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说一个捕快的真实逆袭。
话说康熙皇帝主政六十一年,期间他曾六次南巡。第一次南巡始于公元1654年,也就是康熙三十岁时。
第一次南巡期间,康熙皇帝于十一月十八日,御驾抵达曲阜孔子庙。年轻的康熙皇帝做了一件事,震惊了当时的汉民汉臣。他在大成殿内,以帝王尊贵之躯行对孔子像三跪九叩大礼,并且亲笔御书“万世师表”悬挂在大成殿。
当时的汉人汉臣子民,没有想到出身满族的康熙皇帝能对汉家圣贤行如此大礼。这件事在当时引发了剧烈轰动。
康熙南巡六次,每次留下了不少趣闻轶事。其中他还曾钦点了一名捕快。
康熙南巡,凡是御驾所到之处,地方官员都会事前清道清场。对已经清出的御道,则禁止官民行走,违者按律打板子。
康熙圣驾没到之前,有一个地方捕快没有官阶品级,很不入流。或许由于位卑职小,他被长官派去巡视御道。
正在他当值期间,忽然他发现有一个人头戴孔雀翎,正骑着高头大马,威风凛凛地奔走在御道上。看上去来,官阶级别很大,来头也不小。
捕快的职责就是负责巡视路况,警戒保卫,看看街面上有没有违规的情况。看到有人奔走在御道上,于是上前拦住了他。
被拦的人是一名太监,但是捕快并不知道。太监仗着自己是康熙皇帝的宫廷内侍,厉声呵斥他:“你是什么人?竟敢拦老子的路?”
捕快没怎么理会他,只是照着规定把太监从马上拉了下来,并按照律令杖罚他。
据文献记载,当时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因为太监的身份比较特别,杖打犯事儿的太监,不能脱人家的裤子,就好比要保存妇人的颜面一样。
只是捕快事先并不知道他是宫里的太监,于是扯下他的裤子,准备杖打。太监赶紧磕头求饶,可小捕快,哪管这么多,一顿乱棍下去,把这太监打了个屁股开花。
太监是皇帝的家奴,向来代表皇家脸面,即便是犯了事,也只是皇家自己处罚,谁敢落皇家的颜面?何况是随康熙皇帝出宫的太监?
没想到皇帝身边的太监外面遭到这番羞辱,被一个不入流的小捕快打了一顿。当时这动静还闹得这么大。
地方长官吓了个半死,喝问捕快为何如此胆大包天?那名捕快说:“卑职负责巡视御道,只知道维护圣驾所经之路啊。”
太监是康熙的随身太监,自然大有来头。地方长官觉得这事儿担待不了,于是就此事上报康熙,请天子定夺。
康熙皇帝大感有趣,问道:“捕快在哪儿?”
地方长官回说:“正在外面待罪。”
康熙皇帝说:“这个人很有胆量,能奉公职守,又不辱本分,宣他觐见。”康熙不仅召见了捕快,事后还赐了他四品官职。
就这样,在康熙皇帝的钦点下,小捕快有了官位,此后更是平步青云,扶摇直上。后来这个不入流的捕快还升到了都察院都御史,可谓位极人臣。
在康熙南巡史上,这名捕快无疑成为最出人意料的一匹黑马,也成为康熙皇帝知人善任做出了最佳的诠释。
康熙因出过天花而幸运继位,其祖母孝庄太后教导康熙唯一“端坐”二字,康熙自己说大凡贵人,皆能久坐,他也是从学会久坐开始,领会治理天下的门道。康熙名为继承实则开创,在其一生中屡陷政治困局,鳌拜吴三桂等逆臣构成其波澜壮阔的皇帝的战场,康熙挖掘出索额图明珠姚启圣施琅等一大批名臣,始终能用人不疑,给与最大的尊重和信任。
但康熙更是帝王心术的高手,他利用索额图明珠权臣的党争在朝廷中维持政治平衡,又有郭秀李光地等加以掣肘,确立了满汉利益的再平衡,将满洲皇帝脱离部族政治,真正变成承接天命的主人,在历次政治风波中保持大清这艘刚刚驶入大海的航船的始终平稳,为其身后奠定基础,若您还想更深入地了解康熙皇帝,可以观看《
铁血博弈:康熙和他的大臣们
》。
《铁血博弈》记述是康熙王朝的往事。康熙皇帝8岁登基,少年天子,励精图治,奠定了130余年“康乾盛世”的重要基础。在其61年的执政生涯中,康熙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击噶尔丹,展示了旗人固有的勇武精神;另一方面,康熙又崇尚儒学,提倡教化,以仁孝治天下,和汉人士大夫相处甚洽。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康熙深刻理解并结合了中华传统的治国精髓,其对君臣关系的处理及对理政的种种经验,都值得后人学习与借鉴,下方是正版链接,喜欢的朋友不要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