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什么喜欢“自讨苦吃”?他又为什么总爱让君王常怀忧虑之心?
今天,就带大家了解北宋名相李沆的远见卓识。
宋真宗时,李沆任宰相,王旦为参知政事。为了边关安宁,他俩日理万机,废寝忘食。有天,一起忙碌到深夜,王旦疲惫万分,感慨道:“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悠闲无事,坐享太平呀?”
这时,李沆说出了名人名言:“外宁必有内忧。忧虑勤苦,才能警戒人心。假如将来四方安宁,朝廷未必无事。同理,人若常常发病,就知道忧虑,及时诊治。我死后,你必当宰相,与敌和亲是大势所趋,一旦疆场无事,我担心君王会逐渐产生奢侈之心。到时候,你要好好劝谏啊!”
王旦听后却不以为然。
此后,李沆坚持每日呈奏各地灾害、盗匪及穷凶极恶的事给皇上知道。宋真宗听了往往惨然变色。对此,王旦认为:“不好的事,拂逆了圣意。琐碎的事不值得让天子烦心!”
李沆满含忧虑地说:“我们皇上还年轻,应当让他忧国忧民,常怀忧虑警戒之心。不然,血气方刚,皇上很容易就沉迷歌舞、美色、珍玩,还有可能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我死后,你要挑起担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啊。”
宰相李沆料事如神。他死后,宋真宗认为朝廷已经与契丹讲和,与西夏也无纷争。于是,宋真宗在泰山封禅祭祀,在汾水立祠祭神,大兴土木修建宫殿,搜集编典籍。朝廷内外文恬武嬉,好不悠哉快活。
这时候,王旦耳闻目睹官员们的所作所为,这才想起了原宰相李沆的深谋远虑。王旦忧心忡忡,想逆流劝谏却已经太迟了,只能随波逐流;想辞去官位,六根清净,而宋真宗又如此厚待他,再三挽留。王旦内心非常焦灼痛苦,愈发觉得前宰相李沆是圣人,感觉自己愧对忠臣的重托。
(更多精彩,请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