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民国时期的文人,大家除了知道鲁迅,郭沫若,郁达夫,徐志摩这些文人之外,恐怕很少有人记得金岳霖。如果知道此人的也可能是他跟林徽因和梁思成择邻为居的故事,说实话小编以前对他的印象也停留在他对林徽因的深情知道,至少相比于徐志摩而言,他更加深沉和君子吧。小编对金岳霖先生也是非常的喜爱。所以今天就来聊一聊金岳霖的那些事。
金岳霖出生于1895年,虽然祖籍在浙江,但是他其实出生在湖南长沙。是我国少有的著名哲学家,逻辑学家。有人说过有才华的人不过是更加专注自己的兴趣,这句话用在金岳霖身上再合适不过了。一心研究哲学逻辑学,在清华大学专研自己的兴趣所在,后来又去了美国留学,在那里接触了政治,成了政治学博士。在学习上金岳霖超过了当时的大部分人,他天资聪明,善于读书,有勤奋刻苦,想读不好书都难。相比于现在的社会,外界的诱惑太多了,导致很多的学生思想漂浮,沉不住气。我们应当学习金岳霖的沉着冷静,对人对事专一的态度。后来金岳霖博士毕业就回了国,回国之后开始在清华任教,教逻辑学。再次期间他还写过一些书。
天资聪颖的金岳霖如何对人对事专一呢?先讲讲大家熟悉的人,金岳霖一生只爱过一个女人,相比于其他文人墨客而言,他足够专情。此人便是林徽因,当时林徽因落落大方,有非常的有才华,主要长得也很好看,完全就是那种有气质的女生。这让金岳霖心动了,可是心动的并不只他一个人,还有徐志摩和梁思成。这两个人在当时也非常有名,徐志摩写出来的东西非常优美,受到许多人喜爱,他的诗《再别康桥》甚至选入了高中语文教材。梁思成呢?是当时著名的建筑学家,当时祖国正好需要建设,而梁思成又是留学回来的海龟,自然是非常受重视,况且他的父亲还是梁启超先生。这三个人追林徽因这让她犯难了。金岳霖是那个最不会急他的人吧。他不像徐志摩像一把热火烧得林徽因情慌意乱。也不会像梁思成一样一定要林徽因做个选择,他就是这样默默的在她身边爱着她,包容着她,此生有一人如此,夫复何求。
他对事专一的地方便是他对自己的兴趣所在。这就要提及他写的一本书叫《知识论》谈起,金岳霖当时写知识论的时候正好碰到日军的飞机轰炸。金岳霖那时本已经把《知识论》完成。大约70余万字,可是他为了躲避敌军轰炸,把写的手稿带到了山上,等敌军的飞机走了以后,他便回了家,可是突然发现手稿还忘在山上,没有拿下来。等到他上山的时候,已经不见了,于是他又重新开始写《知识论》这本书,而这本书从完稿到出版又耗时了35年,可见金岳霖在这本书上花费的精力有多少。但他并没有放弃,还要重写一遍,在民国时期也没有电脑,全都是靠手写的,一笔一划自己写出来的。让人不得不佩服。
可是即使再聪明的人也有缺陷,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金岳霖也是如此,在金岳霖身上发生了许多的趣事。那就是金岳霖非常喜欢说不知道,不懂这两句话,别的人都是尽量承认自己知识渊博,说什么话题都要讨论一二,而金岳霖呢?他却不这样,他一般不讲话,别人问及他如何看待这个人时。他也会说不知道,不了解。他就是如此的谦虚,这种少做并不是刻意保持自己的谦逊,而是他打心眼里觉得自己不懂。
比如,有一次他去敲一位友人家的门,友人家里的女工出来问他是谁,他突然忘了,便让人家在门口等一下,他跑过来问他的司机自己叫什么名字。这让那位女工目瞪口呆。还有一次,金岳霖跟友人陶孟打电话,陶孟家的佣人接通之后问他是谁,他又忘了自己是谁。但是他不好意思说忘了自己是谁,便对着佣人说,你别管我是谁,你让陶孟接电话就可以了。佣人说不行,于是他跑去问拉车的车夫,车夫也不知道他是谁,他就急了。问车夫,你就没听别人叫过吗?车夫说,我只知道别人叫你金博士。金岳霖这才恍然大悟告诉佣人自己姓金。
从上面两个故事可以看出金岳霖是真的有时候不知道一些事,他一直潜心研究自己所在的兴趣,这才让他变得如此优秀,但作为常人他却牺牲了很多生活上的时间。所以说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人,不必惊讶于别人不知道不赞同你的观点,毕竟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