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清末大户人家高颜值两姊妹的留影,精致的面孔,戴着耳环,显得端庄温婉,让人心生涟漪,她们都看着尊贵又有气质,不愧是大家闺秀风范。
这是清末时期三个活泼俏皮的女人在划拳时留下的照片,以往我们见到的清末老照片大多都是暮气沉沉,而这三个女人虽相貌普通,但看上去挺活泼可爱,思想也较开放,她们不受世俗的束缚,比起那些暮气沉沉及毫无生气的大家贵妇有更有生活气息。
这是清末一个满族女子的留影,脚蹬花盆鞋,她所穿的衣服是真不好看,特别是袖子,又肥又大,整体看起来还没有形,毫无美感可言有点浪费了这绫罗绸缎的刺绣。
而前朝大多都是汉族一统天下,所有的朝代里面的服装,还是汉服最漂亮!大气又高雅,还适合各种场合。我们汉人从仪式,到文学,从生活方面都是一脉相承,文化的延续,很多东西就比较讲究。服饰多变改良后更能体现生活气息美观。
这是晚清军机大臣王文韶与孙子的罕见。王文韶是朝廷重臣,曾任直隶总督、军机大臣、户部尚书,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与他留影的孙子叫王钰孙,因其自己的原因,被清廷特许为江苏侯补道员,小小的年纪就官居四品。而他的王钰孙在清廷倒台后,也被送出了国留学了,关于他的生平,文献上记载的少之甚少
。
这是清末考举人时的真实场景,9天9夜不能出门,吃喝拉撒都在考棚里,这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难熬的,可谓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成功了就飞黄腾达。这张照片拍摄地点是江南乡试的考点,位于南京江南贡院,这里也是安徽和江苏两省读书人考举人的地方。
在当时,能到乡试的就是超级学霸级别的了,乡试之前还有县试,府试,院试。县试、府试合格的叫“童生”,院试合格叫“秀才”,而在清代,七八十岁的童生大有人在。
这是清末一位“快递大叔”送快递的场景,他由当时的西安府前往兰州府,单程大概1300里路。
而真实情况是这样的,短距离送了人工挑送,如果远距离的话,就得靠是骡子或马。在当时,每个邮差都有区域划分,挑运到该交接的地方,比如驿站或邮局,再由下一个邮差员送,并不是由一个人从西安挑到兰州
。其实古代人也是很聪明的,只是当时交通工具落后而已。看看古人,再看今天的我们是多么的幸福!
这是拍摄于1908年的北京城墙,看到北京的城墙,真是感慨万千,当年和平解放北京城,傅作义将军为我们保存下来了古城。可没过多久,北京城墙和其它古建筑不断被拆除,一点点消失在我们眼前,这比战争带来的摧残还严重,真的太可惜了。如果听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的建议,我们或许还可以看见曾经北京城墙原有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