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一直是个受人争议的皇帝,一方面他心肠狠毒,为了皇位手刃兄弟,逼迫父亲退位,种种行为,颇有暴君风范。另一方面,他有容人之心,能听得进忠言逆耳,在位期间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过着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从这看,他又是一位明君。
不过,再有气度的明君,遇上功高震主的大将,也得变得小家子气,会想方设法将对方处置而后快。自古以来,因为“功高震主”这几个字而丢命的将领真是数不胜数。河间郡王李孝恭也差点因为这四个字而死于李世民的屠刀,幸运的是,在李世民动手之前,他就想到了自保之法,这才逃过一劫。
李孝恭是李渊堂侄,李世民的堂兄,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李孝恭在军事上的表现确实算得上惊艳众人。在公元623年,李孝恭率领李靖、张镇州等大将讨伐叛贼辅公祏,出征前,一群人还很正式地搞了一个喋血为盟。
李孝恭洋洋洒洒说了一堆鼓舞士气的豪言壮语,随即拿起酒杯,打算一饮而尽,正要喝下时,他发现酒杯里的酒已经变成血红一片,看得人毛骨悚然,就连身经百战的李靖这时候也心里发毛,觉得这个寓意不好。
看下面的人都有些不安,小心翼翼地讨论起来,李孝恭当即表态:“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这不是老天对我的责罚,而是对我讨伐天理难容的辅公祏的回应,饮下这杯酒,这次大战必胜。”说完,他将手中的酒一口闷。
虽然不知这杯奇奇怪怪的酒是什么味道,但他这一举动确确实实安抚了众人,将士们整装待发后便气势汹汹地讨伐辅公祏。
这一战,李孝恭损招不断,先是烧了辅公助的后方大本营,断其粮草,接着又派老弱病残应敌,假意不敌,将辅公祏的兵马一步步引入陷阱,俘获辅公祏,平定江南。
此战后,李孝恭在朝中地位骤涨,整个人也有些飘飘然,修起大豪宅,还养了一个保镖队,将家里护得严严实实。
李孝恭对唐朝的安定做出如此大贡献,享受这样的待遇也无可厚非,只是得“红眼病”的人不少,见不得他耀武扬威,于是这些小人悄悄跑到李世民那里告小状,说李孝恭谋反。
李孝恭听到风声后,吓得一个激灵,心里觉得委屈死了,恨不得将这些多嘴的“八婆”嘴给缝上。可再生气、再委屈,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也都得先放一边,现在最主要的是想法子应对这一劫。谁知道李世民会不会就真听信这些小人的话,毕竟这可是为手刃两位亲兄弟的主,自己这个堂兄的名头,怕是抵不了事。
危急关头,人的潜力无限,这个奢侈豪爽,只会埋头打仗的莽汉,硬生生被逼得想出了自污之法。
想出法子后,李孝恭更加放飞自我,不仅修了更大的别墅,还买了一百名歌妓舞女回家,整天醉生梦死,活得潇洒快乐。
其余人都不懂这操作,觉得李孝恭是不是破罐子破摔,抓住临死前的时光享受。
可没想到李孝恭这么做了以后,反而越发得李世民的信任,一直活到五十岁,因病去世。
李孝恭这招,看着有些无厘头,细想却觉得很厉害,他这是主动将小辫子交到李世民手上,给自己塑造一个负面形象,削弱自身的影响力,同时也安李世民的心。
看来,在古代不是埋头打仗,立下战功就万事大吉,如果没有足够的智慧,守不住用战功换来的硕果,那怎么忙活多是一场空。