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才子。十六岁考中状元,二十八岁考中乡试第一名。可以说,他是一个天才。
本以为一路顺风顺水,后来卷入考场舞弊案和名妓之妻沈九娘之死。唐伯虎心灰意冷,在绝望中度过了余生。死了。
可以说,唐伯虎的一生坎坷坎坷,尤其是后半生,更是郁闷到连吃饭都成问题的地步,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那么,唐伯虎的一生是怎样的呢?
01,江南第一人,也是一个命途多舛的人。
唐伯虎,字唐寅,字伯虎。苏州府吴县人,成化六年(1470年)生。
唐伯虎的祖宗其实非常的光辉。其祖唐徽曾任两陵江将军、晋昌太守。另一位先祖唐建跟随李渊建立唐朝,被封为莒公。
明代,唐伯虎一族的始祖唐泰,任大将军,在土木之变中战死。许多后代的子孙都在朝中做官。
可以说,唐伯虎的家族曾经非常辉煌,但是到了他父亲唐德光这一代,家道中落,成为了一个酒馆经营者。
即便如此,唐伯虎对于自己的家世还是很自豪的。他很小的时候就自认是鲁国的唐生(因为他的祖宗是莒公),用的是金昌唐寅的铭文。
我们都知道古代社会的门第观念是很严肃的,就是所谓的士农商,而唐伯虎出身于商人家庭,地位比较低。
为了改变家人的命运,唐伯虎希望通过科举升官。为此,他从小刻苦读书,展现出过人的天赋。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16岁的唐伯虎参加官试,中了状元。在当时,这件事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也让他名声大噪,成为人们眼中的赫赫人物。神童。
通朴为中医第一人,世人称其为震惊。
唐伯虎考中进士,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结交了更多的知识分子。
由于唐伯虎才华横溢,学识渊博,是人们眼中的大才子,所以有人将他与朱允明、文征明、许贞卿并称为吴中四大才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四大才子江南人才。
可以说,唐伯虎年少成名,本应该再接再厉,续写辉煌,但后来发生了一些事情,导致他迟迟没有参加科举考试。
弘治元年(1488年),18岁的唐伯虎迎娶了名士徐廷瑞的次女徐氏。
后来徐家为唐伯虎生了一个女儿,一家人和睦幸福。
再加上当时唐叔家的酒馆经营得很好,生活上也没有什么大问题。因此,他非常享受家庭生活,完全忘记了科举。
然而,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弘治七年(1494年),唐伯父的母亲、妻子、儿子、妹妹相继去世。这一年,他才二十五岁。
巨大的家庭变故让唐德光心灰意冷。酒馆最终因经营不善倒闭,唐伯虎也失去了重要的生活来源。
很长一段时间,唐伯虎都因为抑郁而不能自拔。他非常想念自己漂亮的妻子和可爱的儿子,所以他每天都喝着愁酒,试图麻痹自己,忘记烦恼。
久而久之,唐伯虎开始流连青楼,结交了一群文人墨客,这让他找到了一丝慰藉。
看到唐伯虎的崩溃,他的好朋友朱枝山看不下去了,他对唐伯虎说,你应该去考取功名,这样才能对得起家人!
最终,唐伯虎重新燃起了生活的信心,他开始潜心学习,积极备考。
前面说了,唐伯虎已经是个读书人了。接下来他要做的就是先参加乡试,成为举人;
当然,如果考上了,也可以做官,但也只是一个很低级的官,没有前途可言。
唐伯虎十六岁时,中举状元。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所以他对自己很有信心,认为自己一定能考中进士。
弘治十年(1497年),27岁的唐伯虎参加了进士考试(乡试前的选拔考试)。因为太自信,考试前一天还和好友张玲喝了妓女!
这本来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是唐伯虎名气太大,被御史方知识??破了。
后来,苏州知府曹丰非常欣赏唐伯虎,便请苏州一些名士为方知说情,方知以“补遗”的形式接纳了唐伯虎,却排在最后。
本以为这件事可以给唐伯虎一个教训,让他收敛一点,可自从遭遇了家庭变故,他渐渐养成了放荡不羁的习惯,很难改掉。
第二年,唐伯虎如愿参加乡试。这一次他表现的非常好,一举拿下了第一名,成为了举人。
由于成绩优秀,唐伯虎觉得自己就算稍微松散一点,也没什么大问题。此后,他经常泡在青楼里,朋友劝他不要去,他就是不听。
文征明闻讯,写信给唐伯虎,劝他行动:
子惧时宜解释,但轻狂,终未必得逞;吾子日后远至,不可及。
大意是,唐伯虎再这样下去,不专心学业,估计以后会一事无成。
文征明原本好心提醒,唐伯虎却不领情。他给文征明写了一封信,大意是我就是这样,还是考上了。如果你不喜欢我,我们就断绝关系。酒吧!
就这样,唐伯虎和文征明形同陌路,但谁也没想到的是,后来文征明的预言竟然变成了现实。
02.考场舞弊案被牵连,前途毁于一旦。
弘治十二年(1499年)末,唐伯虎准备进京应试,却因无路费而发愁。
其实,为了让举人进京应试,地方政府都发了路费,但唐伯虎已经花光了所有的钱,根本没钱应试。
这时,出现了一个叫许靖的人。他还是江阴一个很有才气的举人,家境非常有钱。他很欣赏唐伯虎,主动提出承担唐伯虎的路费。
唐伯虎也很高兴,便和徐靖一起去了。当时,徐靖带着几个下人,坐着一辆高大的马车。两人一到京城就引起了轰动,百姓都夸徐靖有钱。
而且,徐靖在京城的活动也非常高调。他多次带着下人在城里骑马,还和唐伯虎一起去会见了时任礼部尚书、会试主考官的程敏正,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这里还要说的是,明清时期,参加科举考试时,主考官常被称为“老师”或“主子”,而他本人则被称为学生。联盟关系。
许靖和唐伯虎与程敏政的会面其实是一件很敏感的事情,因为他们急于在考试结束前见面,难免让人浮想联翩。
而且,徐靖还向程敏政赠送了一份“见面礼”,程敏政全部收下,为日后的祸患埋下了伏笔。
说起来,程敏政和唐伯虎还有一段感情。那是唐伯虎参加乡试的时候。时任主考官梁楚将自己的论文拿给程敏政看。程敏政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才。.
考试及格后,唐伯虎还给了程敏政一枚金币,并得到了程敏政的推荐信,从而成为梁楚的弟子。
这次来北京参加考试,唐伯虎和许靖去见了程敏政。其实是唐伯虎的关系,而徐靖则是出资。目的是想和程敏政拉近距离,获得一些“积分”。
接下来的日子里,唐伯虎和许靖三天之内两次跑到程敏政家。当时京城很多人都知道这件事。
次年二月,普试如期举行。三考过后,唐伯虎和许靖信心满满,兴高采烈地去酒馆喝酒。
当时,唐伯虎趁着酒醉,得意洋洋地对大家说,这次比试,我和许靖一定能金榜题名!
此话一出,在场的人一点都不意外,因为唐伯虎和许靖都是大才子,考上进士也是情理之中。
当时,一个叫华昌的人也在角落里喝酒。他当时掌管户部,并不觉得唐伯虎的话有什么不妥。
不过,过了几天,华畅却有了不同的想法。
原来,打分后,两份试卷的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人,大家纷纷表扬。程敏政告诉其他试卷,这两张试卷一定是唐伯虎和徐静的!
这件事传得很快,华畅发现自己一直和程敏政不和,想到唐伯虎的话,立刻想出了扳倒程敏政的办法。
不久,华昌上书弘治帝,称是程敏政将考题泄露给徐靖和唐伯虎。
弘治皇帝很重视,下令严查此事,先查唐伯虎和徐靖是否中选成功,再查他们与程敏政有什么来往。
把试卷全部拆开后,发现最优秀的那两位,竟然不是许靖和唐伯虎的,而且唐伯虎和许靖根本就没有考上!
这也就是说,说唐伯虎和许靖提前拿到试题是无稽之谈,锦衣卫却查出两人曾多次拜访过程敏政,还送过程敏政礼物。
再加上当时京城民间还盛传“江阴富豪徐靖行贿提前试题”的传言,舆论对徐靖和唐伯虎十分不利。
弘治帝为平息事态,最终决定剥夺徐靖、唐伯虎的名誉,永不参加科举考试,并派他们到县里做小吏;程敏正被免职回国,诬告华昌被贬。
就这样,弘治帝每打50板,拉下了朝廷诈骗案的帷幕。虽然朝廷没有造假,但还是有不少人受到了严惩。
这件事发生后,程敏正情绪低落,回家四天后吐血身亡。几年后,徐靖也因抑郁症去世,享年三十五岁。
至于唐伯虎,也因为这件事名誉扫地。回到家乡后,他对妻子何再婚感到反感,两人最终分道扬镳。
而且,唐伯虎以嚣张跋扈为由拒绝接受县里的小官,但这样做的后果也很严重。彻底失业成名,没有收入!
这一年,唐伯虎才三十多岁,却心灰意冷。为了排解烦恼,他开始四处游荡,变得更加潇洒。
在国外漂泊一年多后,唐伯虎病倒了。他康复后,弟弟唐申因不满他的行为而与他分开。
从此,唐伯虎彻底失去了生活来源,但在他最落魄的时候,却遇到了苏州名妓沉九娘。
03.深爱的妻子沈九娘去世。他心烦意乱,在绝望中度过了余生。
弘治十八年(1505年),唐伯虎在苏州妓院结识名妓沉九娘。
沉九娘很漂亮。她虽沦落风尘,却对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充满憧憬。当她遇到落魄天才唐伯虎时,她知道自己终于遇到了一生所爱。
后来,沉九娘花钱赎身,然后嫁给了唐伯虎。她还出资盖了房子,这让唐伯虎非常感动。
唐伯虎与沈九娘成婚后,感情十分融洽。后来,他们生了一个女儿,取名桃生。
为了让唐伯虎能够专心画画,沉九娘还专门为他组织了意见室。房间干净整洁,桌砚笔具一应俱全。
每次唐伯虎作画,沉九娘都会在身边磨墨。因为有沈九娘的得力助手,唐壁虎的画功越来越精湛。
为了补贴家用,唐伯虎也开始卖画。因为他的名气很大,很多人争相购买,他的生活开始越来越好。
可以说,唐伯虎一生能遇到沈九娘,是莫大的幸运。回到温柔的故乡后,他不再为名利所累,烦恼抛之脑后,他为此感到非常高兴。
然而,正德六年(1511年),沉九娘病逝,时年三十七岁。临终前,她对唐伯虎说了一句话:
如果你不放弃,你要我做你的妻子。想尽心尽力兼顾家务,让你专心诗画,成为大家。但我无福,无命,无能。我快死了。我希望你会照顾好自己。
听到沉九娘的话,唐伯虎泪如雨下。不久,沈九娘就去世了。他很伤心,也很怨恨上帝为什么屡屡捉弄他。
此后,唐伯虎便与五岁的女儿桃生一起生活。为了抚养女儿,他写信与文征明和好。说他很有名,就叫他进宫做客。
正德九年(1514年),唐伯虎在宁王府干了一个多月,却意外发现朱宸皓有造反的意图,这让他感到非常绝望,因为一旦朱宸皓造反,他就会共犯!
为了逃离宁王府,唐伯虎开始装疯卖傻。他时而调戏宫女,时而脱光衣服在大街上狂奔,到处吹嘘自己是宁王的贵客。
最后,朱宸皓实在是看不惯唐伯虎,只好将他送回苏州,才得以逃过一劫。
回到苏州后,为了挣钱,唐伯虎无所不包。除了为别人画画作诗,他甚至还兼任写墓志铭之类的工作,只要有报酬。
即便如此,唐伯虎也只能勉强勉强过关。再加上他嗜酒如命,经常出入青楼,生活更是窘迫。
正德十三年(1518年),宁王朱宸皓造反。虽然很快就被打压下去了,但唐伯虎的“当宁王”也成了他人生中的一大污点,很多官员都不敢再找他了。作画作诗。
这一年,唐伯虎四十八岁,却又一次陷入了绝望。如果不是他的朋友救了他,他早就饿死在大街上了。
后来,唐伯虎开始上街卖画,得到的一些零花钱当晚就花在了青楼里。
很多人不明白他为什么会这样,但他写了一首诗来反驳,“世人笑我痴狂,我笑世人看不透”。他是如此特立独行,他可能会掩盖自己的缺点。
嘉靖二年(1523年),吴中地区发生水灾瘟疫,许多人无家可归。唐伯虎的画卖不出去,连饭都买不起。
最终,唐伯虎因贫病而死。他去世时年仅54岁。他连葬礼的钱都没有。友人集资安葬于桃花坞北王家村。
回顾唐伯虎的一生,可谓是高开低走。总的来说,他是非常不幸的,自尊心高、嗜酒好色的缺陷也是导致他悲剧结局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