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湾士林官邸内,垂垂老矣的蒋介石坐在书桌前,一边叹气一边写下:“孝文糊涂!”,这四个字对于蒋介石而言,这里的每一个字都如同一把尖刀在剜他的心。
蒋介石把笔一扔,无力地瘫在自己的太师椅上。他自知时日不多,心情无比绝望。国事毫无建树,家事上虽然蒋经国已经做好了接手的准备,但是蒋经国之后呢?蒋家的第3代没有一个让人省心的,尤其是蒋经国的长子蒋孝文。
出生在异国他乡
作为民国顶级官三代的蒋孝文,没有含着金钥匙出生,而是在西伯利亚吹冷风。
1935年3月,苏联的春天很寒冷,乌拉尔重型机械厂副厂长尼古拉与俄国少女芬娜举办了婚礼。在同事们的眼中,这是很普通的一对年轻人。然而没有人知道这个来自东方的副厂长尼古拉有另外一个名字蒋经国。
当尼古拉和芬娜还沉浸在新婚的喜悦时,一场动荡已经扑面而来。蒋经国失业了,1936年,他的的爸爸老尼古拉·凯申·常在国内调集重兵准备对陕北的红军展开最后一击,为此蒋经国丢了工作。不过,对蒋经国来说也是有好消息的,他当爹了。
伴随着从蒙古高原吹来的冷风,蒋孝文来到了人间。蒋经国慈爱的看着这个在异国咕咕坠地的儿子,满眼都是自己当年的模样。
随着国共两党第2次合作达成,蒋经国在苏联的处境开始有所转机。他被批准回国。
12年了,在背井离乡12年之后,蒋经国再次踏上了祖国的土地。
见到长子,长媳,长孙的蒋介石极为高兴,不仅给儿媳妇取名蒋芳娘,还给长孙取名为孝文。
棍棒之下出逆子
回国后,蒋经国当上了赣州专员,蒋孝文也一起去了赣州。
这位蒋家小王子没有想到的是:在赣州竟然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蒋孝文这样的混血儿自然成了同龄人围观的对象,这不仅没有拉近和小伙伴们的距离,反而产生了一道天然的鸿沟,因为他的不同而被孤立,比如:有人背地里说他是小杂种。
这种冷暴力对于心高气傲的蒋孝文伤害极大。高傲的孔雀在同学的眼里竟然是如此的一文不值,他的心态一下崩了。
蒋孝文的性格就像一枚草莓,外表光鲜,却经不起压力,一旦受压就会摆烂。
对于那些敢于歧视自己的同学,蒋孝文进行了坑爹式还击,“我的父亲是赣州专员,爷爷是“皇帝”,你们全都小心点,我要杀人放火,是没人管得了的。”
嚣张,嚣张到了极点。
蒋经国面对儿子也不问原委,拿出了棍棒。
我并不反对棍棒教育,但是棍棒教育必须要适度。孩子不能多打,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去打,因为打的多了,孩子的心理也会产生抗性,觉得挨揍不过如此,效果就会大幅下降。
蒋经国就是犯了迷信棍棒教育的错误,把打孩子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手段,如果打孩子那么有效的话,泰森的孩子一定是学霸。
蒋经国没有循循善诱,,没有告诉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也不为孩子分析犯错之后的严重后果,动用父母的权威进行打骂,只会产生抗拒!
蒋孝文在他的教育之下,越打越叛逆。
后来中华民国蒸蒸日下,蒋经国很忙,没时间管蒋孝文,在蒋介石父子退到台湾的时,蒋孝文正值青春期,是一个满脸青春痘的纨绔子弟。
蒋孝文上了宝岛一个寄宿初中。过早的离开父母的视野,蒋孝文如脱缰野马,干啥啥不行,逃课第1名,成天混迹于西门町这样的场所。
老师要请家长,还被他威胁,你不让我好过,我也不让你好过。
这样的学习态度,蒋衙内的学习水平和国足有一拼,留给他的下降空间不多了。
由于成绩太差,无法通过宝岛的高中联考,蒋经国只能把他送去老部下潘振球管的成功学校就读。
面对蒋孝文这根朽木,潘振球也没辙啊,他把希望都寄托在了成功学校的一项特有制度上:寄成绩单。
请家长和寄成绩单可以说是国产老师的两大杀手锏。可是蒋孝文却很淡定,因为他有绝招。
蒋孝文的成绩很糟,糟到潘振球相信蒋经国看到成绩后一定会来找自己。
可是成绩单寄出后蒋经国一直没有动作,潘振球觉得事出反常必有妖,于是来了次登门拜访。
这才真相大白,原来成绩单被蒋孝文雪藏了。
蒋经国极为愤怒,又是一顿暴揍。可是这时候再揍儿子有用吗?蒋孝文早已被打“疲”了。
该出手时不出手
中国人隔代亲,蒋介石虽然对儿子极为的严格,却对孙子蒋孝文宠爱的不得了。哪怕蒋孝文要天皇的兜裆布,蒋介石也会想办法去搞来。
有一次,蒋介石和蒋孝文聊天。少不经事的蒋孝文提出想有一把枪。这可把老蒋激动坏了,他做梦都想自己的后代和他一样扎根军队,掌握军权,听说孙子要枪,毫不犹豫的给了他一把。
结果这把枪出了大事儿。一天,蒋孝文正拿着手枪在沙发上比划着,蒋介石的侍卫李之楚进来了,这位蒋衙内拿枪对着他十分嚣张的说,“不许动举起手,否则我就要开枪了。”
李之楚没在意,笑嘻嘻的走过去,还要推开少爷的枪。
就在这时,一道火光喷出,“砰!”
李之楚应声倒地。
蒋衙内又闯祸了。李之楚侥幸保住了性命。可是这件坏事才刚刚开始,蒋介石的孙子开枪行凶,整个台湾的媒体顿时一片哗然。
然而蒋经国的处理方式却是包庇儿子,让时间来冲淡一切。
蒋经国对于蒋孝文的教育始终让人看不懂,该打的时候不打,不该打的时候打的太多。在必须得给儿子一个深刻的教训,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惩戒,尤其是像蒋介石这样处于权力中心的家庭。
这给了蒋孝文一个不好的启示,那就是不怕闯祸,反正有老爸帮自己顶雷。
面对这样一个越学越坏的孩子,蒋介石支了一招。他决定把蒋孝文送进兵营,让军队来改造蒋孝文。
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是烂泥在哪里都扶不上墙。蒋孝文来到军校之后,很快又整出了一个幺蛾子,使得蒋经国在失望之余中断了他的军校之旅,只能把他送去美国。
浪子回头
蒋王子到了美国应该如脱缰野马,按照他的惹事实力应该很快就会闹出事端。
然而这一次却大大出乎了所有人的期待,赴美一年之后,这个纨绔子弟竟然有了止跌回升的趋势。这一切都源于一个人的出现,一个女人的出现。
这个扭转蒋孝文人生曲线的女人叫做徐乃锦。徐乃锦家世显赫,而且颜值很高,是中德混血,一直是家中的小公主。
可能混血儿间有天然的亲近感,蒋孝文对徐乃锦一见倾心,这个纨绔子弟,但是面对心仪的女孩子倒也坦诚。
他坦言自己是蒋经国的儿子,在台湾算是屎壳郎坐军舰臭名远扬了。
其实在他纨绔子弟的外表之下,隐藏的是一颗极为孤独的内心。
徐乃锦说,也许你生活得不够认真,没有看到努力奋斗后的广阔天地。
心上人的这句话成为了蒋孝文人生转变的动力。此后他不再是飞扬跋扈的公子哥,变成了努力上进的好青年。在伯克利,蒋孝文闭口不谈他显赫的家世,读书颇为用功。
爱情真的是个很玄的东西。
浪子回头金不换,因为自己的一句话,这位身世显赫的贵公子重新燃起了向上的斗志,看到蒋孝文一天一天的变化,徐乃锦芳心暗许。
正当你侬我侬之时,这段姻缘徐乃锦的父亲徐学文兜头一盆冷水浇了过去。
徐爸爸知道宝贝闺女和这个三世祖谈恋爱,第一反应就是棒打鸳鸯。他立即召回了在美国的女儿,向这个恋爱中的少女列举蒋孝文的种种劣迹。
这一切,徐乃锦姑娘早已知晓,眼见女儿不动于衷,徐学文真是很崩溃。
尽管徐学文坚决不同意女儿“胡来”,但是他也明白他没能力阻挡女儿如火如荼的爱情,只能半推半就的悬着亲事了。
没多久,要临门一脚射门的人来了——蒋经国当时红的发紫,地球人都知道他将接班。这样的人物屈尊降贵来到徐家,可谓是面子里子都有了。
蒋经国提着果篮,带着鲜花,恳切地说:只有您的女儿才能驾驭住我那个不成器的儿子。请您成全这对年轻人吧。
徐学文被蒋经国的态度感动,终于点头同意了。
1961年两人在加州成婚,1964年蒋孝文学成毕业,两只爱情鸟回到了台湾。
为了给他一个好的阶梯,老蒋把他安排到台湾电力公司桃园区管理处当处长,负责电费的追缴、设备管理维护等工作。
草莓人的摆烂
这是个很容易出彩的职务,蒋孝文也很努力,很快就干出了成绩。当他满心期待的升迁没有到来之时,蒋孝文的草莓病又犯了,他认为自己的成绩足够亮眼,父亲应该让他去担任更重要的职务。
太年轻!蒋王子不知道饭是得一口一口吃的,路是一步一步走的。步子太大,容易扯着那啥。
他应该继续努力工作,直到蒋经国认可为止,可是蒋孝文偏偏是个草莓人,有压力就会被压扁,就会摆烂。
偏偏他夫人徐乃锦也出了状况。她先到台北大学旁听几门课程,后来又成为了台北女青会的会长……坊间就传出了她和台大某外籍同学的绯闻。
工作和情感上的双重打击,让蒋孝文彻底颓了,像他这样一个没有经历过太多风雨,一直被悉心呵护的温室小草莓,一旦遇到挫折,就会不知所措,自暴自弃躺平。
蒋孝文穿回混世魔王的外衣,疯狂酗酒,就有了酒后各种各样的丑态。
蒋经国暴怒,此时的蒋孝文早已不是十几岁的少年。他质问蒋经国:为什么不给他这个儿子谋官职?一直让他在底层打滚,这是对他的羞辱。
你做初一就别怪我做十五,你羞辱我,我自然要百倍奉还!
蒋经国大惊,立即为他安排职务。可是这样还有什么意义?在蒋孝文的眼里这和嗟来之食有什么区别呢?
徐乃锦看到丈夫整天沉迷于酒精,心痛不已。此时她在蒋孝文的心中已经不是昔日的白月光,徐乃锦这个女人现在成为他落入无底深渊的推手之一。
堕落后的蒋孝文各种骚操作层出不穷,先是开车撞人,照例由老爸摆平,紧接着一波未平,又起一波,玩女人大闹意文酒店。
看着这个不成器的孙子,蒋介石心灰意冷的在自己的日记上写道:孝文糊涂。
家有贤妻
1972年4月24日,所有人都齐聚一堂,为蒋经国庆祝生日的时候,长子蒋孝文却缺席了——他一只脚已经跨过了鬼门关,在圆山酒店一阵狂饮之后,蒋孝文昏睡过去,人事不省。
虽然救活了,但是所有人的脸色都很阴沉,因为被告知蒋孝文可能醒不过来,就算醒来可能也只有六七岁孩子的智商。往后余生,只能躺在床上了。
徐乃锦是个现实主义的人,但是此时此刻她相信世界上有奇迹。爱情让她不抛弃不放弃。
就像偶像剧里那样,蒋孝文在美丽妻子充满爱情的护理之下,竟然只用了几个月就苏醒了。
只是此时的蒋孝文确实如医生所说的那样,只有8岁的智商。
徐乃锦依然爱比金坚,不抛弃不放弃!
其实要说没有一点点心理波动是不可能的,正如徐乃锦自己说:如果诚实点来说,我的确经过过任性矛盾的挣扎,但是最后,决定做一生心安的事——尽量去爱护他!
蒋经国得知儿子醒来,立即赶来。他老泪纵横,痛哭失声,阿爸对不起你!
蒋孝文的悲剧,蒋经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的教育方式,他的高高在上,不屑与儿子交流,在蒋孝文的成长中长期的缺席,都是造成蒋孝文这种草莓人格的原因。
他没有把自己身上的那种坚毅果决的性格教给这个长子,而他的地位与权势,却成了蒋孝文好逸恶劳,为非作歹的挡箭牌,作为父亲,他不合格。
长达十几年的病榻生活,对于蒋孝文来说异常的煎熬,唯一让他感到心安的就是妻子的不离不弃。
1988年一直疼爱自己,对自己恨铁不成钢的父亲去世了,这对于蒋孝文打击极大。而在1989年,他又被查出喉癌晚期,没过多久,这为台湾最大的纨绔子离开了人世。
他的一生是被自己玩脱的一生,一手王炸却打稀碎,明明拿着曹睿的剧本,却活生生的被他活成了雍正二哥胤
礽
的命运!可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