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病逝,蒋介石频遭暗杀,每次都侥幸逃生!
1925年3月12日,在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进行期间,孙中山因患肝癌,加之操劳过度,溘然长逝。
一颗时代巨星陨落,国民党内失去核心,内部分化和斗争日趋激烈。
当时,国民党右派把攻击矛头主要指向廖仲恺、汪精卫和蒋介石。
廖仲恺是国民党左派的旗帜,汪精卫、蒋介石处处表现左倾,且高唱联俄联共的高调,自然引起右派的敌视。
特别是蒋介石,在广州国民党阵营中,原仅是粤军许崇智所部的一个参谋长,地位不高,权势微薄,是个不起眼的小人物。
由于他在孙中山广州蒙难之时,不顾安危赶到孙的身边,给孙中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才逐渐获得重用的。
1923年底,蒋介石被孙中山派往苏联考察学习军事。翌年初夏,按苏联模式组织的黄埔军校成立了,孙中山任命蒋介石为黄埔军校校长。
由此,蒋介石逐渐控制了以黄埔军校师生为主的新型军事集团,随之其地位也日趋重要,自然构成了对国民党右派及以许崇智为首的粤军将领的重大威胁。
1925年7月,国民政府建立,蒋介石担任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及国民革命军的第一军军长。
当时,许崇智以粤军总司令同时兼任国民政府军事部长和财政监督,一手控制着军权和财权。
政治野心极大的蒋介石,深深感到,不掌握军队,没有实力,一切就无从谈起。同时,蒋介石看到,阻碍他上升的最大绊脚石,就是许崇智。
于是,蒋介石与汪精卫结成联盟,以军委委员的身份,向军事委员会提出6大建议。
6大建议的中心是统一军事,统一财政,把矛头指向许崇智与粤军将领。许及粤军将领对这6大建议十分反感和敌视。
于是,行刺蒋介石的计划就在这种背景下出台了。
其一,东坡楼事件。
1925年7月的一天,蒋介石自广州城外北校场黄埔军校入伍生总队部回城内军校办事处。正巧蒋的专车发动不起来,司机便急忙进行修理。
一向急躁的蒋介石不肯久等,就改乘侍从们乘坐的车先行出发进城,令侍从们等他的专车修好后乘坐其进城。
蒋介石乘坐的专车,车头上插有一面青天白日旗,而侍从们的车没有这面旗。
蒋介石一路顺风地回到了军校办事处,而侍从们乘坐他的车,途经东坡楼附近时,突然遭到当地驻军的猛烈射击,车被打翻,两名卫士被打死。
一位死里逃生的卫士排长回去报告,蒋介石听后,立即调派嫡系部队前去调查,经审问当地驻防粤军的两名连长,得知系梁鸿楷旧部旅长杨金龙所为。
蒋介石立即将梁鸿楷找来,责成梁将杨扣押审判,并将杨旅调出城外。
这次,蒋介石竟因自己的车出故障而免遭厄运,捡了一条性命。
其二,城门口事件。
自打东坡楼事件后,为了保险起见,蒋介石改驻长州要塞司令部。
不久,蒋介石的如夫人陈洁如来到广州,蒋夫妇二人又和廖仲恺一家住在广州东门外东山别墅里,和廖家同走一个大门。
蒋介石每天进城办公,必经东城门口,因这里距市区较远,人稀物静,来往行人容易注意。
蒋介石的卫士们自从东坡楼事件后,处处小心谨慎。
一天,卫士队长接到便衣卫士报告,有两个形迹可疑的人,鬼头鬼脑的常在蒋介石住地东山别墅附近东张西望,窥视情况。于是蒋介石卫队加强了警戒。
大约一个月后的一天,蒋介石乘汽车从城里回东山别墅。
当汽车行驶近东城门口时,卫士队长发现两名刺客正向汽车注视。见刺客抬手时,他迅速而敏捷地先发制人,将盒子枪伸出窗外,对准其中一名刺客连射几枪,将其打倒在地,车冲出城门,开回东山别墅。
后面车上的卫士们听到枪声,当即就将二名刺客抓住,并押回东山。据刺客供称,系蒋的老对头陈廉伯所派。
陈洁如为蒋脱险,特别奖给卫士队长宓熙200银元,以示嘉勉。
此后,蒋携陈洁如又回要塞居住了。
在国民党右派和反动势力预谋暗杀的人员中,主要有廖仲恺、汪精卫、蒋介石3人。
1925年8月20日上午,廖仲恺先生在中央党部大门前遇刺身亡。
那天,蒋介石正在黄埔军校办事处,准备到中央党部开会,因迟行一步,再次侥幸脱险。
廖案的发生,给蒋介石造成了一个极好的机会,他利用这个机会,促成了汪蒋联盟和驱胡倒许的实现,为后来掌握国民政府军政大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摘自《蒋介石外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