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代为什么皇帝不需要锦衣卫这种机构了?
创始人
2025-07-30 14:33:39
0

谁说清朝不需要锦衣卫?

清朝实际在这方面做得比明朝还过分;他们一开始也保留了“锦衣卫”的机构,后来变更了;

首先,我们要清楚,封建王朝,皇帝最缺的是忠诚,最怕的是背叛。

在这个认知之下,皇帝搞出什么稀奇古怪的事都不难理解;

其次,像锦衣卫这样的组织,历朝历代都有,古今中外都有,一点也不奇怪;

只是名字有区别罢了,比如汪伪时期的“76号”,比如汉朝的廷尉、明朝的锦衣。

一、“锦衣卫”开始是皇帝的仪仗队,兼具保卫功能

明太祖朱元璋建国以后,要重新建立管理机构,在皇帝身边当然要有专门的“仪仗队”和“侍卫”,于是设立“拱卫司”,由他们负责皇帝的仪仗和保卫。可以想见,保卫皇帝的人,一定是皇帝信任的。

一开始朱元璋并没有把他们当特务用,只是逐渐有很多事必须要秘密办理的事,交给别人不放心,于是,朱元璋干脆在洪武十五年对亲信们进行整合,设立“锦衣卫”。

“锦衣卫”的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只听命于皇帝,对皇帝负责,别人一概不鸟,权力很大,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对抓到的人,也可以进行秘密审讯,然后向皇帝报告。

朱元璋设置这么厉害的“锦衣卫”,实际就是想在立国之初,打击、压制那些开国重臣,比如徐达、李善长、胡惟庸、蓝玉、李文忠、冯胜、邓愈等等,这些人没有一个是善茬。

锦衣卫干事也不含糊,他们眼里只有皇帝,这让朱元璋放心不少,起码“锦衣卫”不会糊弄他。

朱元璋的女婿、驸马欧阳伦就因为被“锦衣卫”侦测到奢侈、违法,报到朱元璋处,被铁面无私的朱元璋下令处死。

在锦衣卫大力打击下,朱元璋绕过正规的国家司法系统,安定了建国之初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达到了“立威、安内”的作用。

洪武二十年(1387年),天下大定,朱元璋也不愿再用秘密手段,于是,他以“锦衣卫非法凌辱、虐待囚犯”为由,废除了“锦衣卫”,将其职能交给“刑部”和“三法司”。

二、明成祖朱棣恢复“锦衣卫”

明成祖朱棣是夺位上台的,尽管他比侄子朱允炆能干很多,但是毕竟说不过去,很多前朝大臣都骂他是“乱臣贼子”。

这时候,他就面临巩固政权的问题,要有一个只听他话的“强力机构”。于是,朱棣恢复了“锦衣卫”,并在职能上有所加强;

同时,他还设立了太监管理的“东厂”,因为他面对的局面比朱元璋要困难。不过,“东厂”的权力远没有“锦衣卫”大,只限于打打小报告之类。

朱棣在“锦衣卫”内设置专理“诏狱”的“北镇抚司”,明确规定:“北镇抚司”办案,刑部、大理寺、都察院无权过问。

所谓“诏狱”,就是要有皇帝的“诏书”才能抓进去的监狱,可想而知,一般老百姓想进去都没这个资格;

当然,也没有人想进去,因为进去了就是个“死”,锦衣卫有刑讯的权力。“北镇抚司”专理“诏狱”,简直是“锦衣卫”中的“锦衣卫”。

从朱棣以后,一直到明朝灭亡,“锦衣卫”就这么一直保留了下来。

明朝正德时期,大太监刘瑾受宠,连带着太监掌握的“东厂”也变得厉害起来,明朝的“厂、卫格局”发生变化,“东厂”逐渐起来,直到明神宗时期,彻底盖过“锦衣卫”。

三、清朝一开始保留了“锦衣卫”

清朝入关,明朝灭亡,在制度上,清朝一开始基本完全按照明朝的来,“锦衣卫”也被保留下来了,连名字都一样,因为对皇帝来说,这东西非常好用。

顺治二年,清朝“易锦衣为銮仪”,把“锦衣卫”名字改为“銮仪卫”,重点强调它是一个“仪仗队”;但是,名字改了,权力还在:

在机构上,另设一个“察院”,专门负责“

京师访缉逃盗,稽察奸

等事

”;行动上,“銮仪卫”要“

缉事员役在内院门首,访察赐画

”,也就是要秘密侦察,偷画人像,向皇帝报告。

后来在大臣们的多次建议下,清朝也注意吸取明朝亡国的教训,取消了“銮仪卫”的秘密侦察权,让它真的只有“仪仗”功能;同时,清朝严令:太监、后宫不得干政。

这也是吸取明朝“厂卫误国”的教训。

四、清朝的“强力机构”更加强大

把“銮仪卫”秘密侦察的职能撤销,不代表清朝就是小白兔,他们实际上建立了一套更加严密、高效的秘密机构。总体上就是把“强力机构”需要的功能分拆开来,分别建立对应的制度和“机构”。

在制度上,清朝设定了三套不同的信息渠道,再对这些信息交叉比对,最后,皇帝能得到全面翔实的真实情况。

第一个是“密折专奏制度”

“密折”是从顺治时期开始使用的,越用越顺手,这也是把“銮仪卫”职能简化的原因;到了康熙时期,他把这项制度运用得十分娴熟,还建立了一套保证这个制度有效运用的方法。

首先,有“密折专奏权”的人,基本都是皇帝的亲信,人数不多,但覆盖面广;有的是王公贵族、地方大员,有的是地方小官、安排下去的心腹,甚至还有社会闲杂人等,实际是被皇帝信任的人。所以,皇帝得到的秘密五花八门,什么都有。

其次,有“密折专奏权”的人互相不知道对方的存在,所以,他们不敢胡说八道,更不敢胡作非为;皇帝也不要求你什么事都有根据,即使怀疑,都可以“奏”;

康熙甚至在朝堂上公开搞了个“风闻言事”,最后搞得官员们“无人不参人、无人不被参”,不过,这不是“密折”,而是“明折”。

最后,这些密奏,只有皇帝知道,所以,内阁什么事都不敢瞒皇帝,他们搞不清皇帝知道什么,很好地约束了内阁为皇帝服务,还要忠心耿耿地干。

到了雍正时期,他大量扩充了“密折制”人数,还让地方大员互相监督,有很好的地约束了地方。

密折专奏,让皇帝紧紧抓住了各级,还从心理上震慑住各级官员;那些写密折的人,不就是皇帝伸向各级、各界的耳目吗。这比任何“侦察机构”都要高效、直接。

第二个是设置“观风整俗使”

雍正皇帝设置了清朝的“观风整俗使”,其实就是明面上派心腹到各地巡查,然后把观察到的一切情况报告给皇帝。巡查人员有明有暗,让各地的大员防不胜防。

为了防止派出去的人汇报得不准确,或者和地方勾结,糊弄皇上,他们一般派出互相不知道的几个人同时出去,很好杜绝了不真实的情况。

在清朝,基本做到了“

每一州、县各派眼目一人访缉

”,覆盖全国,所以,即使告老还乡的官员,他们的一举一动,皇帝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第三个是派心腹建立秘密机构

秘密机构在清朝的地方上,以怎么形式存在呢?清朝设立了“织造署”,重要的地方,“织造署”由皇帝的心腹管理,比如江宁、苏州、杭州的三个“织造署”,明面上是搞点小生意的小官,实际就是秘密情报站。

这些秘密情报站,把地方情况源源不断向皇帝报告,再加上皇帝不断派心腹“逻察”四处收集,基本上没有任何事能逃过皇帝的眼睛。《红楼梦》里的贾府,实际就是“江宁织造府”,他们家女儿进宫,做了皇帝的妃子。

而在行动上,清朝也有三套班子。

第一个是各地的驻军,他们是明面上的

。清朝在各地都有驻军,统领驻军的都是满清贵族、帝王的亲信;

很多明面上的事,不需要秘密处理,这些驻军就行了。清朝的乾隆皇帝喜欢出行私访,遇到要惩治的贪官,当地驻军马上行动。

第二个是“尚虞备用处”,就是“血滴子”

,只听皇帝的指挥。这是标准的“秘密警察”,他们专门在暗处,观察想观察的一切、刺杀要刺杀的人。

血滴子是真实存在的,有人说是武器,有人说是一种毒药,他们是“尚虞备用处”使用的武器,所以,这个“秘密警察”机构的名字就被“血滴子”代替了。

第三个是“粘杆处”。

“粘杆处”一开始是专门在夏天打“知了”的,因为这些知了中午叫声大,打扰皇帝休息。负责干这个活的都是皇帝身边的侍卫,有武功,皇帝有什么事要在暗地里办,一般就叫他们去。

所以,从雍正开始,“粘杆处”就成了给皇帝暗地里干脏活的机构。搞个盯梢、来个暗杀,都是他们的活。“粘杆处”的人一般都是皇帝信任的江湖高手、大内侍卫,一个个都是皇帝的心腹。

清朝的史学家赵毅在《檐曝杂记》中曾记载一件事,雍正考验一个叫王云锦的大臣,看他是不是老实,就问他:你昨天晚上干啥了?

大臣老老实实说:昨天晚上在家和人打麻将玩,后来麻将掉了一张,找不到,就没玩了。

这时候,雍正从袖子里把一张麻将牌摸出来递给这个大臣:就是这一张吧。

把这个大臣惊得目瞪口呆,暗自庆幸刚才没说谎。据说,这张麻将就是“粘杆处”粘的。

总之,清朝的秘密机构比明朝发达多了,他们是撤销了“锦衣卫”,没有“东厂、西厂”;

但是,他们的制度与机构却比明朝先进、合理,所取得的效果也比明朝的强上百倍。

相关内容

哲凯赖什?让约克雷斯本人教...
哲凯赖什?让约克雷斯本人教你他的名字怎么读
2025-07-31 04:42:51
穆里尼奥:违反财政该被扣分...
穆里尼奥:违反财政该被扣分 曼联应拿17-18英超冠军
2025-07-31 04:41:19
暑假过半 学生说想去陕西西...
暑假过半,家里的学生想出去转转,问了去哪,答,西安,于是计划8月份...
2025-07-31 04:37:21
原创 ...
高梁河之战,宋太宗携灭北汉之余威,北上进攻辽国,结果被打得大败,凭...
2025-07-31 04:34:02
原创 ...
晋昭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昭公是春秋初期晋国八霸之一,公元前641年...
2025-07-31 04:33:54
原创 ...
我们知道其实在二战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之内民国与德国的关系其实还是非...
2025-07-31 04:33:45
原创 ...
这个问题不存在敢不敢,而是需不需要。对于唐肃宗李亨来说,他必须在自...
2025-07-31 04:33:42
原创 ...
战国初年,在齐、魏、韩、赵、秦、楚、燕七国中,魏国曾是一个强大的国...
2025-07-31 04:33:36
原创 ...
一个开国皇帝之所以做皇帝,千万不要以为是他一个人就可以做到的,设想...
2025-07-31 04:33:22

热门资讯

曼联官宣两项人事任命 前F1梅... 北京时间7月31日消息,曼联官网发布公告,对领导层的关键领域进行了两项人事任命。其中,F1梅奔车队的...
原创 《... 故事是从什么时候讲起呢? 公元前362年的秋天,河西少梁山地,秦国和魏国打了一场恶战。秦献公被魏士...
原创 “... #“山西王”阎锡山为何能独霸山西三十余年# 西元1912年年初,清朝宣统朝廷宣布逊位。中国进入民国时...
原创 历... 说起黑奴的历史,已经可以追溯很久很久以前了,至少在公元8世纪时就已经存在。即便是在我国唐朝时期,也不...
原创 商... 没有商鞅变法,就没有后来一统天下的秦国。 所以商鞅受到后世无数人的推崇,也是公认的法家代表人物。 我...
原创 “... 春秋的第一位霸主,郑国郑庄公 “郑庄公”名寤生,是郑国第三位国君。也是他开始诸侯国挑战其他诸侯国的...
“二婚+大龄”的海兰珠,凭什么... 海兰珠,研究清朝“秘史”绝对绕不过的一位传奇女人。她的传奇经历,大概只有汉武帝的第三任皇后李夫人能够...
原创 原... 先说结论:只论武艺吕布强。论人品,胆略赵云强。 大家知道,有个三国武将排名,叫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
原创 看... 雍正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勤奋的皇帝了,日常生活中对自己有着严格的要求。光是每天在奏章上的批语,最多时...
原创 李... 李世民一直是个受人争议的皇帝,一方面他心肠狠毒,为了皇位手刃兄弟,逼迫父亲退位,种种行为,颇有暴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