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慈禧太后的儿子,清同治帝的死因比较公认的有三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官方公布的同治帝死于天花。宫中所藏《万岁爷天花喜进药用药底簿》,里面记载了太医在同治患病到去世期间的脉案和用药处方。另外还有一个重要证据就是晚清重臣翁同龢在自己的《翁同龢日记》中也记载了同治帝是死于天花。由于日记是比较私人的东西,里面记载的内容一般都力求真实,因此可信度较高。两个资料相互佐证,基本可以认定同治皇帝确实是死于天花,而并非民间传言的花柳病。
另一种说法是同治帝死于花柳病。如山东大学《文史哲》杂志1989年第6期载李镇同志文章《同治究竟死于何病》。李镇祖上“数代为御医,高祖李万清是咸丰皇室太医,曾为懿嫔(那拉氏)遇喜诊脉,确定慈禧怀孕而生同治。曾祖李德立就是给同治看病的主治御医,李德立的长子、李镇的祖父“曾任光禄寺置正,在清廷供事多年”,1938年,他曾告诉李镇:“同治确是死于梅毒”,“同治梅毒溃烂后,流脓不止,奇臭难闻,曾祖父(李德立)每日必须亲自为他清洗敷药,一个多月来受到强烈恶臭刺激,从此失去了嗅觉”。至于为什么在诊治同治帝的脉案上写为“天花”,李镇解释说:“据祖父面告,曾祖父奉沼入养心殿请脉之初,已看出是梅毒之症,为了填重起见,曾约一位有名外科御医张本仁会诊,一致肯定是杨梅大疮。自忖若奏明载淳生母慈禧,她通晓医道,喜怒无常,如若一时火起,指责有辱九五之尊,必遭杀身之祸。倘若知情不报隐瞒病情,又怕责任重大,最终难免治罪,真是左右为难。经与右院判庄守和商议,认为反正是治不好的病,何况这是自古以来少见的帝王之绝症,难告于天下,不如装胡涂吧,既然宫中都说天子出水痘,就照天花来治”。
还一种说法是同治帝被慈禧太后气死。原来慈禧一直很不喜欢同治帝的皇后阿鲁特氏,经常有事没事就找她麻烦。阿鲁特氏去养心殿探病。在病床前,阿鲁特氏和同治帝诉苦,说太后又为了什么事责骂她,说道伤心处,不禁声泪俱下。当时同治帝病情已有所好转,于是他劝皇后暂且忍耐,待病好之后,总会有出头的日子。可是,同治帝夫妇却想不到,慈禧太后早就悄悄来到养心殿东暖阁外偷听儿子和媳妇的谈话。听到阿鲁特氏竟敢在背后告状,慈禧勃然大怒。她全然不顾儿子的病情,直接冲入养心殿内,一把抓住皇后的头发,举手痛打,并叫内廷准备棍杖伺候。同治帝本来就身体虚弱,看到这一情景,又急又怕,竟然昏厥了过去。发生“痘内陷”的病变。太监赶快把御医请来,此时同治帝牙关紧咬,药水不进,第二天就去世了。可见同治帝即使不是被慈溪害死,也是间接被慈溪气死。
同治帝的死因有众多说法,还有待史学家进一步解密,于是便成了一桩历史悬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