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初,随着淮海战役的胜利结束,我军将下一步军事行动的重点,放在了渡过长江解放江南地区之上。当时,由于我军几支野战部队存在番号重复、建制不整的情况,所以为了整合兵力便于指挥,我军对几支野战部队进行了统一改编,从野战部队层面而言,取消了其地域特征,统一按照数字序号编制番号,西北野战军改编为第一野战军、中原野战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东北野战军改编为第四野战军。
从野战部队战斗序列所辖军队来讲,在军级作战单位之上,增加了兵团建制。这样一来,我军四大野战军相继共组建了十三个作战兵团,其中由中原野战军改编而成的第二野战军,共下辖有三个兵团,分别是第三兵团、第四兵团和第五兵团。那么,当时第二野战军这三大兵团的司令员都是谁呢?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第三兵团司令员是陈锡联,他是湖北红安人,早期在红四方面军担任过团长职务,参加了红军长征。在抗战期间,陈锡联历任一二九师第385旅旅长、晋冀鲁豫军区第三纵队司令员等职务。在解放战争中,陈锡联先后担任中原野战军第三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司令员,参加了邯郸战役、鲁西南战役、豫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以及解放大西南系列战役,战功赫赫。1955年,陈锡联被授予上将军衔。
第四兵团司令员是陈赓,他是湖南湘乡人,是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经历过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和红军长征。在抗战时期,陈赓历任一二九师第386旅旅长、太岳军区司令员等职务。在解放战争中,陈赓先后担任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司令,陈赓兵团虽然在第二野战军战斗序列下,但其在战场上的作用往往是战略性的,参加了挺进大别山系列战役、淮海战役、湘赣战役、广东战役、广西战役等重大战役。1955年,陈赓被授予大将军衔。
第五兵团司令员是杨勇,他是湖南浏阳人,很早就参加了革命,在红一方面军参加了红军长征。在抗战期间,杨勇历任一一五师第686团团长、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晋鲁豫军区第七纵队司令员等职务。在解放战争中,杨勇先后担任中原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司令员,参加了鲁西南战役、挺进大别山系列战役、宛东战役、渡江战役、浙赣战役,以及解放大西南系列战役,立下了赫赫战功。新中国成立后,杨勇又率部参加了抗美援朝战役,担任过志愿军第二十兵团司令员一职。1955年,杨勇被授予上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