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个神乎其神的存在,未出茅庐已定三分天下,对局势分析之透彻,令人震惊,这让刘备看到了他的才能,刘备虽没有诸葛亮那样的深谋远虑,但在用人唯贤上,他却比诸葛亮要看的透彻。诸葛亮受刘备临终嘱托,扛起了兴复汉室的大旗,蜀汉在三国中力量最为薄弱,稍有不慎,全盘皆输,在这种情形下,诸葛亮却错用了马谡,导致街亭失守,连连败退。
马谡是谁,他是马良最小的弟弟很有才华,喜欢研究军事谋略,诸葛亮对他很器重,但是马谡其人,空有谋略,缺乏实际的作战经验,刘备曾经就跟诸葛亮说过:“马谡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不可委以大任,应对他多加考察。”然而诸葛亮却不以为然,重用马谡。
公元前228年,蜀魏爆发战争,诸葛亮带兵北伐,诸葛亮令赵云箕谷,自己则率领大部分军力突袭祁山,他违背众人意见任马谡为先锋,魏军派出张郃在街亭对战马谡。此时的马谡一腔热血,就想着用此战打响名声,树立地位,以打消那些老将对自己的不信任,马谡对自己盲目自信,驻守在他认为易守难攻的南山,不理会诸葛亮的作战计划,不听从手下的劝谏。南山没有水源,张郃一到就断绝了马谡一军的取水道路,趁蜀军体力枯竭时大举进攻,结果马谡大败,诸葛亮率领的大军也因失去落脚点退回汉中,北伐大计还未开始就以失败告终了。
回军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北伐的部署终不了了之。
若是当时诸葛亮认清马谡其人,而安排别人做前锋,结局或许就会不同。那么此战蜀军中谁胜利的可能性是最大的呢,小编认为若当时张飞任前锋,那北伐或许真会成功,虽然当时张飞已去世,但假象当时他还在,他一定能够打败张郃为诸葛亮大军赢取据点。
为何这样说呢,原因有三。一是因为张飞曾与张郃对战过,在瓦口关一战中,张飞就设伏打败了张郃,此战是张郃人生中最狼狈的一战,惨败后独自弃马而逃,若是二人再次对战,想必张郃内心会有阴影,作起战来也会畏头畏尾;其二是因为张飞是主动出击的作战风格,必不会选择守在南山上;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张飞一生征战无数,经验丰富,他会听从诸葛亮及手下的劝谏,不会贸然行动,而且他也深知作战时水源和粮草的重要性,必不会给张郃可乘之机。因此若当时张飞还在,他做前锋,结果也许真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