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刺杀董卓不成,飞马逃出城外,路过中牟县时,被驻守的官兵拿下,报告了县令陈宫。
半夜,陈宫亲自审问曹操。
曹操直言:
“我祖宗世代享受汉朝俸禄,如不思报国,我与禽兽又有何区别?
我委曲求全接近服侍董卓,本打算趁机刺杀他,为国除害。
哪知如今事情败露,这就是天意啊!”
陈宫听了,问道:
“你此行,打算奔哪里去?”
曹操回答:
“我奔我的家乡,发矫诏,号召天下诸侯兴兵,共同诛杀董卓。”
陈宫听后,居然亲自帮他松绑,更扶他上坐,跪拜下来,感叹:
“你真是天下难得的忠义之士了!
我愿弃官,随你同去!”
于是,两人匆匆收拾妥当,更换了衣裳,各自背着一把剑,就星夜上路了。
走了三天,途径成皋的时候,天就要擦黑。
曹操用马鞭指着树林深处,对陈宫说道:
“这里住着一个叫吕伯奢的,是我老爸的拜把兄弟。
我们就去他家歇歇脚,睡一宿,怎么样?”
陈宫回说:
“这再好不过了!”
于是,两人来到吕伯奢住处。
吕伯奢见到曹操,说道:
“我听说朝廷现在正到处张榜,着急要捉拿你问罪呢!
你老爸已经逃去陈留避祸了。
你如今怎么还能跑来我这里?”
曹操回说:
“要不是陈县令,我早已粉身碎骨了!”
吕伯奢听了,随即拜见陈宫,道:
“要不是您,我侄儿已遭灭门大祸!
你就安心在我这里歇一歇,今晚就放心睡在这里。
我家也没啥好酒,你们略坐一坐,容我现在就去西村,买一瓶好酒回来!”
说完这话,他就匆匆而去了。
这里,曹操和陈宫在屋里坐了好久,忽然听见屋子后头有磨刀的声音。
曹操说道:
“吕伯奢并非我的至亲,他这一去,十分可疑。
我们悄悄去探听下,这磨刀声究竟是怎么回事!”
于是,两人踮着脚走到屋子后面,此时就听见有人说道:
“绑起来杀了吧,你说呢?”
曹操一听,说道:
“这就是了!如今我们如不先下手,必遭杀身之祸!”
曹操当下拔了剑,直冲进去,不问男女,一律斩杀。
这一连就杀了吕家足足八口人!
随后,当曹操搜寻至厨房时,才看见原来他们要绑起来杀了的,不过只是一头猪而已。
这是要杀猪,给他们下酒啊!
陈宫亲眼看到后,对曹操说道:
“你也太疑心了,你误杀了好人呐!”
两人飞马出来,才行了不过二里路,就看到吕伯奢买了两瓶酒和许多水果蔬菜,正骑着驴赶回来。
吕伯奢见了曹操,便喊话道:
“我已经吩咐了家里人杀头猪下酒,你们怎么倒要走呢?快回来啊!”
曹操不顾,只管快马加鞭。
然而,马跑了几步,曹操又拔出剑,调转马头,只扑吕伯奢。
吕伯奢在听见曹操叫他,刚回头看时,曹操就已挥剑,将吕伯奢的脑袋砍落在地了。
陈宫见了,大吃一惊,问道:
“刚才是误杀,现在这算怎么回事?”
曹操回说:
“吕伯奢要是到了家,见我们杀光了他的家人,怎么可能就此干休?
如果带领众人追拿我们,我们必要大祸临头!”
陈宫说:
“你故意杀人,是大不义!”
曹操由此说出了那句惊天地泣鬼神的: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三国演义》中关于这一段的故事,讲到这里,就先告一段落。
一个人,宁可自己对不起普天下的所有人,也不允许普天下的任何人对不起自己。
这个人,想来,必定大奸大恶。
后世骂曹操奸诈无比的,多源于此。
然而,历史上的曹操真的说过这么混账的话吗?
据孙盛《杂记》的说法:
有“闻其食器声”,证实曹操当初确实听见了磨刀的声音。
由此他才起疑心,才杀人。
在杀了人以后,他也确实才发现了,人家是准备杀猪款待自己。
发现自己误杀了好人之后,曹操“既而凄怆”地说出:
“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从“凄怆”两字,可以看出,曹操发现自己错杀了好人之后的心情是悲凄的。
潜意识下,他的第一反应,并不是凶残冷血、无动于衷。
从他的心理上来看,为了自我释怀,自我宽慰,他随后要为自己做一些无力的辩解。
因此,他说出了:
“宁可我对不起他,别让他对不起我。”
相比较《三国演义》里的那一句,此处这句的意思,我们理解下来:
首先,讨论的对象,仅限于他吕伯奢,而非普天下的所有人。
至少雄心韬略的曹操虽奸,但绝不会笨到要去公开与天下所有人为敌,何况此时的他还有雄心大志,要招兵买马,匡扶社稷安危。
其次,站在曹操的角度,他老爸和吕伯奢是很有些交情的,他曹操和吕家本身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
也许当时的他,所思所想的是:
我是失手错杀了好人了,我对不起人家,但是人死不能复生,我现在还是朝廷通缉的要犯。
我还能有什么其他的选择呢?也只好是不要让他对不起我了罢。
但不管怎么分析,曹操误杀好人,是不争的事实。
只是,从理性客观的角度,我们还是要为曹操道一句: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混账话,曹操本人确实没有说过。
罗贯中认为剧情需要,曹操有必要说上这么一句混账话,那是罗贯中的事儿。
“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这话,在特定的情形下,才是曹操本人说出了口的那一句话。
2023年2月19日午后于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