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女性,往往被父系社会的压制所限制。然而,在千年的封建王朝中,有一位女性脱颖而出,她就是武则天。作为唐朝历史上唯一一位女性皇帝,她的政治生涯和陵墓都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她陵墓前的61个无头石人,几百年来一直是无数学者和历史爱好者无法解开的谜团。然而,最终解开这个谜团的竟是两位农民。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武则天的故事,以及这61个无头石人背后的故事。
武则天墓前的无头石人长达61个,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一个难解之谜,然而两位农民最终解开了这个谜团。
中国历史悠久,女性在父系社会中遭受压制,历经千年的封建王朝中仅有武则天一位女性达到巅峰。武则天曾两度委身于帝,自登上帝位后,朝野上下无不议论纷纷。即使到了今天,这位传奇女性仍然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除了关注她的政治生涯和感情纠葛,人们对她的陵墓也非常感兴趣。墓前有61个无头石人,无数学者、历史爱好者都曾试图解开这个谜团,但最终还是两位农民无意中解开了它。
首先,武则天从一个不知名的后妃崛起,最终成为封建王朝的女性巨头,这其中的曲折令人难以想象。
她原名武曌,624年出生于山西,父亲武士彟是唐朝的开国功臣,曾被封为应国公。武后的家世可谓显赫,然而她的崛起仍然经历了许多波折。
当武则天十四岁进入宫中,成为唐太宗的才女并被赐名为“武媚”。然而,在唐太宗统治时期,她并未得到皇帝的特别青睐。在后世白居易的《上阳白发人》中,描绘了像杨贵妃这样的宠妃获得权力的同时,其他才女却不得不忍受凄凉的命运:“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只是因为被宠妃嫉妒,女子的一生便会被断送。
虽然武媚娘和杨贵妃处在不同的时代,但是在后宫的妃嫔们之间的竞争是极为激烈的。然而,唐太宗李世民很快驾崩,他的儿子唐高宗李治继位后,武媚娘便开始了她的崛起。
对于男性来说,武媚娘的传奇之处在于她能在父权社会中获得最高地位;而对于女性来说,她的传奇故事则包括了情感方面的经历。武媚娘先后委身于两位皇帝,而且二者之间还是父子关系。尽管唐朝的民风开放,但是这样的情况仍然遭受了很多非议,也成为了武后一生中的污点之一。
在唐高宗李治上位后,武媚娘被封为昭仪,直到公元655年的“废王立武”事件中,武媚娘终于被顺利册封为皇后。距离她手握星位仅剩一步之遥,她终于迎来了她的辉煌时刻。
李治在世时为心爱的女人谋得了母仪天下的位分,他曾期望能够与武媚娘共度晚年,却未能如愿。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驾崩,七年后,年近古稀的武媚娘正式称帝,在洛阳定都,改国号为"周",这座城市也被称为"神都"。
武媚娘的容貌被历史书籍形容为"奇相月偃",意味着她的相貌非常,适合担任人君。虽然武媚娘在继位时已经67岁,但她保养得当,善于装扮,宫中的侍女都称赞她看不出实际年龄。可见,武媚娘年轻时的容貌一定不仅倾国倾城,还有温柔婉媚的特质。
后人对于女性临朝的行为评价十分苛刻,但是武媚娘在位初期,政治清明,明哲保身,任用贤能,使国家有条不紊地运转。在国内方面,她打击门阀,扶持庶族,还大力发展科举,为武周王朝聚集天下英才。在对外方面,她踏上了征西域的征程,平定了突厥的叛乱,解决了唐王朝时期留下的外患。
尽管武媚娘的帝王之路充满坎坷,但她并未犯下大错。相较于历史上那些昏庸无道的皇帝,这位杰出的女性政治家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后来盛唐的繁荣铺平了道路。公元705年,统治15年的武周皇帝武则天悄然辞世,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女皇。
武则天逝世后,她的墓前竖起了一座无字碑。有人认为她过于狂妄,觉得自己的功绩无法用文字来表达;也有人认为武则天心胸开阔,将功过留给后人评说。
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合葬于乾陵,这是一个由风水之士推演出来的皇家陵墓,以保障皇后在天宫的安宁和继承江山社稷的永续。历代关于武则天无头石像的猜测涉及封建迷信。这种涉及鬼神的信仰,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乾陵成为了唐十八陵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墓,从未被盗墓者侵入,这让乾陵的鬼神传说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61个无头石像究竟代表什么?是否与武则天有关?然而,历史向前推进,谜团仍未解开,直到1974年,两位陕西咸阳的农民偶然挖掘出了石像的秘密。
1974年,两位农民照常在自己的田地里种植作物,因为农业机械化未普及,他们使用传统的农具——锄头。在锄地时,他们发现一块非常坚硬的物体,起初以为是大石头,决定将其挖出,但拨开土壤后,两人大吃一惊,发现它是一个石制的人头像!
在咸阳这座古都,历史悠久,文物资源丰富。当地农民发现了一件精致的石制品,并立刻认识到其重要性。出于保护的意识,他们迅速联系当地的考古部门。专家们听说是石制人头,毫不犹豫地前往现场,进行了初步的鉴定。根据他们的判断,这些石头人头应该是唐代文物。为了确保这个结论,专家们开始在周围寻找其他相关物品。很快,他们发现了许多与之相似的人头。
专家们的研究表明,1974年在咸阳发现的石制人头应该与武则天墓前的61个无头石人相配。这些石头人都是突厥人,他们编着许多细条的长辫子,并且五官特征也与汉族有所不同,呈现出异族气息。此外,这些石像上还有许多刻字可以证明他们的身份,例如“木俱罕国王斯陀勒”、“吐火罗王子持羯达犍”等。有些石像还标注了“故”字,说明它们所代表的突厥首领已经去世。实际上,这61个突厥人石像代表着61个唐朝藩臣。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殉葬的传统。古人会在墓地陪葬牛、羊等牲畜,甚至还有活人殉葬的传统。到了秦始皇时期,铁血嬴政选择了兵马俑殉葬这个方式。然而,武则天墓前的这些石像并不是代表着殉葬的突厥首领,而是象征着61位藩臣前往大唐参加武后的葬礼,以示无上的尊重与敬畏。
武则天作为女性,她的执政时期不仅平定了已经积聚多年的外患,也展现了大周王朝的国威,并体现了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和平友好关系。然而,在乾陵的石像中,许多头颅已经失踪。这样的事情发生,引起了学术界的争议。
有些学者认为,这可能是天灾所致。因为在明朝时期,当地曾发生过特大地震,乾陵位于震中。但也有学者推测,这些石像的首身分离是人为所为。在唐代战乱的时期,有些极端仇恨武则天的人可能潜入陵寝,损坏了这些石像。毕竟,武则天在位时期,她树敌颇多。
两位农民最终解开了这个困扰人们已久的谜团。然而,乾陵仍然隐藏着许多秘密,等待着后人去探索。
自从母系社会解体以来,女性一直被父权所压迫。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女性被困在深闺中,如同菟丝花一般,依附于父亲和丈夫,勉强地生存下去。但只有金丝雀才会安于囚笼,猎鹰永远不会屈服于镣铐。因此,“谁说女子不如男”的观念应该得到改变。
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女性虽然被男性英雄的光辉所掩盖,但她们的雄图大略、经世之才、满腹书香、勇敢坚韧的精神却让她们在历史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如吕雉、花木兰、李清照、秋瑾等女性,她们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传奇。"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名言,更是应当铭记于心。
一代女皇武则天虽然功过昭著,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已逐渐飘散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对61个无头石像的关注,一半是因为事件之奇特,一半也是由于墓主人武则天的一生太过传奇。也许建立无字碑是她最好的选择。她在十五年的执政期间,虽然功过参半,但她一直追求无愧于心的目标,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身后之事留待后人评说也罢。
在谈到武则天这位女性历史人物时,我们更加客观地评价了她的执政成就和人生追求,并呼吁人们应该尊重历史和事实,铭记历史中所有的英雄和功臣,不论其性别。因此,我们应该坚定地认识到妇女的重要地位,以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平等和尊重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