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
李邦彦宋徽宗、宋钦宗两朝宰相,出身平民家庭,自称“李浪子”。擅长蹴鞠、唱歌、作词,他做的词通俗易懂,传唱大街小巷。宋徽宗宣和六年至宋钦宗时期,他任宰相一年多时间。自称“赏尽天下花,踢尽天下球,做尽天下官
”。
开封人蔑称他为
“浪子宰相”
。任宰相期间没什么能力,只知道溜须拍马。金人兵临开封城下,作为宰相不领导抵抗金人,却主张割地议和。这样一个无德无能的人,是如何能当上宰相的呢?
李邦彦父亲是银工,宋朝手工业发达,手工业者利润丰厚,有时候他们一天的收入,能赶上农民一年的收入。李邦彦人长得帅气,口才棒,情商高擅长交际。他喜欢结交读书人,经常出钱帮助进京赶考的举子。因为仗义疏财,获得了良好口碑。宋徽宗崇宁太学扩招,他获得机会进入太学读书,并于大观二年参加太学考试,上舍及第。
崇宁三年(1104年)宋徽宗废除了科举考试,太学实行三舍法。大观元年(1107年)宋徽宗又下令实行“八行取士”“士有孝、悌、睦、姻、任、恤、忠、和八行,就能免试进入太学上舍。”所以李邦彦能免试进入太学,《宋史》记载“及行八行科立,则三舍皆不试而补”。北宋科举考试竞争激烈,参加科举的人为十一万人,每个地方的科举初试录取名额有限,例如福、溫二州,福州参加考试的人数为1.8万人,获得省试资格的只有54名;录取率是千分之三。溫州参加考试的人数是8000人,获得省试资格的只有17名,录取率是千分之二。相比之下李邦彦未经考试进入太学,走了捷径。
大观二年(1108年)他任秘书省校书郎(从八品),主要负责掌管国家图书,是清闲的职位,但难以升迁。宋徽宗朝宦官势力膨胀,很多士大夫为做官投在他们门下,谋求高官厚禄。如蔡京通过宦官童贯当上了宰相,王安中通过写诗歌颂宦官梁师成,梁师成向宋徽宗推荐他,王安中后来当上了副宰相。李邦彦也走了结交宦官这条路,李邦彦出手阔绰为人豪爽,宦官们争相向宋徽宗推荐他,李邦彦获任翰林学士。
宋朝翰林学士承旨(正三品),负责书写皇帝各种文书,向皇帝提供建议。由于有机会近距离接近皇帝,和皇帝关系密切,宋徽宗朝一共44名宰相,其中17名当过翰林学士,多有机会任宰相。果然宣和三年(1121年)宋徽宗任命他为尚书右丞(副宰相之一)。仅仅13年时间他就从校书郎到副宰相。
宋徽宗建了一座楼还未命名,想着想着睡着了,梦中有金紫人告诉他可以叫倚翠,典故来源于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宋徽宗很高兴问此人姓名,金紫人说他是太平宰相。第二天宋徽宗问李邦彦这座楼应如何取名,李邦彦的回答和梦中紫金人竟然一模一样,于是李邦彦就这样当上了副宰相。这个故事说明李邦彦反应敏捷,有一定文才,不过只因为一个梦就能当副宰相,竟然如此儿戏。
李邦彦根本没有尽到副宰相的职责,只知道阿谀奉承皇帝。宋徽宗喜欢微服私访民间游玩,玩的过头了经常以生病的名义不上朝,没有一个大臣敢谏阻。此时有个小官曹辅看不下去了,上书劝阻。宋徽宗看到奏章很不高兴,让宰相们审问曹辅,为何要上奏章?宰相余深责怪曹辅:“你一个小官有什么资格上书皇帝?”曹辅回答的大义凛然:“"
大官不言,故小官言之。
”弄得宰相们很没面子。
另一个宰相王黼问李邦彦等人真有此事吗?李邦彦说不知道此事。曹辅大喊:“
皇帝微服私访这事儿连平民百姓都知道,你们宰相们真的不知道吗?要你们这些宰相有什么用处呢
?”北宋是否联金灭辽,决定着国家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李邦彦身为副宰相,却一言不发,既不支持也不反对,造成了宋徽宗决策失误,此事成为北宋灭亡的导火索。李邦彦难辞其咎!
宣和六年王黼独相四年,势力越来越大,宋徽宗去他家做客,发现他和宦官梁师成勾结。李邦彦、蔡京儿子蔡攸早就对王黼不满,不断在宋徽宗面前说王黼坏话。于是宋徽宗任用李邦彦为少宰(右丞相)分割王黼权力。
李邦彦唯一的亮点就是善于站队。宋徽宗喜欢儿子郓王赵楷,不喜欢太子(宋钦宗),有废太子的意向。宋徽宗让赵楷主管皇城司(宋朝特务机构),还让他参加科举考试获得第二名的成绩,每次皇帝宴请大臣都带他出席。宰相王黼、宦官童贯看出风向,积极帮助赵楷争夺太子之位。太子势力薄弱,太子幕僚耿南仲拉拢李邦彦。李邦彦与王黼不和,又考虑将来太子一旦登基他就能飞黄腾达了,于是李邦彦站到了太子这一边。每当王黼说太子坏话的时候,李邦彦就帮太子解围。金兵长驱直入马上兵临开封城下,宋徽宗无计可施,只得退位让太子即位。宋钦宗继位后立即封李邦彦为太宰(首相),李邦彦此时至权力高峰。风雨飘摇的北宋有亡国的危险,身为宰相的李邦彦不考虑国家前途,力主割地赔款投降金人。最终遭弹劾去职。
李邦彦如果生在宋仁宗时期不可能当上宰相,那时候也有个浪子柳永。他擅长写俗词,喜欢和妓女往来。大臣认为柳永有才无德,不予升迁。柳永仕途不顺,终身不过屯田员外郎(从六品)。宋徽宗喜欢市井文化,精通蹴鞠、音乐、俗词,李邦彦出身市井精通这些,他还会讲笑话懂得溜须拍马,正好满足了宋徽宗的需求,于是李邦彦能做宰相。宋朝人重视宰相的人选,宰相的人选,关乎国家的方向。“天下治乱系宰相”。宋徽宗视宰相人选为儿戏,国家政治败坏也就不奇怪了。
相反一些真正有才能的人遭到埋没,例如李纲、宗泽。李纲在宣和元年上书皇帝,建议注意外敌入侵,李纲敢于说真话却遭到贬谪,降职至偏远的南剑州沙县(今福建沙县)任监税官。这样一个宰相之才,位不过太常少卿,从六品主管礼仪,一个不太重要的清闲官职,而李纲的起点和李邦彦相差无几。宗泽是李邦彦前辈,元祐六年(1091年)的进士,终宋徽宗朝位不过通判(七品,副市长)。李纲、宗泽都是在国家危亡之际站出来,担当大任的人物。可见宋徽宗不知埋没了多少人才。
许翰评价李邦彦“
材质浮薄,学术寡陋。邦彦才术不足以果断,忠固不足以持守,故徒纷纷卒无所补,邦彦当此之时不知事势必乱是无识也,知而不言养交持禄是不忠也,无一可者。逮至仓卒敌骑渡河,邦彦但谋窜身,不急召兵保城,遂至失备,几危社稷
”无能宰相李邦彦遭人耻笑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