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九重丹诏下尘埃,深锁文闱罢选才:朝鲜王朝科举制度是如何废除的
创始人
2025-08-02 06:03:36
0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朝鲜半岛文化自古以来就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早在朝鲜半岛的高丽王朝时期,随着两国民间经济往来日益频繁,政治交流日益深化,高丽宗室就效仿唐代的科举制度,建立起了完善的科举选人的用人机制。

以至于后来朝鲜半岛统一后,朝鲜王朝在之前的科举制度基础上不断效仿明朝科举的特点,完善自身的科举机制、科目以及选官流程。

也正因于此,不少朝鲜人对身边的大明王朝充满尊敬,甚至不少朝鲜人不远万里,赶赴明朝参加中国的科举考试。

所以朝鲜科举制度的延续反映了中国对朝鲜文化影响的深刻性。

虽然后期朝鲜王朝科举制度随着政治环境的变化曾经面临着重重危机,但是始终没有真正停下脚步。

直到后来甲午年随着日本的入侵,为了培养朝鲜政府机构上下对自己的忠诚度,日本当局对朝鲜内部的机制进行了强制性的改革,也就是所谓的“甲午更张”。

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联合当时的朝鲜政府彻底割断了延续千年的科举制度。

儒学思想兴盛,科举入朝的“遂心如意自然欢”

要说科举制度的传入朝鲜并且生根,并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首先在地理位置上,朝鲜紧挨着中国,自古以来由于两国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均衡,导致中国对朝鲜历来形成文化上的强势输出。

公元前7世纪,中国古书就有记载:在遥远的东方,一个叫朝鲜的国家就和中国有着经济以及贸易上的往来。

其次在政治上,两国可以说是休戚与共。因为朝鲜半岛独特的地理位置,充当与我国与外来国家军事冲突的缓冲区。

此外从朝鲜王朝建国开始,开国者、朝鲜大将李成桂就已经确立了明朝的宗主国地位,至此两国开始了政治上的蜜月期,政治上的交流促使朝鲜对中原先进制度的吸收与接纳。

这一点在后来满清侵入中原建立政权后,朝鲜诸多君臣私下对清朝皇帝以及官员称呼“胡虏”就可以看出,朝鲜对明朝以及之前汉人政权的政治归属感。

最后在文化上,

儒学思想在朝鲜的兴盛给科举制度在朝鲜的生根发芽提供过了最核心的条件。

制度吸收与借鉴必然需要具备与之相匹配的民意土壤以及政治需求。而儒学强调三纲五常以及仁义礼信义,这一点非常适合当时四分五裂的朝鲜国情,便于维护朝鲜中央集权的统治。

因此早在公元435年,儒学就通过来中国学习的朝鲜士族传入朝鲜民间。

后来新罗亲唐政权统一朝鲜半岛建立新罗王朝,儒学更是成为了朝鲜官民上下思想的主流。

在民为官本、礼法的教义下,仿照唐代的科举制度,建立初步的科举考试机制、考试科目、选任制度等等,都契合了当时朝鲜政府选拔忠诚与能力人才的需求。

直到现在,虽然现在的韩国实行的资本主义制度与我国大相径庭,但是一些传统的思想观念上、教育机制上和我国异曲同工。

他们也有着高考一考定终身、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这些都体现着科举制度对一代又一代的朝鲜民众旷日持久的思想传承。

但是花无百日红,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科技的进步。科举制度也伴随着西方思想思想的入侵以及无力的证据逐渐风雨飘摇。

大厦将顷,科举制度的“危机重重”

一方面是西方列强虎视眈眈,对东亚各国进行了思想的入侵。一方面是朝鲜王朝内部政局更迭,社会矛盾加深,现有的人才选拔制度逐渐不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

18世纪至19世纪,基督教在朝鲜半岛广为传播,朝鲜民众思想异化的苗头开始发展。在1801年乡试试卷中,竟然有两份试卷直接阐明“邪学”的不可无言论。

“邪学”指的就是当时的基督教,因为监官李允平曾评价基督教,说“千古所无之一大变怪也”,给基督教扣上了“邪教”的帽子。

即便如此,基督教慢慢渗透到朝鲜百姓的信仰中,大大的削弱了科举制度赖以生存的儒学思想基础。

即便到现在,在一些韩国的电影中,仍然有大量以基督教驱魔为题材的恐怖电影存在,这印证了基督教在朝鲜半岛的广泛流传行。

而朝鲜内部矛盾也动摇了科举制在选任制度中的地位。

首先是因为科举考试的人才认证作用,导致不少考生在考前拿“通币”贿于考官前。

尤其是“富二代”“官二代”们,因为物质基础富裕、消息灵通,在科考前进行打点,让监考官以及出试官“开小灶”现象屡见不鲜。

这不仅极大的损害了科考的公平性,而且无法实现中央选拔真正优秀人才的目的。

其次是朝鲜科考的种类繁多,不仅有“小科”“文科”,还有“武科”“杂科”等等。由此造成了不同统治者对于不同科目的偏爱性。

这种科目设置上的冗余以及统治者的偏好性,导致不少学子“通而不专”或者是“专而不通”的问题。此外对于一些实用类的科目偏重于理论,实践性无从考究。

在朝鲜历史中记载,不少医官会针灸但是不会用药,或者熟读每种药材的药性,但是无法配置合适的药材。

放在现在讲,就是医学生考试考得好,就可以给病人直接开刀。所以很多朝臣对科举考试科目的复杂以及唯理论之上性颇有微词。

再者就是朝鲜科举考试重文轻武的问题。和中国的宋朝一样,朝鲜统治者向来喜爱文官清流。

文官在朝中的人数增多,话语权加重导致不少机构官员尸位素餐,机构臃肿,难以进行革新。

同时在1826年,纯祖为了减轻中央科举考试的压力,将官员的选派权下放到地方,在武官不受重视,同时科举权下放地方的前提下,可想而知有多少徇私舞弊的情况出现,这些无不为朝鲜中央集权的削弱提供了条件。

因此种种情况,让科举制度在朝鲜的发展根基逐渐削弱,发展的方向以及路径逐渐走偏。

后来有不少朝鲜官员上书中央,要求效仿明朝科举制度改革,简化科举科目流程、增派地方监察力量等等。

虽然后来朝鲜中央采纳了部分建议,但是部分地区的科举乱象仍然非人力干预可以改变。

好在科举制度毕竟同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光宗耀祖的主流思想匹配,所以虽然存在种种不协调,一路也是在争议以及改进中前进,未曾有废立之议。

直到1894年日本势力介入,植根朝鲜千年的科举之树才被连根挖除。

日本入侵: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1894年,中华甲午年间,日本出兵占领朝鲜。在日军占领朝鲜皇宫的前一天,高宗还刚颁布了新的科举初试规则。

后来日本对朝鲜体制上下,借助亲日派官员金弘植之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在科举制度上,先期设立新的衙门接管科举事宜,同年七月三日,颁布新政“科举之法,另颁布条例”。意味着科举制度从国家制度中彻底废除。

因为条例颁布的突然性,科举制度就像是一首曲子,听众感觉还没有弹完,弦断了。

虽然科举制度宣布废除后,不少地方仍然照常举办科举科目考试,但是已经是强弩之末,事实上中举的举人不再有任何的权力,科举考试形同虚设。

直到成均馆、乡试院等一系列科举相关的院校的废除,科举制度才真正开始慢慢的淡忘在朝鲜政坛的视野中。

后来人把朝鲜科举制度废除的原因归结在日本的入侵上,不然凭借这朝鲜封闭的国土面积,其科举制度可能还现存至今。

但是日本入侵在科举废止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还是说本就在臃肿不堪的科举制度上提供了最后一根稻草,众说纷纭。

但是确定的是,从后来的中日甲午战争结果来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朝鲜科举乃至全国体制改革都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结语

科举制度在朝鲜的建立以及完善,是中华文化与一衣带水的朝鲜文化一脉相承的典型案例。

它不仅代表了当时中国对于周围贡国的全面、绝对的影响力,也真正的促进了朝鲜政权的稳固,保证了人才的留用。

直到日本的介入,针对朝鲜实行了“去汉化”的政策。因此科举制度在朝鲜的落寞,实质上却是中日两国在亚洲地区实力逆转的缩影。

文化始终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之上的,这一点自古以来从未改变。

作为今天的中华儿女,肩负着中化民族文化复兴的重任,需要从中不断的吸收经验教训,未来才可以在复兴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历史是一面镜子,值得让我们反复关照过去,赢得未来。

相关内容

广州二中飞出“空中F1”选...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秦小杰 七月午后的阳光,将位于广州市白...
2025-08-02 08:39:34
全国“数据要素×”大赛福州...
全国“数据要素×”大赛福州初赛正式启动啦!此次初赛的开启,犹如在福...
2025-08-02 08:38:14
福州市数字经济职工劳动技能...
近日,福州市数字经济职工劳动技能竞赛决赛隆重举行。赛场上,来自各行...
2025-08-02 08:36:39
原创 ...
在斯大林执政时期,最得力的助手就是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是一个非常会...
2025-08-02 08:33:38
原创 ...
文|柯静 编辑|柯静 前言 秋战国时期楚越之间地关系在当时影响有多...
2025-08-02 08:33:34
原创 ...
楚汉相争时,项羽作为盖世英雄,立下赫赫战功,却高开低走,被刘邦逆袭...
2025-08-02 08:33:21
第一功臣,权力大,刘邦还会...
萧何作为第一功臣、第一丞相,那他适不适合做呢?日子好不好过呢? ...
2025-08-02 08:33:13
原创 ...
皇权,受命于天,但是当到了这个孤独又清冷的位置上的人,还是当初的那...
2025-08-02 08:33:08
原创 ...
木木:小月月,快来啊!我给你暖好被窝了。 月月:来了来了,请开始你...
2025-08-02 08:33:03

热门资讯

原创 谷... 谷爱凌,作为中美混血的滑雪天才,2003年出生于美国旧金山。其父亲是一名毕业于哈佛大学的美国人,而母...
深圳少年F3赛车手谢咏霖匈牙利... 现年只有18岁的中国深圳赛车手谢咏霖,于匈牙利的亨格罗宁赛道上的2025年FIA三级方程式锦标赛(F...
原创 古... 《——【·前言·】——》 古代出兵为何讲东征、南征、西征,却唯独向北称“北伐”?这个问题常常被人忽...
原创 文... 引言: 文艺复兴在世界文明史中曾绽放出绚丽的色彩,不仅是西欧社会开始由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转变的重要阶段...
原创 清... 为什么清朝灭亡后有些人不愿意剪辫子 对父母不孝,是一种遗老遗少的现象,还有一些就是非常守旧的人。不...
原创 世... 在世界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的征服战争,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的杀戮和占领,最典型的就是蒙古人横扫世界,...
原创 一...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非常多著名的诗人。他们拥有非常的作品,代表了当时时代所反射出的精神与面貌...
原创 原... 范仲淹,宋代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是北宋中期一位颇具影响力的历史人物。 然而,相对于后...
原创 家... 在江西宜春市上高县的一隅,年逾古稀的梁先生珍藏着一枚由继母传承的大清银币,宣统三年长须龙版。这枚银币...
原创 伍... 不管怎么说,伍子胥在阖闾四年,终于成功引吴兵伐楚,并且攻破了楚国的王都,然后就到处找楚平王的墓,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