞部司部分职能的恢复,不过此时虞部司未设正式官员,仍归判都省管辖。在元丰改制后,虞部司设虞部员外郎负责虞部之事,其职能正式恢复。虞部员外郎所掌范围多出了茶这一项,并且明言将课利收入归于户部之金部司,而山泽、苑囿中的野兽以及毒药亦由虞部员外郎屏去之。

可见虞部郎官掌天下食盐的调配,有时迎合权贵,并不能秉公办事。当地方上路级长官向上反映地方盐事时,先上奏尚书省,尚书省交由虞部司处理,由虞部郎官上奏皇帝。

崇宁四年(1105),为了统计天下山泽坑冶名数,在地方上,主要由转运司负责提领坑冶,常平司与提刑司同管勾,似由转运司对诸路坑冶进行登记,如坑冶有兴废移并,则由转运司上报虞部司。每年坑冶兴废数量不定,矿产量亦没有定额,对于天下坑冶数量,虞部司每年都进行统计,即虞部司负责统计诸路坑冶数量。

四、水部司

(一)水部司人员设置及官品变化

元丰改制后,水部司设水部郎中一人,未除授水部员外郎。对于元丰改制后,水部郎官的除授情况,《宋会要》载:“元丰改制,员外郎实实行本司事。”该记载有误。李文卿为元丰改制后的首位水部郎中,不过任期极短,在当年十月,李文卿升为司门郎中,之后并未立即除授水部郎中,而水部司之事又需有人负责,于是以司门员外郎王谔为水部员外郎,是为元丰改制后的首位水部员外郎。

在元祐元年四月,宋政府以屯田兼水部,屯田司虽然兼水部司,但水部司仍不时有水部郎官的设置:在元祐元年八月癸巳,朝请郎王谔为水部郎中。自建炎三年水部司并入屯田司之后,水部郎官不再设置。

水部郎中领水部事,水部员外郎为之贰。元丰改制后,水部郎中官品由从五品上变为从六品、水部员外郎官品由从六品上变为正七品。

(二)水部郎官的职掌

水部司“分案六、置吏十有三”。简言之,水部司掌天下之水政,不管是河防以及河道的开凿、疏浚,还是津梁的修建、漕运之事,皆在水部司的职掌范围之内。有研究者指出宋代水部司所掌与唐代水部司职掌的相异之处:“宋代水部与唐之水部大抵相当,然又存在不同处。宋代水部尽管也有与农业相关的‘沟恤’之事,但明显地农业灌溉并未纳入其范畴,此点唐代水部则有明确规定。”并根据屯田司郎官职掌,指出“农业灌溉之事实由屯田(司)管辖指挥”。

在接待辽国使者时,走水路所需船只由水部员外郎负责计置,当时王谔刚升任水部员外郎。因水部司掌舟楫之政,水部司为工部四司之一,宋提出由工部对官员差船及用兵卒数量进行立法。与唐代水部司职闲事简不同,恢复职掌后的水部郎官事务繁忙,因北宋是个水患频繁发生的时代,时常决溢的黄河就会使得水部郎官案牍劳形。工部员外郎提出将北外都水丞并归转运司,即表明水部司对地方上管理河道机构的废置有发言权。

以上粗略论述了元丰改制后工部四司的职官设置以及四司郎官的职掌情况,从中我们看到,即使在改制之初,诸司郎官亦不全部设置,不久又出现诸司之间的合并现象。工部四司郎官并非如文本规定那样一直负有某项职能,特别是到了南宋后期,六部诸司郎官不再亲自管理本司之事,郎官成了官员养资望的头衔,对于工部郎官而言,有时与元丰改制前类似,工部郎官成了官员的寄禄官,而另有差遣,杨震则是以工部员外郎身份到地方上任职。

五、对元丰改制初六部郎中、员外郎互置的考察

关于元丰改制初尚书诸曹郎官设置情况,《文昌杂录》载:“郎中、员外郎互置,不备员。”何为郎中、员外郎互置?

笔者未见到学者谈及此问题,我们从元丰改制初六部诸司郎官设置来考察:从中我们可见:六部头司(兵部、刑部除外)皆置郎中、员外郎,而下面的子司则单设郎中或员外郎,这应该就是该书所载郎中、员外郎互置的情况,即是在元丰改制之初,对于六部诸司,除头司设置郎中、员外郎外,其余诸司仅设郎中或员外郎,郎中、员外郎不并设。

《宋史》在提到工部时,并没有说明元丰改制初工部诸司人员设置情况,由《文昌杂录》可以知道工部诸司郎官的设置情况

,即工部司设郎中、员外郎各1人,水部司设郎中1人,屯田、虞部各设员外郎1人。

相关内容

手握86亿元现金仍赴港IP...
港交所官网显示,继6月初宣告将在港股IPO后,澜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5-08-03 04:42:31
成都近郊自驾露营宝典:5 ...
一、藏在城郊的露营宝藏地 1. 崇州道明竹里・竹隐营地 距市区 1...
2025-08-03 04:38:40
《刺客信条:影》潜行机制革...
《刺客信条:影》已经跳票到了明年,除了“弥助武士”和各种设定问题外...
2025-08-03 04:33:37
原创 ...
文|季婉白 编辑|季婉白 隋炀帝杨广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有争议的皇帝...
2025-08-03 04:33:36
原创 ...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一种在唐朝时期的酷刑,是一位叫做来俊臣的酷吏发明的...
2025-08-03 04:33:35
从阿伽门农到亚历山大,“希...
澎湃新闻获悉,“希腊人——从阿伽门农到亚历山大”展于11月20日在...
2025-08-03 04:33:14
原创 ...
【历史】从世界历史来看,国家之间的关系,很多时候会随着国力的变化而...
2025-08-03 04:33:11
原创 ...
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是以王朝为主,这种封建国家与现代的国家有很大的不同...
2025-08-03 04:32:47
原创 ...
老蒋打指挥打仗的水平怎么样?这个问题,不光是我军会说他不行,就连国...
2025-08-03 04:32:41

热门资讯

原创 韩... 韩国前总统朴正熙,因何被信任的情报部长刺杀?原因并不简单 1979年10月26日,韩国时任总统朴正熙...
原创 《... 说起2017年收视和口碑俱佳的古装剧,不得不提名《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 这部分火的原因,小编...
原创 他... 国军中的将领分为嫡系与非嫡系,两者虽然在军中职务没有太明显的区别,但在晋升的时候区别可就大了,一般来...
原创 东... 虽然德国拿下整个波兰有着苏联的原因,但是也足以说明德国有着横扫欧洲小国的力量。而东欧小国如何成为德国...
原创 非...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总共有233个国家和地区。在这些国家当中,性质不外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一般来...
原创 愤... 尽管元朝是由忽必烈建立的,但这一切的基础,实则都是从蒙古帝国继承的,而建立这个不是功勋的人,注定会把...
守护传承中华文明根脉 ——七星... 文物,作为中华文明永恒的印记,一碑一刻,一砖一石,都是时间的篆刻,是历史的深邃呼吸,承载着古人的智慧...
原创 曹... 三国时期,是个极其混乱的时期。在那个时候,众多手里有些权利的人陷入一场接一场的混战之中,他们为了心中...
原创 河... 中华上下五千年,如此悠长的岁月里,许多历史都被埋藏在角落里不为人知。而有关明朝的历史,向来是争议颇多...
原创 慈... 引言 提到中国清朝及近代史,相信很多人都会想到慈禧太后。这位一手掌控了清王朝晚期及近代中国命运的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